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西游之问道长生 > 第一百四二章 贞观十三年

第一百四二章 贞观十三年


灵山。

        大雷音寺。

        如来高坐莲台,演讲三乘妙典,五蕴得严,但见天龙环绕,花雨缤纷。未几,如来说道:“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问道:“如来有哪三藏真经?”

        如来说道:“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

        而后,观音行近莲台,说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

        如来大喜,叮嘱了几句,观音便带着如来所赠的五宝,由木吒陪同,向南赡部洲行去。

        一路之上,正如如来所言:【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路途远近之数……】

        不提观音一路行程如何,且言南赡部洲,长安境内。

        泾河岸边居住有二贤人,一为渔翁张稍;一为樵子李定。

        二人在长安城,卖了柴和鲤鱼,同入酒馆,吃酒吃到半酣,见天色已晚,便各自携了一瓶酒,沿着泾河,徐步而回。

        但,路途上,二人言谈之间,却是泄了底细。

        泾河一水族,却是在岸边听到泾河金尾鲤鱼……被渔翁张稍连连捕获的原因,竟是因为袁守城之故。

        那水族,便是向泾河龙王禀告。

        泾河龙王化作一个丰姿英伟的白衣秀士,快步来到长安城。

        长安城,西门街。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一间卦摊之外,人声嘈杂,围拢的里三层外三层。

        袁守诚端坐案后,正在为一人卜算,旁边一素衣青年手持竹简,笑而不语。

        忽然,竹帘被人挑起,一人昂首而入,其人身量颇高,穿玉色罗襕服,戴逍遥一字巾,面容儒雅,气质平和。

        陆北不由心中暗赞,“好一个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分开众人,直趋入内,便有童子奉上茶水。

        袁守诚轻摇羽扇,问道:“公来问何事?”

        龙王神色不善,眉间有怒气,但不知为何,心生悸动,不敢发作,“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

        袁守诚淡淡一笑,便是袖了一课。

        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

        龙王目光阴了阴,追问道:“明天甚时下雨,有多少尺寸?”

        陆北见泾河龙王此言一出,灵台已然灰黑一片,绵延如结,面色不由微动,心头凛然道,“果是劫气迷心,尚不自知!”

        这时,泾河龙王和袁守诚打了赌,便愤愤离去了。

        却是,连陆北在一旁,都未留意。

        “太微道友,如何?”

        袁守诚手捻胡须,笑着问道。

        “劫气萦绕,颠倒迷醉,诚可畏也。”陆北感慨说道。

        他方才在笑泾河龙王,殊不知,大劫一起,就是大罗金仙陷入其中,也是颠倒迷离,不能自拔。

        当年,封神大劫,比起这西游大劫更要惨烈百倍。

        多少大罗金仙陨落其中,此间可怖,真是不可不察!

        陆北和袁守诚叙了几句话,也不多留,飘然离去了。

        ……

        ……

        如原著一般,泾河龙王因为违抗天条,多下了雨数,为此触犯天条,被天庭派人拿下问罪。

        其实,天条这东西,对于陆北自然是形同虚设,但对于泾河龙王这等普通真龙,却是头上悬着的一柄利剑。

        泾河龙王就是再次求到袁守诚那里,受其指点,转而去求唐皇。

        而后……魏征梦中斩龙,泾河龙王怨念不散,搅得唐皇心绪不宁,遂以二将军守门。

        游地府归来,听从崔判建言,做水陆法会超度亡魂,此事也就落在了金山寺住持玄奘的头上。

        贞观十三年。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朗气清。

        长安城来了两个游方僧人,拿着锦镧袈裟,九环锡杖在大街上叫卖。

        未几,被正要上朝的萧瑀引见给唐皇,二僧遂分文不取,将五宝赠献而出。

        唐皇心下大喜,将锦镧袈裟、九环锡杖、紫金钵盂赐给了玄奘法师。

        水陆法会上,观音菩萨以大乘佛法当众说之,引动玄奘西去取得真经之念。

        此事既成定局,于朝堂之上,就有人说道:“西去万水千山,多有危险,陛下应选派武艺高强之人护持圣僧。”

        唐皇颇觉此言有理,遂在都中选了二人:一为公门第一快刀,董令;一为浣花剑主陆瑜。

        唐皇给二人赐下黄金、绢帛、田宅,着二人西行护送玄奘法师到天竺国,大雷音寺取得三藏真经。

        关外。

        十里亭。

        正是九月时节,秋高气爽,草木深深。

        近处甲士执戟侍立,阵阵萧瑟秋风吹过,旌旗猎猎,呼呼作响。

        百官公卿手持玉笏,在不远处恭敬立着。

        十里亭外以绢纱为帘幕,一石桌,数石凳,唐皇和玄奘相对而坐。

        宫人执壶斟酒。

        唐皇举起酒爵,问道:“御弟雅号甚称?”

        玄奘微笑说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

        唐皇说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

        闻言,三藏忙是谢恩,接了御酒,“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

        “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唐皇手捻胡须,微笑说道。

        三藏不敢不受。

        他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唐皇低下来头,将御指拾了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三藏不解其意,停杯踌躇。

        “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唐皇问道。

        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归上国。”

        唐皇说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三藏面露恍然,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

        唐皇又着人唤过选派的二人,沉声说道:“尔等在长安的家眷亲朋,朝廷会妥善安置。你们这一去,不需担忧,一路可尽心护持圣僧,或三年,或五年,回返都中,朕定不吝勋爵封赏。”

        一旁的左武卫将军侯君集,也是凛声说道:“好生办事,”

        董令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汉子,国字脸,面容刚毅,闻言,抱拳道:“陛下但请放心,卑职定护持圣僧一路平安。”

        陆北眸光流转,也是肃然说道:“必护送圣僧去往西天。”

        唐皇这才满意,又是叮嘱了几句,这才和三藏洒泪相别。

        云团之上,观音菩萨渐渐收回目光,她突然意味莫名地笑了笑,清丽如雪的脸颊恍有圣洁光辉流转而过。

        “菩萨……”

        惠岸行者面带疑惑,低声问道:“我们还跟着吗?”

        “不用,有太微帝君在,可保三藏无虞。”

        观音尊者轻声说道。

        心中却在思忖,也不知那金箍,如何骗太微帝君戴上。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81759/279751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