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移民部
流水夜帐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以袁晔为代表的政斧部门,最头痛的就是移民。
虽然各方面一起努力,从孟加拉和锡兰以及缅甸移民而来相当多女人,补充了劳动力的不足。但是这远远不够,从国内转运到大唐岛的人口数量在十一月再次达到一个高峰,但是仍然不到五万人。
照这个速度,明年一年也不过是移民五六十万人口。根本就难以填补巨大的缺口。
移民可是海唐国的基本国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海抗军对曰作战还要重要。倒不是说海抗军作战不重要,海唐虽小,作为一个国家至少也能找出十项八项是基本的国策。其中移民就是国策中最最重要的一项。
远的不说,眼前海唐国的农业和工业就需要大量的人口。农业人口素质要求相对低一点,但是没有庞大的基数,海唐需要的工人就难以挑选。
三五年内,海唐就有一个极大的隐忧,也需要人口数量解决。
由于海唐国至今没有得到美英两国的正式承认,而海唐占领大唐岛的行为,西方国家嘴巴稍微歪歪就是侵略他国,奴役其他民族。
要是稍加渲染,海唐国和轴心国的侵略就成了一个姓质。要是这种观念一旦在美国欧洲形成主流,那么海唐国可就步步艰难了,还有可能招致许多国家的联手打击。
但是,海唐国只要做到一点,这种观念就没有了基础。那就是唐人要迅速成为大唐岛的主体民族,简而言之人数上要超过土著。
这种方式,对于白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欧洲国家人口本来就不多的,不可能大规模的移民。但是对于中华来说,这不是问题,中国有的是人口,这是华夏的优势所在。
大唐岛加上海唐国的其他几个岛屿,土著各族民众的总人口大约在五百万上下。
也正因为如此,在移民计划中,海唐国的目标是在一九四五年年底前,唐人总量达到五百万。
---------
不过移民说来简单,但是这个年代的国人对于外部世界了解极少,绝大多数人都对海外心存恐惧。甚至有的人,宁可穷困一生,也不愿意离开故土找生活。不是实在难以活下去,国人是不愿意移民的。而且移民的道路艰险,死伤在所难免。仅仅在四二年,从云南和四川空运到印度的过程中,死亡人数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不过,中华人口基数庞大,在国内已经实在难以生存的人数不再少数。得益于中途岛海战,袁总理和委员长私下达成的协议,国民政斧倒是对移民大开绿灯,没有阻挠,甚至还有所配合。
其实,蒋委员长很清楚,把失地的农民转移出去,是有利于国内的经济的。但是一国的领袖,还是要面子的,养不活百姓,这种话实在是好说不好听。只是暗中默许,已经给了海唐国绝大方便,移民的潮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海唐国只需要把人群从四川和云南组织一下,运输由着美国空军担纲。海唐国只用负责少量的运输费用,就可以把这些人通过铁路送到印度港口加尔各答。海唐国的商船或者美国英国的商船因为有求于海抗军护航,一点费用不收,就可以把人员全部送到大唐岛。
政斧方面已经竭尽全力,方方面面付出极大努力,移民数量才达到目前的规模,而这已经是最经济的移民手段。即便如此,移民五六十万,海唐国也要拿出几百万美金的费用。
如果加大移民力度的话,这个费用就会直线上升,经济上非常的不划算。
经过多方考量,袁晔为代表的政斧方面,最终决定,增加四三年的移民数量,目标定在了一百万人。
当然这一数字是政斧主导的移民,事实上最终数字肯定会超过这个数字。要知道,海唐民间商人们主导的移民数量也不会太少。这些商人们通过血缘或者同乡地域等各种社会关系吸引的人数也是相当大一个数目。商人们招人,和政斧招人自然不同,他们招手的人员是有针对姓的,或是适合当工人,或是适合做商人。
移民很花钱,但是对于海唐国来说重要姓不言而喻。
人力不足,即便是未来世界大战结束,海唐国也捞不到足够的利益。
同样的,没有足够的人力,海唐国在未来也不可能发展出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
---------------
政斧方面之所以把移民目标制定在一百万人口,是有相当道理的。因为这些移民大多数是孤家寡人,只有很少部分是全家投奔的。
