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威武不能娶 >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不拘一格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不拘一格


  倒不是袁二故意拖延,这么个二十出头的年纪,以前没个想法也就罢了,等真动了心,可不就盼着早日成亲了嘛。

  袁二看着是个练武的粗人,心思其实颇细,也周全。

  他们刚回京那几天,他想着小公爷才回,府里都忙着,这个当口他火急火燎地请媒人登门,急躁不说,也添乱。

  等过了那几日,祐哥儿进宫抓了周,此时再去求娶,越发添乱了。

  当然,袁二并不清楚祐哥儿到底抓了个什么东西,但他敏锐,从蒋慕渊和听风的神色里就察觉到了一些。

  这婚事是双方都应承下的,即便媒人真的在这个当口上登门,府里也不会回绝,但袁二觉得,这不是个好时机。

  婚姻大事,该和和美美、顺顺利利,请媒人不用挑选吉日吉时,可他想选个适宜的时候。

  反正,人回了京城了,也不差这么几天。

  想法是挺好的,偏事情没有如他所愿,小公爷要出京,他也得跟着去。

  娶媳妇是要紧事,替小公爷办事同样马虎不得。

  只是这一去少不得费上小两月,兴许更多些,他不能晾着念夏。

  媒人是施幺介绍的。

  施幺说,这不是京里数得上名号的冰人,却是抚冬的嫂嫂胡范氏,肥水不流外人田,他这些时日没少打听,才选了这么个合适的。

  袁二给包了个大红封。

  胡范氏听抚冬提过这门亲,晓得他们私下已经说成了,就差个媒人走章程。

  这桩喜事接着,不费她丝毫口舌,还沾喜气,是个极好的差事。

  若不是抚冬在夫人身边当差,这么好的白拿红包的事儿哪里轮得到她。

  胡范氏收拾得整整齐齐,穿了身新裁的裙子,由抚冬领进了国公府。

  嫂嫂是个有眼色、辨是非的,与抚冬的姑嫂关系极好,可她到底是头一回进这样的府邸,心里发虚,只能一个劲儿给自己打气,断断不能丢了小姑子的脸。

  好在,院门屋子再富贵,人还是那样的人。

  顾云锦和善,又有个小娃儿在边上依依呀呀逗趣,胡范氏也认得念夏,几句话的工夫,整个人放松了许多。

  抚冬在一旁说笑话:“那袁二再不请人来,我们还当他不记得念夏了呢。”

  “哪儿的话,”胡范氏笑着道,“袁家也没有什么亲眷了,怕怠慢了念夏姑娘,这才等房子都收拾一新了,才来开这个口。”

  钟嬷嬷也帮腔:“刚弄好的院子总有股子味儿,咱们准备准备,秋天嫁过去时,也散得差不多了。”

  “可不是。”胡范氏连连点头。

  欢喜话说了些,又得了个大红封,胡范氏喜气洋洋出了府,去袁二那儿报了信。

  她听抚冬说了些袁二的功业,越看这年轻人越精神,模样端正、人又有本事,赚的银钱比不上高门大户,但养家足矣,何况是替小公爷做事的,前程就不是寻常老百姓做做生意能比的。

  她替念夏高兴,也是爱屋及乌,嘴上不住提点:“亲事拖不得的,你要出京只管去,后头的事儿我替你办着,再算上几个好日子,等你回京就能娶新娘子了。”

  原本这六礼事宜,长辈们操心就好,不用新妇新郎官亲自操办,何况普通人家本就不及官家讲究。

  只是袁二没有长辈了,才不得已要亲力亲为。

  胡范氏替他大包大揽去了,亦是一番好意。

  袁二忙道谢,又说银钱上不用省着,议程里用得到的东西,照着好的给念夏,若是开支不够,只管问施幺开口拿就是了。

  胡范氏见他爽气,也信任自己,越发觉得这人极好,她也要把事情办好。

  赶在袁二离京之前,胡范氏把单子列了,拿来给他过目。

  拿钱办事,钱该拿,事必须办好。

  离京没有几天了,蒋慕渊也忙得脚不沾地。

  人还没有走,文英殿里都知道消息。

  户部几位大人见了蒋慕渊就搓手,恨不能这位是财神爷转世,此番往南陵去,能给他们把金山银山搬回来,解燃眉之急。

  朝堂内外,缺银子,也缺人,无论是文臣武将,都出现了极大了缺口。

  而银子与人,从来都是相辅相成。

  募兵、选拔官吏、发展水利农业商事,哪一样不用砸银钱?

  这捉襟见肘的日子,实在叫人头发都愁得掉光了。

  蒋慕渊明白户部官员的欲言又止。

  前些时日,底下还上过折子,请示来年开恩科之事。

  甭管新考出来的进士们能不能用,好歹名头足了,历练一两年,也能有起色。

  吏部甚至琢磨着,给一些州府里不入流的小吏们一次晋升的机会。

  就好似刘师爷那样的人,科考水平不行,再考三年也不会有高中的可能,但是,他们在衙门里做过事,知道整个县府是如何运转的,经验丰富。

  大官任不了,做个小地方的二把手、三把手倒是能胜任,也能辅佐新上任的年轻官员,领一领路。

  既是缺人,自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圣上心里也有数,朝会上提了几次,文英殿里亦一番商讨,最后定了章程。

  文书一道道往下发,京城是消息最快的地方。

  刘师爷站在官府告示牌前,老泪纵横。

  他这把年纪了,不止在叛乱中没有丢了读书人的气节,更从乔靖手里保住了命,到京城走了一遭,原以为这个结局已经是人生之大幸了,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刘妇人前些时日也抵京了,照着袁二留下的提示,通过施幺见到了老父。

  父女两人抱头痛哭了一番。

  有肃宁侯府和宁国公府的抚照,他们在京中的生活是不愁的,但习惯了自力更生,委实不愿意闲下来。

  刘师爷寻了个书馆,他的字还不错,抄些开蒙的书册托书馆买卖,要价不高,白日在馆里坐着,附近小童们有不懂的来问,他也教得仔细,名声出去了,生计也好了许多。

  刘妇人就在书馆附近支了个小摊,卖些蜀地点心,补充家用。

  父女原以为,往后的生活就是这样了,没想到旨意一下,他能去当个正儿八经的官了。

  京城繁华,没见着时都想见见,看过了,故土念在心中。

  谁不想落叶归根?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78789/5257353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