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锦衣 > 第九十九章:出大招了

第九十九章:出大招了


  张静一大抵了解过袁崇焕的问题。

  你若说袁崇焕是内奸,这确实有点过了。

  但是张静一按着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大抵是可以理解袁崇焕的。

  首先,他想立功,这些个读书出来的进士,哪一个不想治国平天下啊。

  可是袁崇焕运气并不好,他在科举考试中排名不高,进不了翰林,而是外放去做了一个知县。

  若是按着他的轨迹,那么基本上他这辈子,顶多在地方上做一个布政使便顶天了,甚至很可能一辈子都死在知县的任上。

  可是袁崇焕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觉得自己能行,于是乎他发掘到了辽东这个金矿。

  当时辽东问题开始尖锐,那地方又是苦寒之地,又在打仗,绝大多数文臣都不愿意去的。

  于是袁崇焕就站了出来,他先是吹了第一个牛,他跑去山海关探查了一番之后,对朝廷说:“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这一下子,炸了锅,正好没人愿意去山海关呢,这不是上赶着送上门的吗?

  于是大家纷纷夸赞他的才能,得到一致好评之后,袁崇焕就升官了,成为了兵备佥事,督关外军。

  此后,袁崇焕一直沿着这个轨迹不断的升迁,终于出人头地。

  袁崇焕其实能力还是有一些的,可是在关外混,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有些玩不转了。

  你一个文臣,算是老几,今天一个大策,明天一个韬略,却让大家跟着你去执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袁崇焕觉得自己的威望根本没办法服众。

  于是,他开始延续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一次次的上书,向朝廷各种许诺和吹嘘,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经天纬地的人物。

  因为只有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他才可以约束众将。

  当然,天启皇帝是不会听他忽悠的。

  可偏偏,崇祯皇帝被他忽悠住了,然后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他五年平辽的许诺,走马上任。

  在得到了崇祯皇帝的绝对信任之后,为了确保辽东这些丘八们对自己俯首帖耳,他得找一个人开刀。

  而后很不幸的,皮岛的毛文龙就成了替罪羊,袁崇焕直接把毛文龙宰了,然后辽东震动。

  最后的结果,实在是悲剧中的悲剧,大权在握了,总兵官你说杀也就杀了,可是当初吹的牛……没有实现。

  不但没有实现,而且你经营了这么多年的辽东防线,居然被建奴人突破,杀到了京城,然后……悲剧。

  而张静一提出让孙承宗来总揽辽东事务的理由很简单,就算张静一不评判孙承宗和袁崇焕之间的能力水平,不说他们的人品的优劣。

  只一条,孙承宗就不是袁崇焕可比的,那便是孙承宗是帝师,是随时可以和皇帝沟通,只要在辽东干得好,将来迟早要入阁拜相的人。

  这就意味着,他到了辽东,那些肯听他话的将领,都将对他马首是瞻,毕竟……他是个真的可以在将来提携你的人。

  这就好像……县令和县丞可能会出现矛盾,因为县丞虽然官比你县令小一点点,但是你县令是没办法升我官的。

  难道你县令还能提拔我做县令不成?你在知府衙门有人,我在知府衙门里难道没人?谁怕谁!

  可同样是县令,如果这个县令以前做过皇帝的老师呢?这样背景深厚的县令,那么这县丞就非但不敢和县令的意见相左,不将这帝师的PIGU舔烂来,都觉得对不起自己能有幸和帝师同衙为官。

  辽东那边有许多突出的问题,而张静一认为,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就在内耗上。

  文武不和,上下不和,各边镇也不和,不和,就会产生推诿,就会相互告黑状,然后仇隙越来越深,甚至到势同水火的地步!

  平时的时候还好,一旦到了战时关键的时刻,就成了建奴人可以利用的破绽。

  他的答案很简单,要嘛派魏忠贤,要嘛就孙承宗,不然……迟早要出大问题。

  毕竟巡抚和总兵官之间不和,绝不只是两个主官的矛盾,这将引申到各自的部属之间的矛盾。

  想想看,自己的上司成了对方上司的眼中钉,恰恰对方上司斗垮了自己的上司,或者直接把自己上司脑袋砍了,换做是你,你还有心思打仗吗?

