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全家先后穿越到古代 > 第8章 白蜡

第8章 白蜡


三人歇在第一间茶铺,是一家夫妻店,老爹煮茶老娘蒸炊饼,老夫妻以为又是组群来找灵芝,掩嘴笑了。

        老娘端来三碗酸梅汤再一碟馒头,问他们:“你们县学里秀才公们约好时刻上山来么,刚儿才过去三位青衿呢。”

        季文煜回应没有约人,就他们三人要去寻找养蜂人买蜜蜡。

        那老娘拍掌嗳呦道:“幸好问了秀才公,下月收稻,最近官府在催贡品呢,要和税粮一起运送往京城去,养蜂人老陈已把好的挑拣出来,剩下脚料,你们要就买了不要也无处可买了。”

        听得季文晩心焦,催促三哥赶紧上路。

        付了十二文钱,辞了茶铺,紧赶慢赶来到养蜂人老陈草舍,一个红脸中年汉子正跟儿子说起拿蜜去其他县城换紫菜回来过冬的事宜。

        儿子埋怨贡品的价钱给低了,家里余下的蜜要拿去盛港卖给出海人。

        二人发现来者,止住话头,转而问季文煜有何要事。

        “要想问紫芝,云山五年来没见过了。”

        季文煜行礼后,说道:“这位老伯,小生是石泉村季家人,因行路需蜂蜡制蜡丸,特来贵宝地采购,不知大伯家可有剩余?”

        红脸汉子问:“季家思翰老爷是你什么人?”

        “家堂伯,在下是他的亲侄儿。”

        陈老伯赶忙将人迎到草舍喝茶,“既是他的侄儿,我家没有也得去帮你匀来使用,如今是有剩下,只不知季秀才满意否。”

        他的儿子从堂屋后院端来几块形状不一的蜂蜡,看着是官吏挑选剩下不要,作为胭脂配料,并不影响使用,季文煜捡起一块,就要去付钱。

        姜棠又捡起了一块,小声问季文煜:“我听说蜂蜡炒鸡蛋,吃了对咽喉极好,婆婆偶尔咳嗽几声,咱们多买些回去做给婆婆吃?”

        季文煜和季文晩同时笑了起来,小姑子说:“你是细心。”

        陈老伯见对方手指贴了药膏,就把一盘的蜂蜡全送给了季文煜,“这蜂蜡还能治外伤生肌,只剩这些了就全给你们,要是想做更多蜡丸,我认识溪流边一户人家,是专门种白蜡,应还有剩,足够你们配料。”

        姜棠瞬间大喜,白蜡也是蜡壳的成分之一,买回去就能立即试验,岂不能赶在船员出航前制出样品。

        老伯让儿子顾家,自己领着客人迤逦前往溪流边,路上姜棠询问云山的毛竹林是在哪个方向。

        “竹林多的是,只不过有一片是暂无人管,你们石泉村竹子也多,想必是不缺笋芽。”

        陈老伯以为姜棠是想买冬笋。

        姜棠就说有药商曾提起云山竹林出竹燕窝,状似白玉木耳,采摘时不可见到太阳光,否则口感要变差,卖不得好价钱。

        “哎?什么燕窝?”陈老伯停下脚步,怀疑出现了幻听,“我在云山养了半辈子蜜蜂,怎的没听说呢?”

        季文煜一路听得极为认真,跟着止步,一齐看向了姜棠,他在书籍上看过“竹花”的记录,却是没料到云山竟也有类似的药物。

        姜棠将如何辨识竹燕窝,及采摘、清洗、烹煮方式通通说了出来,也是为了感谢陈老伯的热心相助,意在给陈老伯多一份收入,至于她是无法在卯时前到达云山采摘,便绝了赚这份钱的心思。

        而竹燕窝只有特定的环境才能生长,石泉村是没有的。

        那陈老伯多学得一种药物,颇感新奇,笑道:“正是仲秋时节,明儿我赶早去竹林深处寻一寻,要真有竹燕窝,我得好好拜谢你们了。”

        姜棠笑:“竹燕窝价同燕窝,老伯若是寻到了,不可贱卖,带到陈氏药馆请掌柜帮忙发卖。”

        “好,好,我记住了。”陈老伯高兴极了。

        到了溪流边寻到种白蜡人家,对方听说季家秀才来买白蜡,倒是稀奇,“季族长三天前派人来预定十斤的白蜡,已经掏空了家底,再多就没有了。”

        陈老伯便问同行可有存货。

        “都没了,好的货让官府收走上贡,咱们是因季族长有名望,这才偷偷给留了,你们不可声张出去。”

