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好国舅 > 10、袁应泰有三败

10、袁应泰有三败


“好的!公子且听我慢慢细说。”张璟又押了口茶道。

        朱由校听后,稍微安静了些,点了点头。

        “我还曾听关外客商言道,前些日子,蒙古各部遭大灾,很多草原人到关内乞讨,请求大明收留。袁应泰妇人之仁,竟不顾麾下众将劝阻,以大明不救草原人,这些草原人必将投建奴,而大明招收他们,却可以增加善战兵员为由,不加勘察,便下令招降这些草原人,将其等收入辽阳、沈阳,此关外要塞二城。”

        “依我看,此乃袁应泰自取败北之策,有叵测之祸!先不说,如今关外局势紧张,这些投靠的草原人里,有没有关外建奴的奸细。凡擅兵之将,值此时机,若遇此事,必定要细加勘察投靠之草原人,而袁应泰作为辽东大吏,对于这些草原人,不加勘察就收留入城,真愚蠢之极,谁可知此辈之中,是否安插了建奴奸细?”

        “况且,就算不收留这些草原人,让他们去建州之地又有何妨?以如今建州形势,不止是草原之人遭灾无粮,就是建奴胡虏之辈,同样缺粮,自熊廷弼经略辽东以来,老贼努尔哈赤数次劫掠未果,加之建州人多,可产出却少,努尔哈赤就是想收留这些草原人,也是有心无力。”

        “敢问公子,倘若袁应泰不收留此辈草原人,令其等逃往建州,而建州无粮,努尔哈赤收留招降不了此辈,草原之人与建奴,此二者共存建州,当有何后果?”张璟说到这里,反问道。

        “两虎相争?”朱由校若有所思道。

        “自是如此!”张璟点头道:“就算这些草原人全部涌到建州之中,他们最终也只会和建奴争食,以求自保,到时两虎相斗,我大明坚守关外诸堡垒,不与交战,任其自生自灭,如此,则削弱建奴之大功,必唾手可得也!”

        “可是,以如今袁应泰所为,若投降诸草原人中,有建奴奸细潜伏入城,倘若努尔哈赤来攻,城内奸细与城外攻城之建奴里应外合,敢问公子,吾大明纵然在关外有十几万精锐,可如此情形,能抵抗得住建奴攻势吗?故,此为袁应泰之第二败也!”张璟接着一口气说道,语气里,带着深深的恨意。

        闻言,朱由校抿了抿嘴,一言不发。

        显然,对于张璟所阐述关外形势,朱由校有所认同。

        若是能借他人之手,削弱建奴实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话,可以减少朝廷所用钱粮,避免明军伤亡的结果,不正是朱由校这个大明帝国的最高掌权者,一直所希望的吗?

        当然,这不止是朱由校所想,同样也是张璟所想。

        后世每每想起袁应泰的这段历史,张璟就感觉不可思议,你若是天朝为了民族融合,在汉人的统治下,用钱粮以及政策优待,将那些不服王化的少民统统汉化,那也无可厚非。

        可是,在明末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起兵反明没几年,萨尔浒之战,大明才刚刚战败的时候,袁应泰作为战线最前方的大员,竟然存有妇人之仁,用大明百姓辛苦囤积的粮食,去喂养根本不知底细的草原人,还将他们放到城内,但凡有点军事警觉的人,都不会这么冒险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那种局势紧张的时候,对于异族,就算对方没有明显反迹,也不该如此宽待,更不该用辽东本就紧张的汉人百姓辛苦缴纳的粮食,去喂饱这些草原饿狼。

        就算他们涌到后金地区,他们也不会如袁应泰所言,投奔建奴,毕竟努尔哈赤自己都没多少粮食,又如何用粮食招降那些草原人为兵?

        他们最终,走投无路之下,在不能从明军的坚城中夺得粮食的情况下,也只会和建州女真人争食而已。

        而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用这些时叛时降的草原人,去硬拼已经反叛的建州女真人,不管从任何方面看,这对于大明来说,都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却不知袁应泰怎么想的,竟然会下了这一手蠢棋。

        有时候,张璟也不由怀疑这位袁应泰袁经略,会不会和后来那位辽东的本家袁都督一样,在某些事情上,和建奴打默契牌。

        毕竟,两人的操作,真的很令人迷惑,真的是昏招频出,主动送装备、人头、钱粮给敌人。

        想想看,袁应泰应该不可能不知道后金也没有多少粮食的事实,可是他却不顾明军兵将和辽东百姓的反对,收留大批草原人,用汉人老百姓种的粮食来养活它们,说是“妇人之仁”都太简单了,而观此事结果,袁应泰完全可以说是建奴安插在大明的高层地下党啊!

