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138章 考虑大势,孔明说服孙权

第138章 考虑大势,孔明说服孙权


这两个帝国衰落的时间线惊人地与唐朝及其气候波动的时间重合。
  或许温度不足以成为王朝兴衰的关键因素,但其确实对王望建立与消亡有所影响。
  原因相当明显:
  全球普遍低温,降雨量下降,粮食产量受限,剩余的土地供给的人口却日益增多,这导致矛盾愈发突出。
  为缓解这种危机,冲突变得不可避免。
  气温越寒冷,产量越少,社会冲突就越剧烈,国家也随之变得更加不稳定。
  因此,更多的战争接踵而至。
  看起来,保持全球温度在一个适宜范围内,就能孕育出空前盛世。
  但这巨大的牺牲与潜在后果并非秦天所能轻易承受。
  所以,他选择了一个更直接,且能流传长远的方法。
  归根结底,气温的下降直接导致水资源减少和粮食作物减产。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提升水利设施,保障水源;二是发展农业科技,增加粮食产量。
  实质上,这两种解决方案都可以化为一个核心需求:高产耐旱作物。
  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也能有效解决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
  明清时期,六百年间,气温长期处在低位,特别是晚明朝还经历了小冰河时期的剧变,温度降到了有史以来最低。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明清时期的粮食供应仍能养活远超当前的人口。
  尤其是清代中晚期引入各种高产作物后,中国的整体人口达到了历史性的峰值。
  那是现今这个时代几乎难以想象的人口规模。
  想要普救苍生最有效且简便的法门,就是将后世将要出现的高产作物提前引入这个世界。
  玉米和红薯起源于美洲,对于拥有秦天实力者而言,无论这片土地有多么广阔,都犹如眨眼即至。
  秦天虽不懂农作技艺,但对于修炼之道与天地法则颇有所识。
  通过对后世那些高产量作物结果的研究,他轻易地发现了它们的初始形态。
  农作物并非瞬间繁茂,而是由千千万代人类逐步驯化的结果。
  譬如我们现在吃的面粉作物小麦,数千年前与路边的杂草相差无几。
  所以秦天此刻寻到的这些作物自然也无法立即展现出后世的高产量水平。
  然而,这并无妨碍。
  只需借助五行奥妙催动生长,促使它们在瞬息间结出果实,挑选符合要求的种子保存下来,再重复这个过程。
  这样的轮回不止,只要有足够的迭代次数,秦天所需的种子很快就能获取到。
  山川之间流逝的时光,未觉时岁已远。
  身在赤壁,秦天利用法力对种子进行精细筛选,外界的时间却是如箭一般飞逝。
  ......
  撤离长坂坡后,诸葛亮明白当前的战略关键在于说服孙权加盟。
  他的计策皆建立在联盟孙权的基础之上。
  倘若孙权因惧意而不战而降,再多计谋也将成为空谈。
  因此,他们甫一站稳就立刻派出使者去游说孙权。
  孙权则在这过程中持续动摇不定。
  如今曹操作为强敌来犯,孙权内心忐忑。
  更何况刘备实力虚弱,要说服他和刘备联盟绝非易事。
  孙权并非愚蠢之人,目前与曹操之间或许还有回旋余地,毕竟曹操作为一方霸主,不一定马上挑起大  。
  但若是与刘备联盟,就意味着直面与曹操彻底对决。
  到时候就没有和平调解的余地。
  如果选择忽略曹操,或许仍有可能打动曹操,使他在占据蜀地后不再北侵。
  对于后续的问题,孙权没有过多深思。
  实质上,这关乎生死存亡的选择,要么当下决裂,要么迟早受制。
  人类都有求生的心理,孙权也不例外。
  或许曹操图谋没有这么大,又或许他真的无法攻克江东?或者...
  数不清的侥幸心理促使孙权犹豫难决。
  虽有幕僚们建议,最终决定仍在孙权自己这里。
  他须为属下负责,不能一时冲动就作决定。
  因此直到此刻,孙权还在纠结犹豫之中。
  诸葛亮看出这个形势,若要使孙权信服,恐怕只有自己亲自去说项才行。
  在以往或许他还不会这般迫切。
  毕竟如今他们在仰求孙权,这种急切的态度反而给了对手掌握主导权的借口。
  他们原本势力弱势,一旦言语上落入下风,即便胜了又有什么实质意义?