        辞别白蜡人家,回到陈老伯草舍,对方不肯收钱,还多送了一瓶蜂蜜,季文煜推辞不过,收了下来,把那碎银子悄悄放到茶碗下,一行人下山回到石泉村。

        半路上季文晩问三哥为何不去醉仙楼见赵家老爷,季文煜笑道:“见你们二人面色疲惫,恰好我也走累了,就不去酒楼叨扰客人。”

        身上二两碎银花光,他还未给姜棠买上一支簪子,心里过意不去,回家是想在书房寻可变卖物品,再是梁长风家里困难,也得周济一二。

        下了骡车,姜棠提糕点,季文晩提胭脂配料,其余皆是季文煜包了,一食盒一瓜果篮子。

        大嫂张氏出来迎接,先是接过食盒,见里面一簋冬菌煲、一道豆芽香干,一碗卤花生,一碟芋艿球,欢喜道:“省下我灶头活计,蒸几碗白米饭即可。”

        季文晩献出蜂蜜来,得了张氏好大的惊喜,本地人嗜甘,蜂蜜水大受欢迎,但凡孩子哭闹,搅拌一碗便能叫他喝得不知东西南北。

        姜棠也把糕点递给大嫂收到厨房柜子,其中绿豆糕是自家吃的,板栗酥则是后天走亲戚用。

        张氏说:“族长夫人派人送了两坛酒,像是北方来的好酒。”

        众人来看坛子红条,上书“京都内法酒”。

        “是族长家的贵客赵老爷从京城带下来的名酒,咱们这边没得买。”

        一听如此,张氏便建议后天去刘老爹家也捎带一坛送礼,感谢刘家的关照,季文煜道了声好。

        酉时天渐昏,老季和儿子从稻田下到家,一家子早早吃了饭,老人家夸那道菌煲汤鲜美,姜棠在厨房听到了,就想着哪天下厨煨一道冬笋火腿煲,想来季父季母也会喜欢。

        吃了晚饭,妇人聚在织布间做活,姜棠手指贴上药膏,便也跟着下去织布,速度略显缓慢,也没人怀疑。

        戌时末天色黑得不见五指,院门敲响,是族长派车夫阿海过来送两只醉仙楼的咸水鸭。

        那咸水鸭又称桂花鸭,是金陵名菜,在江城大受欢迎,其中又属醉仙楼的有名,卖价颇高。

        季大郎谢过,塞给阿海几个铜钱,还说明儿带舍弟去族长家请安。

        送走阿海,回来见家人把两只咸水鸭装盘收柜子,再瞥到季瞻眼巴巴望着鸭腿的眼神,季大郎便跟娘提议道:“何不夜宵吃一只,明日吃一只?咱们家好久没吃鸭子了。”

        柳氏说一只要送刘亲家,今晚就不吃了。

        姜棠才十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段,这会儿肚子也馋那桂花香,又想着明天去族长家讨些白蜡回来做蜡壳,届时成了方子便可卖出价钱,家里肯定不会缺鸭肉吃,于是绞尽脑汁要说动婆婆同意。

        正当姜棠寻思开口,季文煜过来,问:“鸭肉面线什么时候做好,我那碗就不要鸭腿,给娘吃。”

        众人憋笑,柳氏哎了一声,到底是笑着同意夜宵吃咸水鸭。

        这咸水鸭本就用盐、八角、葱姜等佐料腌煮过,就白米饭吃咸香美味,石泉村的人更喜欢买回咸水鸭煮面线吃。

        面线吸收了鸭肉卤水的醇香,汤头鲜美,搭配肉质鲜嫩的白条鸭,吃着爽口有回甘,大人连吃三碗也不觉得腻味。

        季文煜特地来厨房,给亲爹亲娘端盘伺候吃夜宵,柳氏见自己碗里一条大鸭腿,要让给儿子孙子去分。

        季二郎劝二老趁着牙口还行能吃就多吃,别等晚年咬不动再来后悔,气得柳氏嗔骂他胡说八道。

        二老也不再推让,一家人都上桌吃了。

        秋夜寒凉,喝了热汤,脚底手心暖暖,明天村里有几户人家先收稻,同村有空闲的要下田帮把手,家里男丁便早早睡去。

        织布间里,三个妯娌继续点灯干活,柳氏和季文晩在纳鞋底。

        只听季文晩眉飞色舞道:“府城的荣香堂新出一款口脂面药,染得颜色极好,能傅出桃花妆,价高难买,我既得知胭脂水粉如何制成,就先来调荣香堂的口脂颜色。”

        但凡家里有些条件的,谁不想自己梳妆镜旁有一套齐全的胭脂花粉,钱氏手下不停,笑道:“小姑子可得努努力,好能让我们沾一沾光呢。”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7773908/169711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