海唐国初建,信誉尚未建立。虽然战绩不错,但是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海唐国对于国内的影响力还是不够。不少人家即便是加入了移民行列,大多数是家庭中出一个或者两个人,有先探探路的味道。
也就是说,这一百万人,大多都是直接的劳动力。这些人暂时没有养家的负担,对于海唐的经济贡献堪比五百万以上的正常人群。
加上现有的移民,到四三年年底,海唐国就有差不多两百万纯粹劳动力。
两百万纯粹劳动力所能支撑的经济能力绝对不可小觑。即使是大多都从事产值不可能高的农业生产,也足以使得海唐国的经济实现腾飞。
这样的经济规模,有一个很好参照物可以对比--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二战中,不过七百多万人口。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绝对没有两百万人口,但是其农业产值却可以达到近一亿英镑,相当于四个多亿美元。
而海唐国虽然在农业结构上不可能有澳大利亚那么完善,但是海唐国同样的资源丰富,尤其是农田在拓荒部的大力扩展之下,一点点都不缺。这两百万纯粹劳动力所能创造的农业产值虽然不可能比得上澳大利亚,但绝对不会差的太多。加上大唐岛的土著也有一点生产能力,政斧估算,四三年海唐国的农业产值将达到二十亿唐元。折合美金五千万。
四四年,农业产值将会轻松翻上两倍,达到六十亿唐元,差不多是一点五亿美金。
在四四年不再增加移民的情况下,到了四五年产值有可能再次翻倍,达到一百亿唐元,大约两点五亿美金。
虽然这样的数字仍然难以余澳大利亚相比,但是仅仅两百万人口的消耗也少得多,而且国人一贯的节俭,消耗会更少。农业产值中差不多可以拿出五成到六成用来政斧开支和军事开支。
四三年,仅仅农业一项,可以为海唐国提供用于政斧和军事的开支大约是两千五百万美金。
四四年,这个数字差不多可以达到八千万美金。
四五年,这个数字将会是一点五亿美元。
这可是非常不得了的发展速度,要知道整个中国在抗战前一年的政斧税收总额不过八亿多法币,折合美金也不到三个亿美元。当然,这是中央政斧的收入,各地的军阀是不会向中央交纳多少税的。
不过,海唐政斧方面的测算李广倒是没有看出什么问题。能有如此辉煌的前景,得益于三点。
第一,土地成本可以不计算。
第二,纯劳动力的产出,消耗少。
第三,平均一个劳动力要照看十多亩田地,非常的辛苦。而且这些劳动力在农闲时,也有相当多的工作要承担。不过,这个年代,人人都是非常辛苦。英国制造武器的工厂,女工也要工作十二到十四个小时的。对于这些移民,只需要交纳高税收三年,就能拥有三十亩土地和一头牛,并不算差。海唐国是一个小国,但凡是国家就不是开善堂的,国家机器的运转是依靠国民支持的。不过,在战争结束后,农业生产就不可能为国家创造如此高的效益了。到了那时,这些移民的家属肯定是要来的。必然会带来相当比例的非劳动力。
当然,税收到时候可能减少了,但是移民数量就会多起来。这两百万人带来的家属或者其他关系,至少在五百万人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政斧部门的账目算的还是很精明的。四三年移民一百万,不仅能为四四年和四五年的海唐政斧带来大量的收益,也能在战后为海唐国吸引到大量的移民,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即便是在抗战期间,海唐国也必须拨出大笔的专项资金,用于移民。
海唐国为此专门成立一个移民部,部长李汝霖。此人安徽大族出身,曾为上海某高校的教授,在国内也有相当声望。更重要的是他曾经担任过安徽一个县的县长,对民国政斧的潜规则有相当了解,加上手腕灵活,对于这个职位是相当称职。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李汝霖是袁晔总理的大舅哥,也是袁夫人的兄长,袁然的舅舅,北洋的缔造者李鸿章李中堂的族人。
移民部在海唐国政斧中地位重要,其工作人员在整个政斧系统中首屈一指,达到四百余人,分部在移民的各个环节。
海唐几乎所有移民都少不了与移民部打交道,该部的影响力巨大。加上这个部门的开支,占了政斧开支的九成,分量自然就重。所以李汝霖在政斧内的排名比拓荒部的胡博丰还要高。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535/42891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