  对刘备来说,没有区别。
  无论之前他在刘表手下借居,还是如今投靠孙权,本质上都是依附他人。
  总之,孙权不会给刘备成长的余地。
  如此愚蠢之事,他是万万不敢做的,岂能养虎为患!
  然而,时间紧迫,没人明白曹操的心意究竟为何。
  如果他要吞并江陵,局势基本明朗,就连智囊诸葛亮也将无力挽回局势。
  但如果曹操决定立刻出击,认为时不我待,那么情势将更加凶险。
  若不能及时联盟,两人将面临曹操快节奏的逐一击败,到那时说什么都来不及了。

  因此,诸葛亮无暇等待,孙权也不可能慢慢筹谋。
  合作的利益如何争取,将在战后的谈判桌上考虑。
  好在目前,刘备的实力还不算弱小。
  虽然慌忙退出荆州,但他并没有被曹  迫到狼狈的地步,连家眷也没有丢弃,他仍有战斗力。
  尽管与曹操相比,刘备只是以卵击石,微不足道。
  ---
  "久闻孔明先生名声赫赫,今日相见,果真名副其实。"孙权爽朗笑道。
  诸葛亮则客气回应着,双方相互敬语。
  但在有求于人的今天,诸葛亮最终决定采取攻势。
  "不知道将军如何看待如今这乱世局势?"
  "怎么看呢?"孙权看着诸葛亮,淡声道,似乎并无多想。
  "将军的看法或许独特。"
  诸葛亮心里暗骂,知道不能再回避问题,必须要拿出实质性观点。
  "天下  ,将军在长江东岸起兵壮大,而我主刘备则率众于汉水以南,与曹操并肩竞争天下。"诸葛亮毫无惭愧地说出。
  说是争夺,实则是曹操穷追不舍。
  但在孙权面前,他不能流露出任何软弱。
  尤其是孙权对于刘备现状了解不详。
  他知晓刘备才接过荆州不久,却没料到短短半年时间里,竟落得如此狼狈逃亡。
  具体情况他只有些风闻,刘备因刘表不肖子的关系陷入如此困境。
  若非那人作怪,刘备可能还在西部与曹操对峙。
  原先以为刘备已无甚战力,听到诸葛亮的描述,孙权内心疑惑开始升腾。
  失去江陵、荆州虽然不幸,但从诸葛亮言语中看来,刘备似乎还有一拼的机会?
  见到孙权深思的样子,诸葛亮的心境也安定下来了一些。
  虽然诸葛亮的言辞充满雄心,但他显然在玩弄着孙权的思绪。
  他接着开口说道:
  "想来将军应该明白,曹操已经基本扫清北方的重要对手了。"
  “这世间力量莫过曹操,他以天子之命号召各路诸侯,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去年,他更是荡平了袁绍剩余部族,连辽东也未能幸免,无惧后顾之忧。"
  接着他紧迫着孙权继续:“现在曹操更是南征荆州,声势如虹。"
  边说边观察孙权的表情,诸葛亮内心隐约预感到接下来会有一场硬仗要应对。
  “面对曹操的大军,即使是英雄也难有一席之地吧?”语气略带酸楚,“就连我家主君刘备都未能抵挡,被奸人的毒计所困,不得不退避到这里。"
  一开始或许是策略的一部分,说到这,诸葛亮的心中确实多了几分愤怒和惋惜。"或许也怪主公过于仁慈,太过信赖……”
  叹口气后,他的话语更显无奈。
  而此时的孙权,对诸葛亮的推测毫不怀疑。
  虽然刘备看似溃败而来,但仍保有战斗力,诸葛亮才会采取这样的情势拉拢。
  “亮绝非欺瞒,来此正是希望借助将军的力量。"他进一步展示弱势,以提升孙权的地位。
  处于请求者的地位,保持尊严是必要的,但在谈判中却必须适当地示弱以达成目标。
  诸葛亮之前赞扬刘备的强大不过是为了引导至现在的局面:看看刘备有多强,最终还不是因错信奸诈之人而陷入困境,还需向孙权寻求援助。
  谈判的艺术在于先令对手欢喜,然后才得以提出诉求。
  如今将孙权置于较高位置,也便于诸葛亮接下来阐述立场。
  "若将军胸怀鸿图,欲凭借江东之师与坐镇中原的曹操分庭抗礼,那么为何等待?此刻正是终止与曹操联系的大好时机。"
  说完,他轻轻抿了一口杯中的茶,其实是借此观察孙权的心理活动。
  孙权果然显出一丝迟疑。
  然而诸葛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瞬间的情绪变化。
  “但如果将军并不如我的猜想那样……”他微笑道,“又为何不在早些时刻解甲归降,效忠天子呢?”
