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锦衣 > 第二百一十九章:中兴大业

第二百一十九章:中兴大业


  天启皇帝似乎颇有兴趣。

  满口答应:“朕准啦,抽个日子,朕去看一看也好。”

  张静一心里舒畅了,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到时热烈欢迎的场面。

  于是忙谢恩。

  宴罢。

  天启皇帝起驾回宫,临末有些意犹未尽,将张静一叫到面前,让他送自己回宫。

  天启皇帝是微服来的,所以坐着马车,便命张静一也上车,道:“你这军校,越发让朕觉得有意思了。”

  张静一正色道:“陛下,臣兴办学堂,是想为我大明发掘更多的人才。”

  天启皇帝笑了笑道:“我大明的人才还不够吗?”

  张静一认真地道:“不够!”

  这是实话。

  天启皇帝皱眉:“这是什么缘故呢?”

  张静一谨慎地道:“这是因为,天下能发挥自己才智的人,所占天下的人口,不过一成。”

  “这是何意?”

  “因为其余九成,甚至九成五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发挥自己的才智。”张静一继续道:“区区一成之人,靠着供养,可以读书,有机会能够参加科举,列入庙堂。可九成以上的人,却永远为下一顿奔波,他们的孩子,别说读书,便连最基础的常识也无法学习,虽说历朝历代,尽是如此,臣也无话可说,可是……历来如此,难道就该当如此吗?”

  天启皇帝凝视着张静一,他发现自己有些看不透这个家伙了,有时候,这个人身上带着很多的缺点和毛病,比如小气,吝啬,天天装穷。偶尔,也会溜须拍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可有时,他又有不同寻常的一面,这平日难见的一面,让天启皇帝滋生出好奇之心:“可是……即便不该如此,又能如何?”

  张静一叹息道:“就说那些沦落至京城的流民,其中不乏有大智大勇者,陛下还记得那叫李定国的人吗?”

  “那个孩子?”

  张静一点头道:“他从前不过是个寻常的孩童,目不识丁,若是照他的家境的话,可能这辈子,不过是给地主放牛,或是做一个佃户为生。可此人来了京城,入了学,他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人,短短数月功夫,已是能读能写,其他各科的操练,都是出类拔萃。陛下想想看,这样的人,若是稍稍给他一丁点的机会,他的成就,会比那些进士们要差吗?而在我大明朝,有数不清像李定国这样的人,若是陛下愿意给他们哪怕一丁点的希望,我大明便可人才济济了。”

  “何况,他们所奢求的,不过是饱食,不过是能在成年之前,勉强能在学堂中度过而已!这与那些一成不到的人,所贡献出来的才智,要多得多。更比那一成人贪得无厌的索取,需求要少得多。”

  天启皇帝若有所思,君臣之间,极少这样推心置腹的对话,他现在大抵明白张静一的心思了。

  安置流民,那就好好的安置,从这些流民之中,挑选出人才,这些……才将是大明中兴的希望,而且成本更低。

  反观那些士绅大族人家,固然也有不少人才,可这些人早已失去掌控了,他们的胃口已越来越大,索取的特权已越来越多,欲壑难填。

  张静一又不失时机地道:“我大明,其实需要的,不是一个两个圣人,凭借一两个圣人,面对今日之局,又如何能做到中兴呢?正德年间的王守仁,已堪称是圣人了,他立下汗马功劳,文武双全,却又如何?我大明所需的,是千千万万个人才,这些人才,不需超凡脱俗,只需能在各自的岗位,奉献丁点的光热,便足以令我大明如正午的烈阳,光照万世。这便是臣的念头。”

  “东林军校,现在培养的不是未来能为陛下立下赫赫功劳的大将和名相,他们是骨干,又是野火,为的是将来借助他们,培育更多的人才。所以……臣希望陛下若是能去军校,哪怕只是驻留一个、半个时辰,随意说一些什么,也足以鼓舞人心了。”

  这些话,若是其他的皇帝,张静一还真未必好开口,这样推心置腹的话……难免会有僭越的嫌疑。

  可天启皇帝的性情,张静一是能摸透一二的,天启皇帝只要是信任他的,那么这世上便没有什么顾虑。

  天启皇帝笑着道:“你的心思,朕明白了,不过……想要做到你所言的这些,何其难也,便说难如登天也不过如此,只是……你既有心,朕依着你便是了。”

  张静一点点头。

  马车中陷入了沉默。

  刚到大明门的时候,却有宦官在大门这里张望,一见到圣驾到了,便匆忙而来。

  等天启皇帝下了车驾,这宦官便忙行礼道:“陛下,辽东有急奏。”

  天启皇帝点点头,若不是急奏,一般情况,是不会如此紧急到直接禀告的,于是接过奏疏,低头一看,随即,天启皇帝满脸怒容,冷笑着道:“无耻。”

  张静一在旁一头雾水,低声道:“敢问陛下所为何事而怒?”

