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宋王 > 第六八二章 师出有名

第六八二章 师出有名


下层的士兵并不认识秦王妃和诸位夫人的,这个年代没有照片,即便是有画像,也只是神似而已,很难准确辨认。

        因此遇到抱着的孩子的气质美女,加上秦王府侍卫拼死保护,又是买通水门校尉偷偷出城的情况下。

        条件吻合,士兵们便会下意识地认定是秦王府家眷。

        直到人被送入宫中后,太后高滔滔亲自辨认,才被戳穿,而这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

        汴京其他地方的士兵听闻秦王家眷已经找到之后,紧绷的弦突然放松,失去了警惕之心,搜查也彻底停了下来。

        就在这个空档,汴京至少有十处地方有人悄悄逃走,抑或者是突围。

        士兵们猝不及防,至少有七八处成功。

        消息传到宫中,高滔滔这才回过神来,愕然道:“先前只是他们的计策,目的是为了迷惑我们,故意搅混水,然后好趁乱逃走?”

        “没错,是这样的!”韩琦早已明白过来了,这一遭他们完全被赵昭玩弄于鼓掌之间,被狠狠滴算计了。

        “真的中计了!”高滔滔颓然道:“十路同时突围,他们准备的多充分啊,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哼哼……来不及了,人肯定已经逃走了。”

        秦王家眷逃走,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身在长安的赵昭将再无牵挂,可以毫无顾忌地开始争抢皇位。

        韩琦想说不一定,即便是突围了七八路人马,秦王家眷就一定在其中吗?

        真不一定,或许这还是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的计策。

        可即便是秦王家眷还在汴京城中。又能如何?经此一事,想要再搜查是不可能的,百姓绝对不会答应。

        况且偌大的汴京城,百万人口,藏几个人是完全没问题了,再想找,就是大海捞针了!

        再者。秦王一定不会给这个机会和时间的!

        况且……

        韩琦忧心忡忡道:“太后,更糟糕的情况或许不止于此!”

        “还有什么?”巨大的失落感让高滔滔思维有些混乱。

        ……

        ……

        两日之后,答案揭晓。

        秦王赵昭在长安发布檄文,昭告天下。

        声称自己的妻儿母亲莫名被太后与监国抓走,生死不明,请太后给出说法,释放家眷。

        消息一出,天下哗然!

        威望崇高的秦王公信力很高,他的檄文无意是最好的佐证。证明之前的流言是真的。

        秦王家眷并非被西夏掳走,而是太后和监国的扬王所为。

        怎么能这样?舆论顿时一片哗然,莫非太后和扬王真的要谋反吗?

        秦王乃是大宋的英雄,怎能这样对待?抓走家眷是几个意思啊?

        有什么恩怨,祸不及家人,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太后和扬王的做法无疑超出了底线,引起强烈的不满。

        于是乎,强大的压力全都涌向了汴京皇宫。要求太后和扬王给出解释,并释放秦王家眷。

        可消息传进去之后便如石沉大海,再无音讯。

        有许多百姓在东水门亲眼看着官兵抓人的,亲耳听到要把人是送入皇宫的。

        官兵摆了乌龙,抓错了人,可百姓不知道,官兵的惨淡的公信力在这时候却异乎寻常的高。

        天下百姓都认定当时抓走的就是秦王家眷,人已经被送入了皇宫。

        可是宫中却没有一点动静,太后和扬王要干什么?秦王的家眷呢?

        美其名曰是保护,可如今这个情况。只怕是……实在让人担忧。

        如今的冷漠举动,拒不回应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不愿意放人,还是秦王家眷已经被加害了?

        宫中的迟疑顿时让民间纷纷猜疑。百姓愤慨不已,太后和扬王竟然谋害秦王的妻儿。

        秦王可是大宋的英雄,功勋盖世,焉能这样对他的家人?秦王的几个孩子可是仁宗皇帝嫡亲的孙子,凤子龙孙就这样遇害了?

        太后和官家,简直就是残暴不仁,没有人性,分明是一家人,如何能下得去手?

        蛇蝎心肠,冷血无情啊!

        一时间,对太后和扬王的痛骂和质疑者不计其数。

        如此情况下,对高滔滔和赵颢而言,最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可以平息民愤的解释。

        可惜他们给不出来。

        最初他们有过否认,可是百姓根本不信,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东水门事件,已经让百姓认定了是太后抓走了秦王家眷。

        先入为主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任凭高滔滔如何解释,百姓就是一字不听,一字不信。高滔滔和赵颢彻底无奈了,他们没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更缺乏公信力,任何的解释都显得苍白,而且是越描越黑。

        如今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放人?人都没抓到,何谈放人?