  且不说这意味着自己一辈子都没法出头了,更惨的……说不定还要被对方打击报复,碰到这种情况,就可能出现哗变,或者干脆投靠建奴去了。

  而这种情况……一直都在辽东大地上上演。

  天启皇帝本就是极聪明的人,此前朝中许多人,都陷入了辽东巡抚人选上的口舌之争里,大家评价的都是一个人的品德以及能力,却极少有人用这个角度来关注。

  这张静一的意见,却是一下子让天启皇帝豁然开朗起来,他道:“这袁崇焕……隔三差五上书,要嘛就是说大话,要嘛便是弹劾其他总兵官,朕只觉得是此人性子有问题。现在看来,问题的根由原来在此!”

  说到这里,天启皇帝看向了魏忠贤,直接道:“魏伴伴,你下一道旨,诏孙师傅入京来,辽东督师的人选,朕还要斟酌,朕……还是想先见一见孙师傅再说。”

  魏忠贤一听孙承宗要进京,真恨不得立即将张静一宰了。

  这家伙是故意的吧!

  可很明显,这时候不能宰,还得指着他来炼药呢!

  天启皇帝却是不知道魏忠贤的心思,这时不禁感慨道:“朕从前一直算的是军事帐,可现在看来……辽东糜烂,倒也未必是能力的高低。”

  张静一乐呵呵地看了魏忠贤一眼,横竖觉得自己死不了,索性大胆起来:“其实相比于辽东,最严重的,还是国计民生,卑下担心今年可能会发生巨大的灾害,眼下当务之急,是朝廷多囤积粮食,以备不测。”

  “灾害?”天启皇帝诧异地道:“你连这个都会算?”

  “这……”其实这事,张静一此前已经暗示过了,现在天启皇帝反问,他倒有点答不上了,想了想道:“卑下又不是神仙,怎么能算这个呢,只是……卑下觉得还是未雨绸缪为好。”

  “听你的。”天启皇帝抖擞精神来,道:“朕想想办法,魏伴伴,现在库中可还有多少的余粮?”

  “这……”魏忠贤正想着孙承宗的事,心里正乱着呢,此时天启皇帝问起,便忙收起心思,道:“陛下,这还没秋收,哪里来的余粮?每年收上来的只有这么多,花出去的,却比收上来的还要多得多,尤其是辽东糜烂之后,就更加岌岌可危了。若陛下当真想要攒点钱粮……要不,从其他地方省一省?”

  天启皇帝来了精神,便道:“也好,你可有什么主意?”

  魏忠贤想了老半天,掐算着哪里可以省点钱粮出来,沉思良久,终于眼睛一亮,道:“户部主事陈乐屡屡上奏,说是当今天下,浪费糟践钱粮最多的便是各地的驿站,不妨就从这驿站入手,裁撤一批驿站,再精简冗员,如此一来……或许可以省下一笔钱粮来。”

  张静一在旁正微笑呢,想着今日进言,效果很显著啊,莫非我张静一终于要改变历史大势了?

  可下一刻听到魏忠贤竟是提出要裁撤驿站,他顿时脸色骤变,冷汗淋漓,身躯也不禁颤抖起来,然后下意识地发出了一个声音:“我靠。”

  “……”

  天启皇帝和魏忠贤很不解地看着张静一。

  张静一自觉得自己失言了。

  不过裁撤驿站……你们是认真的吗?

  你们知道为啥李自成造反吗?他就是驿卒,崇祯皇帝登基,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精简驿站,然后丢了饭碗的李自成二话不说,直接操起家伙就反了。

  这是挖大明的根啊,我张静一才刚刚封爵呢?

  能不这么坑人吗?

  天启皇帝却是好奇地道:“张卿,这我靠,是什么意思?”

  张静一有些心乱,连忙道:“这是表示卑下很震惊。”

  “张卿觉得哪里震惊?”

  张静一看一眼魏忠贤,然后道:“想到魏哥对朝政之事,竟能信手捏来,所以震惊。卑下以后要多向魏哥学习才是,不过……精简驿站,卑下看非一日之功,不如缓一缓?”

  天启皇帝却为难地叹道:“这朝廷……收钱粮上来,真是千难万难,可要花钱的地方,却是数不胜数。你让朕未雨绸缪,朕何尝不想未雨绸缪呢?可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不过……话又说回来,说不定今年是丰年呢?张卿,你也不必杞人忧天!”

  张静一心里便忍不住道,难道我就不盼着今年是丰年吗?

  殊不知今年是百年难一遇的大灾之年啊,那种大面积的灾害,超越了绝大多数的年份啊!

  可谁想到为了储粮,魏忠贤干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要裁撤驿站,更说不定这厮接下来还想裁点其他什么的,这裁撤加上灾情,不是火上浇油吗?

  难啊。

  真的难!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1465997/6785095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