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433章 毋忘

第433章 毋忘


第433章  毋忘

        两仪殿内,君臣议事。

        这不比在太极殿,能入殿的至少是侍郎、少卿、少监这一等级。

        人少,但争执起来更直接、更激烈。

        将作大匠、检校工部尚书阎立德怒气冲冲:“浐水、灞水交汇处,今岁因雨泛滥,河流破堤,毁了不少农田。民部不给钱,水部司如何护堤?”

        范铮接口:“不仅如此,沣水改道导致昆明池补水困难,水位逐年下降,大约过个数十年,世间再无昆明池。”

        范铮这话可真不是危言耸听,昆明池最后的命运可不是如此么?

        在这营造手段原始的年代,造人工湖本就是件高成本的事。

        范铮也不想多事,可谁让昆明池恰恰归上林署管,上林署偏偏是司农寺所属呢?

        至于说上林署具体由唐同人分管,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同僚间关系不是非常恶劣的话,互相帮衬一下也是常有的事。

        选择与阎立德同时开口,自然是因为引水之事是工部的职司。

        民部侍郎卢承庆摇头:“明年度支,早有安排,工部宜自从他处节俭以修缮浐水、灞水。”

        民部尚书杨纂颔首:“诸司用度,自有定数,且民部尚需备钱粮应对不时的天灾。工部当先从其他用度中垫付。”

        八个锅盖十口锅的事,屡见不鲜了,你要说够,哪里都没个够。

        尚书左丞卢承业补充:“再引沣水入昆明池,靡费极大,朝廷难以负担。沧海桑田,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卢承业还是卢承庆的亲弟弟,再加上任齐州长史的卢承泰,一门三杰。

        看看,出身世家的好处

        范铮听了一耳,哂笑不语。

        杨纂说的垫付,于理无误,可现实啊……

        纵然你是大唐第一的身家,承接了垫付之事,大约到你孙儿当家时能拿到垫付的钱粮,本钱。

        这笔账,朝廷认,绝对不会赖账,可你要钱就是没有。

        运气不好一点,这一家甚至早就破落了。

        这破风气不知道是哪朝哪代开始的,反正各种坑。

        所以,朝廷的活,都是要有足够到位的钱才干得了,否则雇的民夫扭头就走、车马直接掉头。

        成丁岁役二旬是没错,关键你征到工地的民夫,就不能是远处的。

        就算雍州人口百万,征岁役没有问题,相应的车马你可以用备运车,材料不要钱咋地?

        各有各的难处啊!

        昆明池嘛,在唐朝的命运早已注定。

        临末,范铮呈上巫马竹撰写的文牒,皇帝、太子、众臣传阅后,表情都一言难尽。

        “柴哲威,你意下如何?”李世民目光移向角落。

        威严的右屯卫将军、嗣谯国公柴哲威起身叉手:“此事涉及先妣,本不当臣置喙,陛下既见询,臣且斗胆言之。”

        “当日先考密赴太原,先妣散鄠县庄园之众,以家资得亡命之徒响应,皆舍生忘死也。”

        “胡贼何潘仁盘踞司竹园,先妣遣家将马三宝说服,遂于此起事,号娘子军,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攻下鄠县,掠盩厔、武功、始平,统兵七万,引精兵万余至华阴会先考、渭北迎陛下。”

        “臣以为,先妣为大唐奇女子,于社稷有功,当令世人毋忘。”

        后人妄议柴绍独奔太原,道是无情无义,有失偏颇。

        首先,柴绍是引着追兵走的;

        其次,李渊有庄园在鄠县,平阳昭公主身边有名将马三宝护持,即便藏身民间也不难;

        最后,战争年代,谁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活下去?

        若非不得已,谁愿意妻离子散?

        非得夫妻同行,同死于追兵之手才满意?

        不要吃着太平年代的饭,胡喷战乱时期的人,不处于这背景,难解其中痛楚。

        柴哲威为母表功,是再合适不过了。

        柴氏昆仲,唯柴哲威稳重,太仆少卿柴令武则一言难尽。

        大唐第一奇女子、第一个以军礼下葬的公主,谥“明德有功曰昭”。

        民部尚书杨纂第一个提出异议:“平阳昭公主之功,大唐人尽皆知,自当彰显。然,每年度支,尽于冬月安排妥当,尚有缺口未曾弥补,实在是囊中羞涩啊!”

        卢承庆沉吟了一阵,缓缓开口:“若只是修缮道路,倒可以使用鄠县、盩厔的丁役。钱……民部无能为力。”

        杨弘礼与唐同人只是笑而不语,是功是过,他们也不想沾染。

        李世民叹息:“娘子军叱咤风云,当令世人铭记,不那钱粮不就,如之奈何?”

        呵呵,都是一群貔貅!

        要从他们手里抠出一文钱,都得跟打仗似的费劲。

        民部侍郎高履行却有不同看法:“司农少卿敢交此文牒,当有一些对策吧?”

        李世民眉毛一挑,李治心领神会地开口:“范少卿有何建议?”

        范铮叉手:“回殿下,臣有一点浅陋愚见,仅凭朝廷参考。民部吃紧,钱粮不就手,已成定局,自不能更改。”

        “然,百姓已自发凭吊平阳昭公主,又不能置之不理,几成两难之局。”

        “破局之法,臣以为,可令司竹监估算缺口,召民间闲钱,自愿投份子,无论投多少,司竹监皆占一半份子。”

        高履行接口:“熙熙攘攘,为利而往。若不能得利,谁愿出钱?”

        范铮道:“这却不难,只需朝廷诏准司竹监在足额供应之余,自行经营即可。当然了,地方的过所稍稍宽松一些、朝廷隔个几年在那里搞个活动纪念一下,效果会更好。”

        李世民斜睨:“是不是说,敦化坊可以出大头?”

        范铮咧嘴一笑,没有说话。

        “好,内帑跟敦化坊,共同承担所需。”

        李治愕然看向自家阿耶,貔貅转性了?

        殊不知,李世民对范铮挣钱的本事深为了解,特别是敦化酒坊,给他的内帑挣了不下万贯——虽然是左手倒右手。

        具体的做法,任宰辅们再三追问,范铮也只是顾左右而言他。

        呵呵,什么都抖出来,到时候他人利用职司,强行从范铮手里夺过这块肉,哭给谁看去?

        节操这个东西,大臣们似乎都有,然而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丢掉。

        人性这东西,还是不要高估了。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82668777/1176439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