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221章 停封禅诏

第221章 停封禅诏


第221章  停封禅诏

        《停封禅诏》到长安,仅仅比范铮晚了两天。

        诏书的理由冠冕堂皇,彗星出于西方嘛,当有征伐,恐是时机不当,宜省黎庶之力,故停之。

        百姓对此倒是一片欢腾,毕竟封禅要服劳役,抽出的,可都是他们家的丁男,主要劳动力呢。

        虽说大唐的女子,耕种也多数是好把式,可终究是吃力了些呀。

        至于朝臣们,彗星的说法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可范铮抛出的设局之话,瞬间将整个半途而废的封禅,捧上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看不懂,只是因为你们水平低!

        程咬金表示:“没错!陛下本就有意教训一下薛延陀!顺便赏老程牛肉!”

        李世民表示,谢谢啊。

        兵部侍郎崔敦礼,说话、走路都带风,一改往日温吞吞的模样,在显德殿咆哮:“司农寺粮草延迟、卫尉寺补充箭矢不足!”

        司农卿郭嗣本、卫尉卿刘弘基,没有找任何理由,表示立即补上缺口。

        夔(kuí)国公刘弘基,早年盗马为生,投高祖之后,交好当今,到了“出则连骑,卧则同起”的地步,屡立战功,浅水原之败为薛举所俘,五个月后李世民打败薛仁杲才救了出来。

        因入花甲,自称年迈,皇帝特许他朝朔望(初一、十五必须到朝会),无事可不入朝。

        论单纯的军事能力,他是不如李靖,可恩宠却远超李靖。

        兵部尚书,李世民可以让侯君集去当,可侯君集敢觊觎卫尉寺试试?

        这么说吧,撒泼打滚的程咬金,在刘弘基面前都得稍稍收敛一点。

        天大地大,胜仗最大,即便现在崔敦礼再怎么不讲规矩,殿中侍御史张行成都只能闭嘴。

        事实上,崔敦礼的要求,有一点点过分。

        四路兵马的兵甲、粮草,都按定额给足了,可兵部仍旧担心,战争旷日持久,后勤补给不足,才另外附加了补充份额。

        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别说刘弘基,就连郭嗣本都会喷回去。

        刑部尚书刘德威出班举笏:“臣闻殿下处死将作监中校署二名匠人,及中校令,窃以为殿下不可越俎代庖。纵然官吏该死,朝中有三法司可代劳,不必污了殿下的手。”

        话很讲究,意思也很明确,太子就不该擅杀。

        李承乾嗬嗬直笑:“刘公怕是不明白,中校署意味着什么。夔国公,要不你解说一下?”

        刘弘基呵呵一笑:“臣遵命。中校署与其他署大不相同,掌舟车、兵仗。”

        这一点,其实与少府监弩坊署、甲坊署类似。

        当然,分工不同。

        一句话说完,兵备重地,未经许可,能出去的,只能是躺着的。

        李承乾有足够的理由,拒绝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带走中校署的人,他的诛杀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刘德威倒是一时疏漏,没想到跟兵仗有关,毕竟中校署还有其他职司呢。

        “是臣妄言了,请殿下恕罪。”

        李承乾突然觉得飘飘然,以前哪有臣子跟他认错?

        建个曲室,能被批奢侈;

        与内给使蹴鞠,能被骂为秦二世。

        果然,还是杀得不够多啊!

        张玄素、于志宁这种无德匹夫,就该千刀万剐!

        哎,要是大权在握多好,斩尽这些匹夫,世界就清静了。

        ——

        御史台内,所有人看范铮的目光都满带羡慕。

        诏书比范铮晚出,范铮能肯定地判断出陛下的心思,定然是额外的圣眷啊!

        李乾祐倒是更关注另外一件事:“从贞观九年起,正式施用的乡,废除了?”

        加乡这一级,其实大臣们并无意见,只是地方运转时总感觉格格不入。

        但是,利弊如何,三年才能分说,又碍于这是当今的得意之作,迟迟无人直言,导致三年又三年。

        按正常规律,这种虽不便利、却无大害的敝政,通常是下一位天子来修改,想不到在现在就革除了。

        范铮轻描淡写地回应:“哦,就是在协助东推的时候,下官在陛下面前提了一嘴。事实证明,陛下还是肯纳谏的。”

        前提,是不要涉及他的子女,以及态度莫激烈。

        如果都是和风细雨地劝谏,摆事实、讲道理,皇帝不是太昏庸的话,多半是能接纳。

        如果都是张玄素、于志宁这样,态度激烈、一言不合就咆哮着骂昏君,甚至是骂亡国之君,你觉得有几成纳谏的可能?

        范铮都隐约怀疑,李世民给东宫配的属官,是否都为李泰一系的。

        唐临举茶碗:“诸位同僚,唐某于御史台多年,承蒙诸位见容。此次暂别,日后当把酒言欢。”

        范铮讶然:“这是要右迁了呀?”

        唐临抚须而笑:“门下省做事而已,不值一提。”

        “黄门侍郎,位于中枢,就是与本官也能分庭抗礼了。”李乾祐抚掌大笑。

        正四品上黄门侍郎,不可纯粹以品秩权衡。

        除了为侍中佐贰,黄门侍郎几乎可以参议任何政事。

        黄门侍郎,祭祀要陪皇帝身边,皇帝洗手递汗巾,皇帝擦手之后,汗巾收入篚中,改递祭祀专用酒爵。

        这是天子近臣呀!

        然而,范铮是看不透,唐临为何直上黄门侍郎的。

        现任的二位黄门侍郎,刘洎、韦挺都是李泰一党,这让李世民感到了不安。

        所以,必须换!

        刘洎的才华不错,留。

        韦挺的资历不错,右迁太常卿,管管陵墓啊、吹吹打打啊、太医玄乎的理念啊,还是挺好的嘛!

        论品秩,太常卿是正三品,在九卿里都是唯一的,还不满意么?

        范铮倒是没指望自己成为侍御史之首,毕竟资历委实不足,不能揠苗助长,可也没想到是柳范接了唐临的位置。

        御史台的好处,就是升迁不太注重论资排辈。

        幸好,范铮到了台院,也没有回察院使嘴脸,也就额外推了李义府一把,让他坐到了次席。

        范铮得夸一夸自己,没有狗眼看人低的毛病,没得罪柳范。

        不然,以后的日子,有得难受。

        然后,李猫这厮,顺势变成了察院首席,真是造化弄人。

        李义府见到范铮,那习惯假笑的面容,终于露出真挚的笑意。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82668777/1182889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