  “我并非不懂你的考虑,曹操的势力确过于庞大,就连像你这样的英杰也无法避免……”
  话语戛然而止,剩下的暗示非常明显。
  这无疑是在激将法。
  注意到孙权表情未动,诸葛亮静默几秒钟,决定再加一把火。
  “将军口头上虽服从,但内心摇摆不定,要知道,此刻的迟疑将使你面临更大的困难,甚至灾祸即将临头!”
  孙权并无回应,稍作停顿,嘴角竟浮现一抹笑:“假设如同诸葛亮说的那样,刘备为何不直接低头认输呢?”
  “还在顽固对抗什么呢?还是早些投降的好,免得拖延无果。"他说。
  诸葛亮眼神微闪,此刻他对孙权的思路已有七八分把握。
  很明显,他的劝说已触动了孙权的内心。
  想想也是,像孙权这样的任务,怎可能心甘情愿向人臣服?
  正因其认识到这点,诸葛亮才有把握说服孙权加入自己的阵营。
  要是他对孙权的判断失误,后者甚至不如刘表,那他真就束手无策了。

  庆幸的是,事情还未走向最糟境地。"田横一介齐国壮士,都坚守道义而不向曹魏投降,我家主公刘备更是英勇盖世的皇室之后啊!他的才智胆略冠天下!”诸葛亮慢条斯理道,“满朝士族皆敬慕他的风采,纷纷投靠。
  如此胸怀天下的人,怎能屈居曹操之下呢?”
  言毕,诸葛亮轻轻叹息:“若大事不济,只能归结于天意了。"
  说话之际,诸葛亮紧盯着孙权,表面上谈天意,其实隐约是在讽嘲笑孙权缺乏刘备般的豪情壮志。
  提及田横,则是一位秦末义勇将领,在汉高祖刘邦统一之后仍不愿降伏,最后在逃亡中自尽而死,其节操深受当时的世人赞赏。
  孙权冷哼一声,话语间透出一丝愠怒:“难道我国和十数万精兵愿意长久臣居人下?把这份基业轻易送给曹操?断无此理!”
  这番话使诸葛亮心下一乐,感觉到事情有了突破的可能性。
  但接下来孙权话锋陡转:“按你所言,我军即使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依旧难以抗衡其势力。
  况且如今刘备新败……”明显是质疑诸葛亮提出的联盟计划。
  孙权已表达怀疑:我们联合可以,但现在刘备只是战败后的逃兵,在曹氏面前毫无还击之力。
  即便你想要我帮你对抗曹操,又有什么用呢?简而言之,孙权认为刘备不会有太大的实质帮助。
  他担忧这只是诸葛亮利用他们对付曹操的策略:你鼓动我和曹操作战,同时刘备在一旁伺机渔翁得利。
  此外,这还暗示诸葛亮需展示自己的能力,证明刘备是否有实力。
  这种疑虑是理所当然的。
  想要联合,必须先让你表明刘备现在的实力和可利用的军事力量,若是连这个也不愿直说,那么你们显然并非真心联手。
  由此,诸葛亮觉得不再提联手之事也是明智的选择。
  诸葛亮自然能理解孙权的言外之意,甚至觉察到了他的深层次考量。
  其实诸葛亮心中早就萌生过联盟的念头,只是未曾直言罢了。
  因为他不急迫,着急的是刘备,刘备需要首先抵御曹操的压力。
  只要刘备还未败亡,江东的局势就能够稳定。
  于是诸葛亮淡定从容地装出迟疑,选择等诸葛亮主动前来,这样才好占据对话上的主动。
  诸葛亮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明知道对方掌握了自己的节奏,然而形势比人强,现在弱势的一方是他们,孙权自然能够从容。
  孙权可以等待,刘备却没有那份耐性。
  即使刘备战败,孙权也有机会以救世的姿态登场,迅速接手刘备的土地和力量。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3036903/212119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