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一块白丝绢 > 第6章 舍己救人

第6章 舍己救人


我的眼泪又一次的流了出来,徐志伟在反光镜里见我这个情景,问道:“雪莲,当年上学的时候,你们两个人这么好,咱们全班人都知道,杨辉也曾给我说过你们两个人的事情。怎么说分手就分手了呢,是什么原因?”

        我梗咽着道:“我娘不同意,当时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我向徐志伟讲了当时我母亲如何反对,不让我出远门的情景。

        “唉——”徐志伟叹了口气。我梗咽着又问道:“车祸是怎么生的?”

        徐志伟又叹了口气:“他是我们县骄傲!”

        我不知道生了什么事,在等待这徐志伟的下文。

        “事情是这样的——”徐志伟告诉我道: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杨辉骑车走在下班的路上,前面一个妇女精神恍惚地走在马路的中央,川流不息的车辆只好绕她而行,他见如此危险,紧走两步,距那女子两三米远——他看清了。

        肖艳梅!她这是怎么啦?于是远高声喊道:“肖艳梅,你怎么在马路中央走啊,太危险了!赶快——”

        话音还未落地。一辆急的奔驰向她直冲过去,说时迟那时快,杨辉见此情景,从自行车上跳下来,一个健步冲了过去,一把将那妇女推开,自己却不幸被车闯飞,过路的好心人条件打了12o,并报了警。交警闻讯赶到,同时县医院的急救车也赶到了。人们七手八脚把杨辉送上急救车,送进了县医院。

        我闻讯后赶到了医院,医护人员正在紧急抢救。我心急如焚,就在这时从救护室里出来一名医生,我急忙走上前去,急切地问道:“怎么样?严重吗!”

        那医生看了我一眼,脸上带有一种凝重地表情:“伤的不轻,怕是有生命危险!”

        我一下子慌了神,单凭同学这层关系,加上上下级关系。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住他的生命!急忙蒋院长叫了出来,我对院长指示道:“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的生命!”院长点了点头,进了手术室。

        经过数小时的抢救和手术,杨辉的病情才算稳定了下来。手术完后,由手术室转到重症监护室,我走进病房;只见杨辉输着液、吸着氧,处于极度昏迷状态。我坐在他的身边,静候着他能醒来,院长过来道:“徐书记,你放心吧,医护人员会尽心照顾好他的。”

        我对院长道:“杨辉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我们是同学,也算是他唯一的亲人。你们都走吧,我陪他一会儿,等他醒过来我再走!”

        院长找来两名护士,叮咛道:“照顾好病人,照顾好徐书记!”两个护士点点头,院长仍站在原地没有走的意思。我道:“你走吧,不用陪着我,万一有什么事我会让护士通知医生的。”

        院长见我如此说,点点头离开了房间。

        很长时间,他才醒过来,杨辉睁开了眼睛,见我坐在他的床边,吃力地道:“志伟,我觉着我快要不行了,元旦的聚会我可能去不了了。”他眼里含着泪,颤抖着右手从衣兜里掏出一块白丝绢,递到我的手里,断断续续地道:“志——伟,把它——交——给——给——雪——雪莲。说完呼吸突然急促起来,我忙对护士道:“快去——快去叫医生!”

        片刻医生来了,院长也来了,大家立刻组织抢救,我退出了病房,在门外等候。

        好一阵子,院长从病房里走出来,无奈地摊了摊手:“徐书记,抢救失败了。”随即杨辉被推出了病房。我眼睛红了:“叮咛院长道:”他家里没什么近人,火化后把骨灰放进烈士陵园里吧。

        院长点了点头,我便离开了医院。

        听了徐志伟的讲述,我又一次的哭出了声……

        一会儿,徐志伟又道:“杨辉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干部,跟了我这么多年,工作非常认真,他的事迹经常出现在市日报上,前几天市委组织部张部长对我道:“拟提拔他为县委副书记。”

        “哦!”我惊愕道。

        “唉,他却死了,真是遗憾!不过这次他舍己救人的壮举,我从医院回到机关,立即通知宣传部门整理他的事迹,广为宣传,向他学习。并报请市委,追认他为烈士!”

        我哭着点了点头:“这是应该的!”

        停了片刻,我对志伟道:“你能把这些年有关他的故事讲给我听吗?”

        “好吧!”徐志伟陷入了深深地回忆——

        那一年我们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次年春天,我被分配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他被分配到林业局工作。

        我们家乡是一个很贫穷的地区,地处黑龙港流域,有一条小河横穿我们县,名曰清凉江,杨辉就住在清凉Jx岸一个小村子里,名字叫杨树湾。因为靠近河流,土壤沙化,因而庄稼前期苗长得很好,后期收成不多。

        杨辉,兄弟二个,他为老大,下面一个弟弟,小他三岁,名字叫杨丽煌。母亲性格开朗。父亲早年去世,是他母亲一手把他们兄弟俩拉扯大。

        杨辉是一个很有志气的青年,还没参加工作,他就为他们村里在一片沙荒地上,规划了一个五百亩的果园,三四年后他们村的老少爷们便吃上了自家种的苹果。

        就在他们村果园结果的第一年,一个秋天的下午,生产大队广播喇叭里传出大队长的声音:“社员同志们请注意,今年我们村果园里的苹果结果了,听到广播后大家都去果园分苹果,第一年长得不多,每人一斤,大家尝个鲜。来年丰收了大家在多得!”停了一下,大队长接着广播道:“说起来要感谢我们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们村杨辉同志,今天的成绩,他功不可灭!”

        听到广播,村里的老少爷们纷纷从家里出来,有的拿着布袋,有的背着筐头,也有的提着篮子,还有的拿着纸箱子,便向苹果园蜂拥而去。

        果园里,在一块空地上,若干堆苹果摆放了一地。大队长对众人道:“预先分好了的,各堆有各户的名字,别乱了,个人认领自己的苹果堆。”

        听了队长的话,人们便在里面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堆。

        那时生产队里分东西都是这样,谁家该着多少,用称称好了,放上谁家的牌子,社员收工后顺便就领了回去,这样即节省时间,也防止乱套!

        很快就认领完了,杨辉家自然是他母亲去的,回家的路上,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杨辉这小子真能,这几年学没白上,长这么大我还是头一回吃上苹果。”村里的张二妈道。

        “咋、咋,瞧你说的,像是仙果一样。供销社里买的有苹果,我就不信你没吃过!”王二爷咂咂嘴道。

        “你说得倒不假,听说好几毛钱一斤呢,咱穷人家谁舍得买啊。”张二妈认真地道。

        (本章完)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8758/266884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