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96章 忙碌的苏璟

第96章 忙碌的苏璟


第96章  忙碌的苏璟

        次日一早。

        打拳早饭的流程走完,朱标又开始了学习。

        有了昨天的理论基础,今天的内容就简单很多了。

        把焦距的知识讲解完之后,剩下的就是手磨玻璃了。

        苏璟很贴心的将各种打磨润色工具都准备好了,一切只交给朱标慢慢的操作。

        “打磨这一步呢,暂时没什么捷径,就是慢慢试,  找到最合适的焦距。”

        苏璟朝着朱标说道:“可能会失败很多次,不过我相信你可以的。”

        朱标认真点头道:“苏师放心,学生不怕失败。”

        必要的鼓励还是要有的,苏璟交代完之后,便没有再继续和朱标呆着了。

        该教的都教了,能不能做出来,那得看朱标自己的了。

        至于苏璟,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溧水县最南边,  河岸边的一座造纸工坊内,  苏璟正在视察。

        造纸术是老早就有的东西了,东汉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最终造出了纸。

        但到了现在,也就是明初,造纸术已经已经在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的改进了。

        苏璟这造纸厂,主要生产的纸张就两种。

        一种是用来包装商品用的粗纸,  颜色偏黄,表面也没有多细腻,用来书写并不合适,但胜在价格低廉。

        另一种则是竹纸,  工艺复杂一些,成本也高昂许多,  价格自然也更贵。

        对着这座造纸工坊,苏璟还是很重视的。

        因为他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市场对于纸张的需求,只会越发的旺盛。

        只不过,对于现在的整个造纸流程,苏璟并不是很满意。

        因为造纸术作为一门技艺,传承下来的时候,大多是从头到尾,都由一人操作。

        也就是说,一个工人从最开始挑选原料,到最后的出纸,每个流程都需要跟进。

        苏璟之前并没有去干预过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但也能勉强够用。

        毕竟当时的市场需求就那么多,这么做效率虽然慢,但也足够了。

        现在苏璟的心里,已经有了扩大生产的想法。

        这样的模式,必须改!

        流水线才是最高效的生产方式。

        虽然对于前世来说,流水线的血汗工厂,通常被认为是压榨,但在这明初,一个能提供稳定工作的流水线工厂,  那百姓无疑是无比喜欢的。

        毕竟,  苏璟的厂子,  可是从来都不拖欠工资的。

        他的信誉,  在溧水县的百姓中,也是颇高的。

        “不行,得先整个员工培训再说。”

        苏璟看着这些正在工作的工人,自语了一句。

        员工培训,这倒是苏璟前世做过挺多的事情,也算是轻车熟路。

        既然决定了,苏璟那也是立刻就开始执行起来。

        他当即找到了目前造纸厂的负责人,让他在今晚下班的时候,告诉所有工人,接下来将会有为期七天的培训。

        工资照发,食宿全包。

        但有一个要求,这七天集中培训,哪里都不能去。

        苏璟说出来的时候,这造纸厂的负责人简直都不敢相信。

        这还有如此好事?

        七天的时间,吃住都包了,还不用上工。

        吓的他连忙多问了几句,也就是说话的人苏璟,这才能让这些工人信服,不然的话,都以为是拐卖人口的了。

        苏璟之前良好的名声,让他的员工培训计划,第一步就相当顺利的开展起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相当的简单了。

        朱标整日对着玻璃打磨,为了能早日让前线的将士用上好用的望远镜,朱标可谓是废寝忘食。

        苏璟也没有任何的藏私,将自己之前打磨校准的经验尽数的传授给了朱标,还有一块标准的凸透镜和一块标准的凹透镜。

        而教完这些之后,苏璟便开始了七天的专项员工培训。

        对于来用来说是受训七天,而对于苏璟来说,则是培训七天。

        无论是朱标还是苏璟,都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上。

        当这两人专注干事的时候,有个人就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紫禁城,奉先殿内。

        朱元璋来回踱步,脸上的疑惑就差写上去了。

        自己的儿子朱标就算了,现在他天天忙着望远镜,没时间搞其他的事情。

        但是这苏璟呢?

        五天了!

        已经足足五天了,整日都不呆在家中,而是在一家造纸厂里,不知道在搞些什么东西。

        “苏璟你小子,到底又在搞什么名堂?”