        可是百姓不信,人没放,又消失不见了,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秦王家眷已经遇害。

        ……

        ……

        出兵的借口有了!

        秦王赵昭在长安接到消息,大为震惊。

        西军将士更是悲痛愤慨,他们在西北前线拼命,朝廷却这样对待主帅的家眷,如此冷血,是可忍孰不可忍。

        将士们纷纷请命,要求兵出长安,直捣汴京,营救王妃和世子。

        抑或只能是报仇,不过谁也不想面对这样的惨剧。

        妻儿生死不明,只要是个人都会想着营救和报仇,百姓们对此也十分理解,感同身受。

        对太后和扬王的质疑与责骂的声音此起彼伏,民怨沸腾。

        秦王出兵理所应当,百姓也都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他们心中也十分担忧。尤其是关洛一代的百姓,更是害怕。

        长安和汴京若是开战,等若是数十万军队打起来,关中、洛阳一代是主要的战场,少不得要受到兵戈之祸,生灵涂炭。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维持正义,却也不希望看到战争。

        百姓们的诉求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汴京和长安,高滔滔这边的压力更大。  臣民请求,让她给秦王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要一意孤行,引起战争。所有人都认定,事情因他们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

        毫无疑问,如果战争爆发,她高滔滔就是引起者,就是罪人。

        可怜的高滔滔就这样哑巴吃黄连,背上了一个黑锅,百口莫辩

        臣民除了怨怼,甚至是咒骂之外,别无他法,只得将目光转向长安,满心歉意地祈求秦王。

        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长安,等待着秦王最后的决断。

        这个时候,曾经的宰相,前河北路宣抚使文彦博出面了。他亲自赶赴长安,劝说秦王,慎重开战,爱惜百姓,甚至愿意充当汴京和长安之间的调停人,希望能化干戈为玉帛。

        一时间文相公的声望飞速提高,为天下苍生而奔走,仁厚负责,这才是好宰相啊!一瞬间,就将汴京的奸相韩琦甩出了好几条街。

        大宋的官员也看得明白,文彦博此举实际是投靠了秦王,为其效力,名利双收。文相公桃李满天下,门生故吏们看在眼里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秦王赵昭也表现出了超凡的意志力,接受文彦博劝说之后,强忍悲痛,表示愿意顾全大局。

        只要皇太后与扬王交出妻儿,愿意罢兵。百姓感慨不已,秦王识大体,主动让步啊!

        高滔滔和赵颢自然交不出人,他们的态度彻底激怒了百姓,他们被彻底置于罪魁祸首的位置,再也无法洗清。

        西军出兵几乎已成必然,但是秦王本人仍旧没有轻举妄动。

        秦王的冷静克制,大仁大义超乎想象,令人感动。

        如果说救人和为妻儿报仇这个开战的理由,显得有些单薄和自私,那么接下来爆出的消息,让秦王赵昭彻底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官家赵顼圣旨被曝光了,贵妃朱氏通过太皇太后曹氏,向朝臣展示皇帝亲笔诏书,册封皇六子赵煦为太子!

        流言再次被印证,百姓几乎彻底相信了。官家朱笔亲自书写的诏书总不会有错,虽然上面没有写秦王辅政,但百姓都下意识地这么认定,秦王有这个资格和能力,辅政也是众望所归。

        至于皇太后和扬王确实有篡改圣旨的嫌疑,既然有太子,哪怕太子年幼,也不适合再立监国啊!

        若是扬王以皇叔的身份辅佐倒还罢了,百姓或许可以接受,可监国……如此情况下,明显是篡位的前兆嘛!

        官家生死未卜,国家大权被太后和扬王所掌控,既成事实是这样的。

        谋朝篡位,这是大逆不道啊!

        秦王赵昭不在犹豫,打出了匡扶社稷旗号,兵出潼关,直指汴京。

        如此一来,天下人都没话说了,于公于私,秦王出兵都是应该的。占据了正义和公道,得到认可。

        不过关洛的百姓还是惊慌失措,准备逃难时,秦王再次昭告天下,表示西军会严肃军纪,沿途绝对秋毫无犯,绝不扰民。

        消息一出,百姓对秦王更加爱戴和支持。毕竟秦王是被迫出兵,理由充分,能做到这份上已经实属不易。百姓感恩之余,更箪食壶浆,沿途慰劳西军。

        西军正义之师浩浩荡荡杀向汴京,大宋天下,顿时风云突变。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528/42873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