第856章 朕,不迁都
云下飞雪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856朕,不迁都
什么?让我回京城!我不回去。
当散会后,宋献策按照李自成的命令,找到太监杜之秩,向他说了李自成让他返回京城,向崇祯传达他开出条件的事情。
结果,杜之秩也是万万没想到,李自成竟然给他安排这样一个活,当场就直摇头拒绝。
开玩笑,老子现在都投降你们了,不仅献出了居庸关,还连带着将昌平总兵唐通,也一起拉着投降你们了。
这个时候,崇祯恐怕早就恨死我了,恨不得将我大卸八块,我现在回去不是找死嘛!
当初,唐通之所以投降李自成,就是因为杜之秩向李自成献出了居庸关,让唐通无险可守,无奈投降。
要不然,唐通手握数万明军,又有居庸关之险,不一定会向李自成的大顺军投降。
看到杜之秩竟然拒绝这项任务,宋献策心里出一阵冷笑:你丫的一个归降者,皇上没杀你,优待你,就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给你什么任务,你特么都得接着,你有挑三拣四的资格吗?
宋献策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嘴上可不能这么说,而是露出笑容,安抚杜之秩说道:杜公公放心,你既然已经投靠我们,自然就是我大顺的人。
这一次,你所代表的也是我大顺派去和崇祯和谈的使者,代表的乃是我大顺皇帝,以及我大顺几十万大军。
你觉得,就算是崇祯恨你,他敢轻易杀你吗?
杜之秩被宋献策这么一说,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啊!
他现在可是李自成的人,现在返回京城代表的可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向崇祯提出和谈条件的。
就算是崇祯恨他,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否则到时候城外大顺军几十万兵马一攻城,大明可就要亡了呀!
想到这里杜之秩的脸色,也终于好看了些。
旁边的宋献策看到杜之秩脸色缓和,就知道自己的劝说有了效果,再加一把火说道:还有,皇上说了。
只要杜公公接下这个任务,最终不管和谈成不成功,都会赏赐公公一万两白银,作为奖励。
如果公公能力促这次和谈成功,事后,皇上赏赐公公五万两银子作为奖励。
杜之秩听到宋献策这番话后,终于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多谢皇上慷慨,既然皇上如此赏识杂家,杂家也不能不知好歹不是。
好,这个使者杂家做了,杂家就再回一趟京城,正好杂家在京城还有些家当,看看是否有机会一起带出来。
那就有劳杜公公了。
宋献策虚伪的笑着,看着此时露出财迷模样的杜之秩,他心里别提有多恶心和厌恶了。
不过,宋献策可不是刘宗敏,乃是一个城府颇深的家伙,喜怒不显于色。
即便,此时宋献策对于杜之秩这种人不喜,甚至是厌恶。
可是,他也知道,此时杜之秩对他们是有用的。
既然人家对自己有用,就算自己心里再怎么厌恶对方,他也会笑脸相迎。
或许等哪天,杜之秩对他们没用了,到时候该杀就杀掉,省的看着闹心。
杜公公,这是皇上开出的条件,你先看看。
随即,宋献策将一份奏章递给杜之秩,杜之秩打开看起来。
宋献策继续说道:总结起来,皇上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让大明皇帝崇祯承认我大顺皇帝,双方以平等的地位,缔结盟约。
二,大明须将西北的山西和陕西两地,割让给我大顺。
三,大明要提供三百两银子,犒赏我大顺将士。
皇上的要求不多,总共就这三条,只要崇祯答应,并履约,皇上也必然守信。
到时候,双方缔结盟约,我大顺几十万将士便会撤军返回陕西,就此停战。
这
这个时候,杜之秩也看完了奏章,现上面写的基本上和宋献策说的差不多。
李自成所提出的和谈要求,就这三点。
可是,杜之秩此时心里却本能的觉得,李自成提出的这三条要求,崇祯恐怕一条都不会答应的。
杜之秩作为崇祯宫内几大太监头目之一,身份与杜勋差不多,或许也就仅次于王承恩了。
杜之秩也是能轻易见到崇祯的人,对于崇祯的脾性也是极为了解。
杜之秩知道,崇祯的性格极为刚烈,宁可死,不可辱。
而李自成提出的这三项和谈条件,全都太苛刻了,以崇祯刚烈的性格,很难答应的。
宋将军,这三项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就怕圣上,不对,是大明狗皇帝不会答应啊!
