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诗画田园 > 第二百九十七章 为名为利

第二百九十七章 为名为利


  看着长孙氏,李世民心里也是叹了一口气。

  长孙氏是个能容人的,否则李世民后宫,也不会说是什么人都有。可是有些事情还是想不开。

  李世民把乔生关押了五天,可也失去了乔生的一礼,同时也让乔生这个对大唐江山有益的奇才心灰意冷。

  东征的难度不可谓不大,否则也不会死那么多人,还是依旧功败垂成。长孙氏知道自己丈夫的心。

  在很多朝臣,以及老将眼中,李世民这样兴起一场针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状态未免有些倒行逆施、罔顾士兵生命。若是一旦东征高丽无功而返,那么必然会被更多人认为东征之举是在穷兵黩武。

  然而深知李世民性情的长孙氏认为这些人都不理解李世民的为人。

  李世民有私心不错,但是东征也关乎国计民生之事,虽说李世民有很多地方考虑不周,,但是在这么多年的隐忍之下,李世民可一天没有忘记懂政治是,所以不能说李世民是脑子一热,就指着高丽,我要这片土地。

  李世民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才加以行动的。

  而这些,长孙氏统统都知道。

  曾经,长孙氏听李世民说过这样一句话:“辽东旧时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我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恨不得立下复子弟之仇!”

  长孙氏真的能感到李世民的那一腔热血,都说李世民这样搞,会好战必亡。可谁又知道那百姓在敌邦刀口下惶惶度日的感觉。

  昔日,隋炀帝东征,也曾说“高句丽本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郡县,近乃不臣,别为异域..……为陛下之时,安可不取,使冠带之境遂为蛮貊之乡乎?”

  即便是隋炀帝已为前朝之君,但是李世民对他的话语深以为然。并且,在其言论上,更加深了自己对东征的理解。

  李世民认为,在辽东之地牺牲的几十万人,虽然是前隋烈士。却依然是属于中土百姓。为此早在贞观五年之际,李世民就已经开始命人远赴辽东,收回这些前隋烈士的遗骸,埋葬这些忠魂之士。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表明了自己与大唐态度,接下了前隋将士的遗志,把高丽视作宿有“国仇”之邦,而李世民的剑锋所指,不言自明。

  其实,还不仅仅是国仇那么简单。



  李世民起了东征高丽之心,实际上还有民意的基础。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东征之际,百姓中“有不预征名者,自愿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皆曰‘不求县官勋赏,唯愿效死辽东’”。

  可见李世民的东征之举为国,也为顺民心。

  而这种万众一心的民族情绪,一方面是继任了前朝东征失败的基础上所产生。也是如今辽东民众苦不堪言之下的一度反抗。

  既然东征高丽是民心所向,那李世民自然也不会忤逆民众,他深知民心所向,才是国之所向。

  当然,这里也有李世民的私心,大唐天下虽然姓了李,可是民心并不稳定。恰好,东征就被李世民视作收揽民心的一大契机。

  这也是为了让自己弑兄夺权的事情洗白,同时也证明自己统领下的大唐贞观有别于前隋,有别于其他皇帝。

  当然要想成为这千古一帝,这些都是建立在东征成功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也正是在这种名利的驱使之下,李世民对东征之事才会念念不忘,如此热衷。

  甚至决意亲征以揽民心。

  可,李世民想打,却一直找不到机会,也可以说是对东征之事,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和当下的理由。

  打仗嘛,你最起码有个过得去的说法不是。

  容易产生威胁的,往往是暂时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就好比说一个人是一个笑面虎一样,伸手不打笑脸人,可你不知道对方笑容的背后却是一片杀心。

  大唐建国之后,顺天顺民,再加上李世民上位之后,更是励精图治,因此唐朝国势日隆,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这样强势的国度,不可谓不震撼人心,而辽东之地暂时也并没有太多的是非,甚至迫于大唐兵强马壮,国力强盛的压力,高丽王一直以来非常乖顺,不惜摆着友好的姿态示弱于大唐。

  这一副样子,也让很多人相信高句丽就是一个顺臣之邦,不会像对待前隋一样对待大唐。也是因为这样,才会让朝野之中,很多人对于李世民东征的意图持反对意见的重要原因。

  可朝臣的反对,反而刺激了李世民的东征之心。

  正如之前所说的,东征高丽能够带给大唐,带给李世民更多的名利。

  实际上在李世民上位的前几年里,他也是处于一种有心无力的困局当中,因为他深知大唐立国尚短,就这样出兵讨伐一国之邦,实属不智之举。

  而且,李世民一方面要将精力放在稳定局势、恢复经济,恢复锅里等内政上。

  另一方面还要李世民还要出兵平定东突厥、薛延陀、高昌等更具有直接性威胁的国家。

  故而并没有足够的气力来对付辽东的高句丽,也正是因为如此两国之间也维持着一种表面平静的状态。

  可实际上呢,两国之间,却是暗潮汹涌,尤其是在泉盖苏文——渊盖金独揽高句丽政权以后。

  在原高句丽王高健武当政之时,虽然也兴兵搅动辽东局势,更是欲将百济、新罗收入囊中,阔大自己的统治面积,也为了以解后顾之忧。

  而且高健武更听从泉盖苏文的提议,效仿秦皇统御之道,修筑“长城”以备唐朝来犯,但是完全准备之下,高健武依旧不敢对大唐露出自己的爪牙。

  可是后来泉盖苏文取高健武而代之,把持高句丽朝政,独揽军政两大权柄,高丽这才改变了对外政策,

  这个政策也正是以泉盖苏文的态度为主。

  泉盖苏文对大唐一直都是仇视心理,。而且在其上位之后,爪牙便锋芒毕露,试图以联合百济对付新罗。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8606818/6551233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