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王讲玄学 > 第67章 【67】精气神说(三)

第67章 【67】精气神说(三)


五代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论养气之法时说:“古今养气之士,不免于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

        昔人以志士不语为养气,此保气也,失之昏;以入清出浊为养气,此换气也,失之虚。昏者,气散神狂,真灵日厌,终无所归矣。虚者,丹田无宝,徒劳吐纳,终不能住矣。

        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胎息误矣。

        上咽下搐,聚气可也,指作还丹误矣。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委气而和神也。

        息息要住,纳之不出,闭气而炼神也。

        一咽复一咽,双收两夹,以虚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

        正坐升身,气满四大,血络通行,荣卫和畅,是布气暖身之法也。

        若此皆非养气矣。

        养气之道,生时养之使不衰,弱时养之使不散。

        ”这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可见养气的要点就在于使元气不衰不散,自满自全。

        而要做到这点,不仅要注意防止元气受伤,如强思强举、悲哀憔悴、喜怒过度、寝息失时、耽酒呕吐、怨仇不忍等等,这些都是丧气伤身的因素;同时还要加强道德涵养的修持。

        道门中有“不动气”之法,这与孟子“不动心”之教,同为修心炼性的两大法门。

        民间有“忍气”的训诫: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道家天玄子曰:“忍一分戾气,即增一分祥气。”

        “忍一分仇气,即增一分和气。”

        “忍一分怒气,即增一分瑞气。”

        凡此种种训教,都是“不动气”功诀。

        所以《西山群仙会真记》又曰:“善养者,淡然无欲,处乎寂寞之境,自有希夷之趣。”

        养气可以养心,养心也可以养气。

        心、气互养,要在“虚”字上下功夫。

        明张三丰祖师说:“虚心养气,虚气养神。

        气慧神清,广觅药材。

        ”又曰:“神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使得十分宝。

        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宝,虽百两不换一分。

        ”1就是说收养天地元始祖气,以作长生内炼药物。

        总之,养气之道,就在培本固根。如果只做炼气功夫,其所积之气不厚,则其炼气化神功力自然有限度。

        培本固根才是充实雄厚资本之法。

        炼气化神为内丹修炼的第二阶段。是在炼精化气的基础上进行的。

        据丹经所载,炼精化气须满三百次“玄妙周天”、“阳光三现”之后,才可以转入炼气化神。炼精化气为初关,将精与气合炼而成为阳“烈”作为丹母,为三归二;炼气化神,则“”与神合炼,使归入神中,则为二归一。

        这叫作中关,或十月关、大周天。

        大、小周天的区别还在于,小周天是采药运转入下丹田,经过上鼎即泥丸宫,到下炉下丹田而封存;顶日乾鼎,下田日坤炉。

        大周天则把鼎下移,以黄庭中丹田为鼎,以下丹田为炉,元气不再沿任、督二脉运转,只是氤氲二田之虚境,修持只守二田之间,不固定于一田。

        任其自然灵活,侍守到香睡全无,灵光不昧,用绵密寂照之功,内敛入定之力,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相融,使元神发育成长。

        宋陈抟《指玄篇》说:“苗苗裔裔绵绵理,南北东西自合来。”

        “必知会合东西路,切在冲和上下田。”张伯端《悟真篇》说:“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尖正位产玄珠。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都是指明大周天非运气循环,而是洗心涤虑,以真气燕蒸,以目绵密寂照,冲和丹田,由有为到无为,“气”的本身由微动到不动而尽化,气神合一,最后只余元神而已。

        究其实际,炼气化神亦只是进一步将神气凝结,由有为过渡到1无为,寂空观照,做到一切归乎自然,从而进人炼神还虚阶段。以(上这些功夫,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宗教色彩,只是就气言气,就神言

        神,阐明内炼养生的方法而已。

        三、神——生命的主宰

        神,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的、理性的、直觉的思想意识活

        动,即大脑的功能。它是神态、知觉、思维、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

        它有物质基础,是由先天之精生成,并须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气的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

        它在人体中居于主导地位。

        凡神气充旺,则身体强健,脏腑器官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一切机能活动的正常现象都被破坏了。