宋将军有所不知,前段时间有传言,说鞑子曾经派使者入宫和崇祯和谈。
甚至,鞑子开出的要求并不苛刻,但都被崇祯一口否决了。
崇祯曾经说过,大明和敌人,不和谈。
而现在,皇上提出的这三项和谈要求,比当初鞑子和谈条件,不知苛刻了多少倍,杂家担心崇祯不会答应啊!
杜之秩小心翼翼的提醒宋献策,说道。
奥?还有这种事情,鞑子曾经派人和崇祯和谈,崇祯还拒绝了?这倒是挺让人意外的。
宋献策听到杜之秩如此说后,也是一阵惊讶。
难怪,我们都已经打到昌平了,都没见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从山海关支援过来。
难道是崇祯并没有召回吴三桂,一直将他留在山海关,就是为了挡住鞑子,不让鞑子入关?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该说崇祯傻呢,还是该敬佩他呢!
宋献策低声喃喃道。
杜公公,现在的崇祯的情况,可不是当初可比了。
他不和鞑子和谈,那是因为鞑子暂时威胁不到他,也没有打到京城之下。
而现在呢,我大顺八十万将士,只需一日时间,便可杀奔到京城下。
你扪心自问,以京城内此时明军的力量,能挡住我大顺军将士的进攻吗?
我们皇上提出的这三项和谈要求,崇祯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因为,崇祯要是不答应,很快大明就会亡在他的手中,他将成为大明的亡国之君。
杜公公,你觉得,有人愿意死吗?有人愿意做亡国之君吗?
所以,你的担心是没必要的。
以本将的猜测,只要崇祯还有脑子,他就一定会答应皇上提出的这三项和谈要求的。
因为崇祯只有答应我们的和谈要求,才能为他争取时间,才能让他和大明王朝,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大明地盘那么大,崇祯不缺区区西北苦寒之地的。
宋献策仔细想了想后,以己度人,他觉得这次崇祯面临的局势,不可往日相比。
要是他是崇祯的话,他便会答应这些和谈条件,为自己换来更多时间,不至于立即被灭,只要活下来,大明不灭亡,他就还有中兴大明的机会。
宋献策的这种想法,完全就是正常人的想法,甚至连此时的杜之秩等如此认为。
好,杂家离开就回京城,一定不会辜负皇上所望,让崇祯那狗皇帝答应和咱们缔结盟约。
这一刻,杜之秩又恢复了自信,露出喜色,说道。
随即,杜之秩便在一队大顺军士卒的保护下,挂着大顺使者的名头,前往京城。
而此时的大明京城,早已经是人心惶惶,城内百姓和那些达官显贵,已经知道李自成的大顺军杀过来,打到昌平了。
京城内,不少朝廷大臣甚至已经开始派人出城,私下里和大顺军接触。
这个时候的崇祯,坐在大明皇宫内,神色憔悴,甚至已经开始为大顺军攻破京城,做最后的准备了。
崇祯很清楚,别看此时大明京城内外,还足有近二十万兵马,可是那二十万兵马什么德行,崇祯自己都清楚。
这二十万明军当中,除了当初卢象升从山西带回的三万精锐之外,其余的明军战力根本不堪入目。
让这些官兵维持平日里京城的秩序,震慑一下宵小还可以,让他们对上大顺军,上战场厮杀,那真是高看他们了。
而这几日,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更是吵开了锅,不少官员都上奏崇祯,希望崇祯可以迁都金陵。
毕竟,金陵本就算是大明的陪都,就算这个时候崇祯迁都金陵,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而且,大明那些官员都觉得,此时大明整个北方都已经糜烂了。
西北被大顺军所占,辽东被鞑子所占,河北早就被鞑子劫掠的千里无人烟,河南和江北落入到李子霄这个乱臣贼子手里。
可以说,整个大明北方,基本上都已经不受朝廷控制了。
这就使得那些大明官员认为,北方都这样了,迁都金陵不是正好嘛!