        终究,因为他袁应泰的妇人之仁,导致辽、沈二城失陷,大明在辽东的局势彻底糜烂,后金也因为彻底得到辽东,开始慢慢崛起。

        这种结果,也无怪后世人一直说东林党误国,是嘴炮党了,真正是自负的很!

        其实想想看,若是袁应泰一直在内政上待着,做他拿手的修城浚河的事情,不参和到这兵事上,也不至于日后要落得个城破以身殉国的地步!

        人的能力就那么大,不擅长兵事的袁应泰,若是安心治理内政,也就不会酿成那么多事情了!

        当然,大明朝里,绝不止这一个袁应泰,东林朋党里,为了争权夺利,这类自负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正是他们不断热衷于内斗,才一步一步,断送了大明王朝和华夏民族的万里江山,致使异族再一次统治中原!

        误国之名,如何洗,都洗不白!

        “你说袁应泰收留草原人,乃自取败北之策,可我听闻,袁应泰却以用草原悍勇之兵,抵抗建奴,而谓之壮举。之后,关外明军于三岔儿会战,以草原人作先锋应敌,其中更有二十多草原人阵亡,此等为大明效死之辈,岂会有二心?”朱由校想到了什么,反问道。

        虽然张璟说得有些道理,但是这种没有实际事实证明的猜测,朱由校还是不会轻易相信的。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若不牺牲点代价让关外明军相信,如何能使得建奴奸细安稳混入城中?从而于攻城时,发挥奇效?”张璟回道。

        “而且,我听闻袁应泰将这些草原人,安置在辽、沈两城,可这些草原人中,不少人不思感恩,入城后,有的暗中行奸淫抢掠之贼子勾当,百姓深以为苦。此等忘恩负义之辈,观其本性,倘若建奴功来,其等就算不是建奴奸细,恐怕也有开城投降,反复之二心。”

        说到这里,张璟语气笃定道:“因此,其等不可不防,否则,就算今日无祸,他日也会多生事端的!”

        “些许草原人马,就算有反复之人,于关外十三万大军而言,无足轻重。建奴损失仅仅凭着这点奸细作乱,就想拿下辽东,纯属痴心妄想而已。”朱由校脸色铁青的强硬道。

        作为皇帝,即使现在朱由校不方便暴露身份,但也绝对不能如此轻易的承认建奴会打败大明在关外的军队。

        毕竟,关外的明军,可是大明萨尔浒之战战败后,千辛万苦,付出了太多心血,所凑集出来的粮草兵马,若是轻易被建奴消灭,这不是活活打朱由校这个大明皇帝的脸吗?

        “十三万人?”张璟诧异反问,而后哈哈大笑道:“公子真是天真之极,辽东之地,大明若有十万兵马,那都不错了。依我看,关外明军能有七、八万人马,善战之精锐可得半数,便已是谢天谢地了!”

        “胡言乱语!”朱由校大怒拍桌道:“大明边军,各地屯驻兵马,皆有定额,而各地派遣辽东兵马,更是依人兵员发饷,如何会缺少兵员?”

        “哈哈哈!”张璟又笑道:“公子是真不知,还是故作糊涂,假不知呢?”

        “如今各地卫所军将,贪墨军饷,早已成定例,不说其他地方,就是京师诸营,兵马尚有数成空缺,又何况九边之地?”

        “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只要上下打点好,不出大事,就是兵员缺额半数以上,又有谁去计较?而且一旦遇上战事,多报些兵马损失,这兵将吃空饷的事情,还有谁能查得清?”

        “故,如今大明在辽东的兵马,依我看,绝非如外界所言有十三万兵马,定有不少缺额。至于缺额多少,犹未可知!”

        “这便是袁应泰之第三败,若明军人少,其中精锐之兵,亦为堪忧!建州老贼努尔哈赤,自万历爷时,便藏有反心,麾下建奴如今多为百战强军,倘若明军对之,本就兵力不占绝对优势,士气又不严,再有奸细辅助,敢问公子,大明于辽东,是胜还是败?”

        闻言,朱由校脸色铁青,背后更是冒出一股冷汗!

        军队贪墨兵员军饷之事,他自然有所耳闻,京师诸营兵差多少缺额,他当然知道一些。

        只是,朱由校没想到,这大明贪墨兵饷的事,竟然已经成为天下兵将间的惯例了。

        若是张璟句句所言为实,那么,大明在辽东的局势,真的不乐观!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87668/313873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