        古人把大脑、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和心联系起来,所以有“心藏神”的说法。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养性延命录》)《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弹藏意,肾藏志。”

        这里所说的神、魄、魂、意、志,只是用以区别不同的中枢神经活动现象,以及对内脏产生的某些生理上的影响。

        实际都是由心(大脑)所主宰的。所以五脏的生理活动、病理活动的外在反映,也概括统称为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神气”。

        神气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存亡。神散则生萎,神衰则生弱,神亡则生灭,所以养生特别注意养神。

        丹经称神为气之母,气为神之子,因此,养神还可以起到养气的功用,而养气亦可以养精。

        神凝气聚,气聚则精生,所以宝精养气,须以养神为先。

        道教修习,教人炼心炼性,修静修定,总是从凝神气穴下手。

        所谓“凝神”,就是使心神专注一点的意思,也就是心神集中,排除杂念,守住一窍,不散乱,不昏沉,常寂寂惺惺,修止修定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保护爱惜精神,不可过度劳神。

        宜寡嗜欲、省思虑、绝贪痴、少言语、戒嗔怒、杜声色、节劳形、忌疲累、俭交游、简事为。

        《七部语要》论述清心养神的道理时说:“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

        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

        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

        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使侯也。

        耳目诱于声色,鼻口悦于芳菲,肌体舒于安适,则精神驰鹜而不守;志气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

        嗜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以劳形而伤神也”。

        可见,修持务求其心静,求其形安,求其气和,求其神静。

        心虚神澄,就可以强固元气,产生精气,充裕血气,自然百病不侵。

        丹经中又有元神、欲神之分。元神是指先天之性,又称元性。婴儿那种“不识不知”而又具备感觉、灵动的状态,就是元神的体现。

        欲神指气质之性,又称识神,它属于后天,是人与环境接触之后,特别是通过社会交往之后所产生的情志和欲望。

        宋张伯端《青华秘文》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

        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

        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所谓“反之”,即去掉后天禀性,而返还先天真性。

        张伯端《青华秘文》还指出:神由心而生,心为神之君。

        心的本体是无为的,不动的,但却主宰着万物。

        “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而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

        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

        以有为及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利正事,金丹之入门也。

        ”就是说,神藏于心,动则为神。无为之动为元神,有为之动为识神,金丹之道以无为元神为用。

        所以要求以先天制后天,以元神引元气,逐步消除气质之性,只有“气性尽,而后本元始见。

        ”元神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就这个意思而言,内丹修炼的要则,就是为除欲神,炼元神。

        按照传统丹道理论,精、气、神是一个整体,并非并列独立的物质。不过在修炼进程中,又不能不分主次,而以元神为重。

        神为精、气之主,丹家交会采取,行火炼药,不外乎以神而用气、精。

        所谓炼精、炼气、炼神,都是以心神为主导。所以《青华秘文》亦曰:“精、气、神三者孰为重?曰:神为重。金丹之道,始终以神而用精、气也,故曰神为重。”

        到了丹法最高阶段,即炼神还虚,更是如此。

        丹经称这叫上关、九年关。

        所谓“九年”,不是说修成大丹还需九年,而是用佛教禅宗祖师达摩面壁九年的故事,比喻炼神还虚阶段纯为性功。

        常定常寂,一切归元,所谓“炼神还虚,复归无极”。

        陈抟《指玄篇》说:“若得心空若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

        ”即四大归空,脱离生死,得到大解脱。所以丹经中常用○来表示虚、元,即一切入于虚空,一切成为圆明,归本返源,明心见性。

        所谓“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碍遮,会得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也就是明确指出“上关”纯入无为,无遮无碍,万象通明,已经达到与天地合一、宇宙同体的理想境界了。

        对于这当中的奥妙玄机,宋翁葆光《悟真直接详说三乘秘要》解释说:“九载功圆,则无为之性自圆,无形之神自妙。

        神妙则变化无穷,隐显莫渺。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

        故能□□百亿,应显十方,而其至真之体,处于至静之域,阅然而未尝有作者。

        此其神性形命,俱与道合真矣。”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81756156/154608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