反观此时的江南之地,相比大明北方绝对堪称是富庶繁华。
又有长江天险,不管是鞑子,还是李自成,亦或是李子霄,想要打过长江,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朝堂上那些大明官员如此一分析后,顿时感觉这大明京城真的不能待了,继续待下去,就是一处死地啊。
整个破烂的大明北方,就扔给鞑子,大顺军和李子霄他们三方争夺去吧。
只要崇祯同意迁都金陵,这些大明官员还有那些达官显贵们,便可以收拾家当,跟着崇祯一起到金陵去了。
至于大明北方的百姓的安危,以及大明的尊严,都被这些大明官员扔到一边去了。
对于他们来说,保住他们的性命,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现在,就坐在大明这艘破船上,并且在船上积累的大量的财富,他们真的不想看到大明这艘破船沉没。
如果大明这艘破船沉没的话,他们也很容易落水身亡,很容易将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惊人财富丢掉。
所以,这个时候,朝堂上那些大明官员,一个劲的上书崇祯,劝说崇祯迁都金陵,然后卧薪尝胆,终有一日可以中兴大明的。
这些大明官员们,倒是想的挺好。
就等着崇祯同意迁都,然后他们也跟着崇祯一起走。
甚至,大明京城内不少达官显贵们,已经暗中吩咐家仆,收拾家中财富,一旦崇祯下令迁都,他们便第一时间跟着走。
京城内那些达官显贵们,将家中的金银珠宝,丝绸,书画,绫罗绸缎等各种值钱财物,纷纷从密室,地窖,暗格等地方弄出来,装上一辆辆大车。
之前,每当崇祯向这些宦官,朝廷大员,勋戚富商,地主大户们募捐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全都装穷,哭穷。
那处大明高官们,一个个将绫罗绸缎藏在密室里,穿着破衣烂衫,哭穷给崇祯看,糊弄崇祯。
而现在,准备要走的时候,才显露的也终于全部显露出来。
一时间,整个大明京城最缺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马车。
因为京城的这些达官显贵们太多了,他们要带走的金银珠宝太多了,他们府上的马车不够,只要去买。
短短一两日,整个京城所有的马车,都被那些达官显贵们抢购一空。
即便是如此,依然有不少达官显贵的马车不够用,拉不完他们的财物。
于是,他们便只好将财物装到手推车上,准备跟随崇祯迁都南下的时候,让这些家仆推着走。
甚至,在京城一个东林党官员家族中,他们府上的财物,装着整整五百多辆马车,都没装完,只要往手推车上装,准备让家仆们推着走。
这个东林党官员家族中,历史上曾出过两任大明辅,七任尚书,即便到了现在,他们家族中,依然有人在朝中担任大官。
而他们家族子弟,不仅遍布朝堂,甚至还遍布其他三教九流,京城很多商铺,地产都是他们的,真正的富可敌国。
再加上,他们这些年来,不管是经商,还是干其他的,都不需要向朝廷缴纳税赋,不积攒下海量财富,那才叫怪呢。
像这个东林党官员家族的情况,在此时的大明不是个例,还有不少勋戚大户家族的财富,不输给他们。
他们就像一群水蛭,附在大明百姓的身上,吸食了海量的民脂民膏,将他们养的又大又肥,却不愿为大明奉献什么。
只不过,让这些京城达官显贵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八月十八日,崇祯正式下诏。
而这一份崇祯的圣旨中,只有短短一句话:朕,不迁都。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68889/291062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