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 > 第58章 官员的俸禄

第58章 官员的俸禄


第58章  官员的俸禄

        有了商人们出的钱,又是让他们自己承建,这投入的积极性自然不一样,定淮门外的码头很快就破土动工了。

        而且这些商人们很鸡贼,他们知道朱瞻埈修建码头是为了给军营的修建运输材料,所以首先修的不是靠近定淮门这边的河道,而是更靠近军营位置的河段。

        并且他们还给足了工钱,让工匠昼夜不停两班轮换,务求以最短的时间把这段码头给修好。

        在古代来说,这种施工效率已经是顶天了。

        所以在工匠们辛苦了几个昼夜之后,朱瞻埈的新军营还没在打地基,旁边的码头倒是已经似模似样,户部和工部运输材料的船已经在这停靠和卸货了。

        比起用车马从陆上运,用船无疑可以一次运输更多的量,而且船也要比车马走的更快。

        这也同样极大的提高了军营的建造速度,令一座威武的新军营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不过比军营更快建好的是朱瞻埈要的丹房和炼丹炉。

        “殿下,按您的要求,丹炉高九尺、宽七尺、内按三才、外分五行,都是照着您给的图纸让工匠用黄铜铸造的,您看看可还合您的心意,要是有什么需要改的地方您尽管说,卑职立刻让人改。”一名工部的绿袍小官站在朱瞻埈身边,显得格外的恭顺和卑微,腰都弯成了一个大虾米的样子,而且说话十分的讨好谦卑,生怕朱瞻埈又什么不满意。

        孙守拙没有把话说完,因为朱瞻埈已经抬手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面对朱瞻埈这个太子嫡次子的皇孙,态度谦卑自然也就很好理解了。

        “回殿下的话,这座丹炉造价一万贯……”小官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说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不过这并不是朱瞻埈关心的内容,他只是转头向这名小吏继续问道:“那这位大人你呢?一万贯应该相当于你为官一生能挣到的全部俸禄还要多吧?若是你有一万贯,够伱花用多久呢?”

        听到朱瞻埈这么问,孙守拙几乎没有思考就肯定的回答道:“若是朝廷真的能发行可以兑换出足额银两的新钞,那老百姓肯定愿意用,官员自然也是一样,只是朝廷缺银子,发的宝钞又多,怎么可能兑换得了足额的银子呢?

        这个问题算是一个灵魂拷问了,众所周知朱元璋给官员定得俸禄是很少的,而之后历代明朝皇帝就没想过给官员们涨工资,再加上发的还是宝钞,对于官员们来说光只靠朝廷发的工资是真的不够用。

        所以对于明朝的老百姓而言,读书是真的能变成富贵的。

        “不敢当殿下大人的称呼,卑职只是工部微末的小官,姓孙,您叫我表字守拙就好。”孙守拙有些迟疑,但咬了咬牙之后还是据实说道:“若是按卑职的收入来算,一年的俸禄是七十石,钞四十五贯,折算下来大约是一百两银子左右,若是一万贯的足银,那确实够卑职全家用上二十年。但若是一万贯的宝钞……”

        “一万贯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够一户五口之家衣食饱暖的过三代人了吧?”朱瞻埈忽然没来由的感慨了一句,向小官问了一个没头没尾的问题。

        卑职也是经历过洪武朝的,太祖爷刚发行宝钞的时候宝钞确实还算值钱,大家也都愿意花用。但是后来朝廷约印越多,宝钞也就变得不值钱起来,大家也就不爱用宝钞了。

        但若是要问一万贯够一个官员用多久,这个答案却也会非常的出乎意料。

        像卑职这样的微末小官每年也就指着朝廷发放的禄米能换点银子了,发的那些宝钞真的不够用。”

        “这些话就不用说了,朝廷已经禁止民间用金银铜交易,不该说的话就别说了。”朱瞻埈看着孙守拙脸上略有些不甘的表情,想了想之后却又问道:“若是朝廷发行新钞,可以兑换足额的银两,你觉得民间和官府会愿意用吗?”

        偌大的丹炉有一人多高,通体由黄铜铸造,这造价肯定便宜不了,毕竟铜这玩意就算明朝不给当流通货币,也是真的能当钱用的。

        这也算是向朱瞻埈倒苦水了,毕竟朝廷是按宝钞的面值发俸禄,看起来四十五贯还是挺多的,但实际上一贯宝钞能不能当一百文铜钱使都要打个问号。

        尤其是朱元璋时代虽然官不聊生,但给读书人还是有不少优待的,只要能够考上童生、秀才,就已经能够让家里免税,每个月从官府领钱粮,可以有人伺候了。

        小官不知该如何反应,但嘴上回答的却不慢:“殿下说的夸张了,老百姓一年到头要缴纳朝廷赋税、要服役出丁,还要家里日常开销需要支应,要是遇到了什么大事更是需要破财。

        朱瞻埈看着眼前这个小官讨好的态度,虽然并不喜欢一个人把自己的头低到土里,但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如果踏实肯干,拿着这一万贯无论是置办田地还是说愿意做点生意,都是能够传家的家业。

        <div  class="contentadv">        当然,最好还是把孩子送去读书,将来也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更能为朝廷效力,求一个青史留名。”

        毕竟眼前的小官只是个绿袍小官,连青袍都混不上的档次,放在官场上就是俗称的九品芝麻官,如果不是工部的属官,可能连官身都混不上。

        “丹炉铸的不错,不过采买如此多的铜料,花费不菲吧?”朱瞻埈看着眼前这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丹炉,向一旁的小官询问着这座丹炉的造价。

        在明朝人的观念里,读书做官已经深入人心,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容易实现阶级跃迁出人头地的方式。

        要是不事生产,光指着这一万贯花销,两代人差不多就该花光了。

        所以官员每年真正能当钱花的反而是发的实物禄米,又或者将禄米折算成的各色物品。

        在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带回来大量的香料的那段时间,朝廷就开始将官员们的俸禄折算成香料发放,而不是直接发大米。

        不过一开始香料值钱,大家都乐呵呵的愿意接受,可是到了后来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越来越多,香料也变得不值钱之后,反而等于变相的降低了官员的俸禄,也算是一种变相降薪了。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81888737/1162388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