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达人秀 > 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应求

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应求


“报~皇上,东南传来捷报,东南水师重创洋人的海军,余下的洋人全部接受朝廷的要求,以大明制定的规则,进行通商贸易!”

        一阵急切的话语响起,瞬间打断了大殿里的谈话,使得原本就很轻快的氛围,更是平添了几分喜悦,英俄尔岱为之一愣神的时候,大殿里的群臣却已经窃窃私语般的议论了起来,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么快,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东南的战事就结束了,居然还是大获全胜!”

        “这怎么可能?以往之时,只要与那些洋人发生战争,哪一次不是数个月,少说也得两三个月有余,这次怎么结束的这么快?不会是有人在谎报军情吧?”

        “嘿嘿....应该不会,谁又敢这么做?而且,这次与洋人的战斗,可是不同于以往,不只是单纯地战争,还有其他的辅助手段。”

        “呵呵....总算出了口恶气了,真是解气,以前的时候,那些洋人嚣张的不得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凭着战船的优势,在东南沿海如入无人之境,经常劫掠沿海的百姓。”

        ......

        偌大的奉天殿之内,氛围有一些嘈杂,纵观所有人的表情变化,举止表现,恐怕就属崇祯最为镇定了,听到这个捷报之时,也就只是淡然地笑了笑,让身旁的司礼监太监张彝宪将邸报拿了上来,就那么神情古波无澜的看了起来。

        不到几个呼吸的时间,崇祯就将邸报看完了,显而易见,对于这件事情,他早就有所了解,收到了相关的消息,而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都在留意着崇祯神情变化的周道登,更是心中一动,想到了许多。

        皇上手里握着锦衣卫和东厂两个特务机构,天下又遍布他们的爪牙,自然而然地,皇上得到东南捷报的消息,肯定要更早更快一些,毕竟,福建的锦衣卫,可以通过信鸽传递消息。

        否则的话,反而有一些反常了。

        “好了,都安静下来,如此吵吵嚷嚷,哪还有朝廷命官应有的表现?”

        崇祯放下了手中的邸报,再次抬头看向了文武百官,若有若无间,更是满含深意的扫视了英俄尔岱一眼,说话之间,同时双手上下起伏,以示强调之意,进而又补充道:“都注意一点,满清的使臣还在这呢,注意一下仪表,不能让人家看笑话。”

        嘴上虽然这样讲,尽管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并有了心理准备,但崇祯还是情不自禁地暗暗一阵激动,兴奋莫名,和文武百官一样,近乎于失态的表现,并不是全都因为东南的捷报。

        而是因为,一年之内,大明连续取得了三场大的胜利,相继解决了三大祸患,西南的安奢之乱,辽东的失地,东南沿海的海权,全都是大获全胜。

        莫说是在大明的历史之上,就算是历朝历代,一年之内,相继获得三场大胜仗,还是分别发生在完全不同的三个方向,都是古今罕有的,仅此一点,不管是他崇祯,还是大明的这些官员,都足以在青史上面留下浓浓的一笔!

        毕竟,一年之内,三连胜不足为奇,但三场大战都获胜,还是不同的地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随着大殿里再次恢复了平静,崇祯也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转而看向了吏部尚书韩一良,有一些突兀地询问道:“韩爱卿,朕让你草拟的一份名单,前往台湾岛的主政官员,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官员选好了没有?”

        谁也没有想到,东南战事刚刚结束没有几天,还未完全控制住台湾岛,皇上就这么着急,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选派官员,管理台湾岛,将其真正地纳入大明的统治之中。

        “启禀皇上,微臣还未甄选好,目前为止,只是确定了十几人,作为主政台湾一些地方的官员。”

        说话之间,韩一良有一些心虚地低下了头,不敢正视崇祯的目光,连说话都缺少着一种底气,而在这个时候,作为知情人之一的首辅周道登,看他这副模样,站了出来,忍不住帮忙说情道:“皇上,此事怪不得韩尚书,实在是时间太紧了,一时来不及甄选那么多人。”

        “而且,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朝廷数次迁移灾民,或是西南之地,或是辽东,亦或是东南,征用了大量的文官,即便是翰林院的那些编修,以及国子监的新进之人,大部分都被派到了外地,当了地方官。”

        “尤其是云贵等地,随着朝廷推行郡县制,渐渐废除土司制度,更是占用了大量的官员,管理地方的同时,也在教化当地的那些少数民族,使其能够更好地和汉人融合。”

        ......

        随着周道登的讲述,众人相继反应了过来,自从皇上登记以后,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尤其是最近一年,大明出现了官员短缺的问题,都快不够地方的需求了。

        毫无疑问,除了建国之初,不管是哪个朝代,这都是古今罕有的事情,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朝廷的人才储备,无法满足各地的职位需求。

        然而,即便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崇祯也并不着急,因为他打起了另一个主意。

        大明王朝,有着不同于其他王朝的制度,那就是“两京制度”,大明存在着两套政府班子,即便是京师沦陷,京城里的官员全都死完了,皇帝迁都南京,依旧有着完善的行政机构,绝不会影响到大明的正常运转。

        自然而然地,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大明所谓的“两京制度”,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此刻,崇祯的眸光闪烁,心中暗暗盘算着,如果将南京的六部以及相应的附属衙门全部裁撤掉,自然也就可以多出大量的文官,可以弥补朝廷急需大量官员的问题。

        毕竟,南京的六部,几乎没有任何的存在意义,不过是永乐皇帝为后代帝王留的一个后手,一旦塞外游牧民族打到关内,大势不可挡,京师守不住,君王完全可以从容而退,在南京主持朝政。

        如若不然的话,朱棣要是没有这个用意的话,又何必还留南京的这套行政机构,只是没有点破而已,一切都被一条皇明祖训所掩盖,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81812/318910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