  天启皇帝愤怒地道:“海州卫指挥,率军降了建奴,朕万万想不到……我大明的武将,居然望风而降。辽东巡抚袁崇焕说,这又是那李永芳的手笔……”

  张静一不由苦笑,道:“陛下,李永芳这个人,便是那建奴人的一个招牌,此人不但对我大明的虚实了如指掌,而且久在辽东的军中,与辽东的军将们都有交情。更可虑的是,建奴人对他极尽优待,那武长春曾交代过,说建奴人让他收拢汉军,不下万人。又给予这些汉军优待,分发土地,甚至是给予耕牛,如此多的恩惠,既是收买人心,也是让李永芳和他的部众们死心塌地。”

  “我大明要赐给军户土地,千难万难,毕竟这天下的地都是有主的。可建奴人不一样,那地本就不是他们的,只要抢占一地,建奴人得走大半,再分一些汤汤水水给李永芳这些人,也足以让他们感激涕零了。”

  盛怒中的天启皇帝,不禁露出了几分忧虑之色,道:“今日降一将,明日又降一将,长此以往,辽东怎么保全呢?我大明从未亏待过他们啊,他们哪一个不是世受国恩?”

  这番感叹,带着无奈。

  张静一其实也很明白,若说武人地位低倒也罢了,可那些将军们,可都是世袭,说他们世受国恩一丁点也没有错,可偏偏,越是这些人,越是毫无操守。

  天启皇帝随即道:“你不是一直都在布置袭击李永芳的计划吗?现在谋划得如何?”

  张静一道:“一切都已布置妥当,十三日之前,人员便已经出发,前往辽东了。”

  天启皇帝直直地看着张静一,关切地道:“可有多少把握?”

  张静一迟疑地道:“这个……臣说不好。”

  天启皇帝沉着脸色道:“李永芳这样的人,若是富贵一日,朕一日都寝食难安。”

  说罢,恨恨不已。

  他当然清楚,张静一的这个计划,有些异想天开。

  毕竟这样的行动,几乎是闻所未闻。

  只是天启皇帝不免滋生一些幻想,假如愿望实现了呢?

  他叹了口气道:“朕要去勤政殿署理事务了,你……回去忙你的公务吧……”

  张静一点头:“遵旨。”

  到了秋天,眼下最关键的,是秋收的问题……

  新县这里,为了秋收的事,上下都已行动起来,张静一也是忙得顾头不顾尾。

  而在半个多月后。

  在那万里的雪原中。

  抚顺城外,一支商队已缓缓地抵达。

  许多堆积着货物的大车,在这苍茫的天穹之下,皑皑的积雪上,留下了一道道的车痕。

  这些年,天气早已异常,以至于在入秋之后,辽东便已被大雪所覆盖。

  这一支插了一个张记标记的车队,开始入城。

  为首的人,乃是邓健。

  武长春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进入辽东腹地的办法,那便是寻一个大同的晋商,此人在辽东与建奴人的关系极好。

  在扣押了大同张家数十口人,而后取得了张记商贾的引导之后,他们便以这私商的名义,进入辽东。

  果然……一切畅通无阻。

  只是今日进入抚顺城,在这门口处,十几个汉人装扮的士兵,还有两个旗兵将车队拦住。

  汉兵上前查验了车中的货物,觉得没什么问题,便要通行。

  邓健的心里早已捏了一把汗,此时心里轻松起来,正要进入城中。

  这时,一个旗兵朝这里看来,叽里呱啦的说着建奴语。

  邓健听不懂,那人更是大怒,便按着刀走上前,扬手便给邓健一巴掌。

  邓健的脸本就冻得通红,这一巴掌打得他龇牙咧嘴。

  于是,这打人的旗人和另一个远远看着的旗人便都大笑起来。

  建奴的上层,显然是知晓建奴人少,因而需要统治辽东,就必须拉拢这些投靠建奴,或者是给建奴人送来商货的汉商的。

  可这些下层的旗人显然无法理解上层的深意了,在他们看来,这些汉人,和猪狗没什么分别。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1465997/6741119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