        朱元璋自语了一句,完全没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已经对苏璟有些过分关注了。

        “陛下,韩国公求见。”

        太监的传唤声响起。

        “宣。”

        朱元璋立刻恢复了正常的样子。

        很快,李善长走了进来,朝着朱元璋恭敬道:“陛下,臣特来汇报。”

        “哦。”

        朱元璋面露喜色道:“善长,你说的应该是关于太子反腐政令推行的事情吧。”

        李善长立刻道:“陛下圣明,这几日臣一直都在推行此事,如今已基本完成,托陛下的福,一切都很顺利。”

        果然,听到一切顺利的消息,朱元璋相当的满意。

        李善长则是继续道:“依臣所见,太子殿下的政令已有成效,大明朝堂内的风气,正在变好,太子殿下此举,当真是大明之福。”

        吹自己干的好,不如吹太子朱标。

        作为朱元璋的左丞相,李善长很清楚自己该说什么。

        “善长,你说的不错。”

        朱元璋点点头道:“太子如此有能力,朕也能放心不少,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

        “陛下言重了,臣也只是按着太子殿下的政令执行而已,算不了什么。”

        李善长低着头道。

        朱元璋看了看李善长,笑道:“善长,你跟着我时间也不短了,你我君臣二人,我也不说什么客套话了,想要什么赏赐直说。”

        “臣惶恐,臣只是做了一些微末的工作,不值得陛下如此厚爱。”

        李善长当即朝着朱元璋跪下,十分的恭敬道。

        “善长快快起来,你又没犯错,跪什么。”

        朱元璋一副有些责怪的语气,但脸上的表情,却是相当的满意。

        “多谢陛下。”

        李善长起身,朝着朱元璋道:“陛下,此次臣推行政令,太常寺少卿倒是非常配合,也让臣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哦,你是说胡惟庸?”

        朱元璋微微回忆了一下,问道。

        李善长点头道:“正是,他身为太常寺少卿,本与此次反腐的事情关系不大,但却非常认真,臣印象深刻,这才提了这么一句。”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朕知道了。”

        “对了,明年北伐一事,后军粮草的事情,还是要善长多费心了。”

        李善长立刻躬身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绝对会竭尽全力,保障将士们的粮草。”

        别看李善长会揣摩朱元璋的心思,但他本身的能力,那也是绝对毋庸置疑的。

        “好,善长,你真是朕的萧何啊!”

        朱元璋非常高兴的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道。

        李善长也是立刻表示道:“承蒙陛下厚爱,善长定不负陛下所托。”

        汇报完事情,李善长便离开了奉先殿。

        朱元璋的心情大好,想到朱标和苏璟五天都没啥消息的事情,也没那么在意了。

        “对了,老五现在怎么样了?”

        朱元璋一拍脑袋,突然想到了老五朱橚,这农学院也已经弄出来了,关于农作物的研究已经在进行了。

        当初信誓旦旦主动要求去学习的老五,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

        “说起来我还没去看过农学院,正好去看看。”

        朱元璋自语了一句,便直接启程前往了农学院。

        应天府外的一处田地之中,这里正是农学院的实验田。

        户部尚书杨思义正跟着五皇子朱橚,十分小心,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这可是五皇子,要是出半点事情,那他这个户部尚书的脑袋怕是不够用。

        一开始他知道五皇子朱橚要过来的时候,也是相当的意外。

        以为朱橚只是好奇,过来玩玩看看,也没太当回事。

        毕竟朱橚现在年方九岁,一个纯纯的小孩子而已。

        但朱橚来了之后,杨思义发现事情和自己想象的有些不同。

        别看朱橚年纪小,却不是来闹着玩的,真的是有来认真学习的,凡事都是亲力亲为,一点也不嫌累不嫌脏。

        所以呢,虽然这会杨思义跟在朱橚的身后很小心的照看着,但并没有半点的不耐烦。

        如今时节刚刚入秋,也是小麦播种的时候,朱橚就是在实验田中观察这土地的情况。

        “杨大人,这小麦种植前,土地要翻耕,深度是如何确定的?”

        朱橚朝着杨思义问道。

        “回五皇子,主要是根据小麦长成后扎根的深度来确定的。”

        杨思义没有迟疑当即回答了起来,他曾是司农卿,可不是空降的户部尚书。

        他继续道:“当然,为了能更加准确的研究小麦产量与土地翻耕深度的关系,我们在另外一块实验田中也尝试将翻耕深度增加了几分。”

        杨思义说的正是对照实验办法,正是朱标指导的,也就是苏璟教过的东西。

        别看只是一个简单的办法,但在这杨思义的眼里,却是相当的震撼。

        这是一种之前他从未想过的思路。

        有了这个方法论的指导,他对于农学院能弄出成果也是相当的有信心。

        朱橚听着杨思义的回答,默默的点头,然后继续在田间内观察,时不时的提出问题,杨思义怎么随叫随到,问什么答什么。

        不远处,已经来了一会的朱元璋看着这副景象,那也是相当的欣慰。

        这老五,的确不只是说着玩玩的,他是真的对这方面有兴趣。

        既然如此,那自己或许现在就该考虑怎么让苏璟教导一下朱橚了。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3923289/1178552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