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到处都是机会
硕鼠就是我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小胖子姓穆,穆有财。
名字虽是如此,但他其实挺有财运的。
穆有财出身泉城府,大周还在江北的时候,他们家是泉城府的粪段,祖上三代人包揽了为整个府城居民清理粪便的工作。
这活儿听起来腌臜,但其实利润非常丰厚——除了打点衙门,没有任何成本。
人工只要从城外村子里雇佣就好了,之后用粪肥当工钱。
其他粪肥可以出售给农民,简直跟白捡钱一样。
有了积攒,或去放贷子,或购买土地,只要不去烂赌败家,三代人时间已经足够积攒大量财富了。
而且穆家还通过包揽粪段积累了不小的人脉,大周南迁的混乱时刻,穆有财的爷爷辈纠集自家壮丁、雇工、佃户,在泉城附近筑起坞堡,又当了十多年的坞堡主。
也就是说,穆有财是坞堡主子弟出身,搁在齐省也算大户人家。
徐家崛起,向泉城府进军的时候,穆家非常识时务的主动向当时还是节度使的徐家投降,这让他们家保留了很多以往积攒下来的财富——至少齐军没有没收他们家的已有的钱粮,除了人口和土地之外。
当然,穆家的损失也不小,首先是以往拥有全部人身权利的坞堡民成了自由人,穆家已经无权无偿使用这些宝贵的劳动力。
其次是土地限定,以往坞堡的全部土地全都属于坞堡主,在其上耕种的农民全都是坞堡主家的佃户。
齐国建立后,齐王和王世子进行了土地改革,坞堡主只准按两丁一户,每户五十亩为标准保留耕地,多余出来的土地都得按一个低廉的价格“卖”给齐国政府。
而且,若是一个家族在当地有三户以上,多出来的户口就得迁往异地——有时候是辽东,也有可能是冀省或者本省的其他府,用当地土地置换。
当然,齐王政府鼓励坞堡主家族以这笔钱投资工业,若是坞堡主不收钱而把土地补偿按政府引导投入到工业中,他们可以额外获得1到2成的补偿。
因此,当初收土地的时候坞堡主确实亏了,但若是按照齐王政府引导投资工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分红,其实是赚的。
比较悲剧的是,不是所有家族都信任收了他们土地的齐王,比如穆有财的老爹,他家就把所有钱财都攥在手里,没有投资任何工业。
因此对穆家来说,齐国的土地改革政策确实是完全亏本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穆有财老爹试图贿赂齐国官员,重新包揽粪段的企图彻底失败了。
因为齐国对硝石的需求量前所未有的庞大,因此当初在十五屯的时候,徐世杨就一直推行公共厕所。
齐国建立后这又成了某种制度性的东西——城市内和乡村道路中严禁随意大小便,城市中每个坊郭以及乡下每个屯村,都得有至少一座公厕。
出门在外若是随意大小便,抓住就罚款或罚做清理街道的义务劳动。
公厕里的粪肥可以出售或者用在本村地里,所得按各户人口平分,公厕所产硝石则要上交。
也就是说,齐国没有包揽粪段这一说,农村公厕的粪肥都用在他们自己的地头上,城市粪肥则是坊郭居民的财产。
老穆家失了祖传的买卖,在穆有财的老爹看来,这个家已经无可避免的衰败了。
不过穆有财本人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如今的齐国蒸蒸日上,很多旧的产业虽然消失了,但同时新的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只要有心,找个能传家的新生意其实一点不难。
因此穆有财的老爹与本家分家,带着一些钱财迁居冀省之后,一直浑浑噩噩一蹶不振,但穆有财本人确是一直在仔细寻找发财的机会。
他小本生意,大的机会把握不住(齐国小有余财的前坞堡主家庭,最大的发财机会其实就是当初政府引导投资工业,那时候有政策支持,之后你个人再想投资人家企业可不见得愿意要了),多抓几次小机会,还是有机会积攒一笔可观财富的。
比如说,这次出征。
如今齐军在大同城下有差不多两万战兵,晋省当地投靠的乡兵和齐晋之前往来的后勤车队、商队,少说有十万人。
这么多人每天吃喝拉撒,各驻扎营地中的公厕自然有数量惊人的粪肥。
齐军和商人们当然不可能把这些玩意运回国内去,齐军也不禁止大同城中居民出来照顾田地,大同附近的农民自然需要大量肥料。
有产量有需求,这就是个好买卖。
最妙的是,除了家里包揽过粪段的穆有财,别人一时半会还看不到这种生意。
这简直是上天直接把机会扔到穆有财头上了。
唯一可惜的是这生意注定长远不了,因为齐军不会肯定围城太久,一旦拿下大同,部队离开,这生意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不过没关系,把本钱攒的厚实一点,今后就能可以去争取更大的机会了。
……
齐国对晋省奇异的征服给了很多类似穆有财这样的小人物机会。
有人胆子比穆有财大,家底也比他厚,一开始就认定齐军此战必胜,晋省在他们眼里已经等于纳入齐国的管辖范围。
因此他们趁着本土企业尚未开始大举进驻的短暂时机,开始抢先机。
有人投资煤矿,有人开设砖窑,也有人抓住这里距离草原不愿的机会开设毛纺织厂。
齐军尚未完全占领晋省的此时此刻,一些较为基础的工商业却已经先于政府和军队,把晋省纳入掌控范围。
晋省的老百姓自然也能从中获利,别的不说,仅仅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对人力的需求,结合齐国工人福利保障制度,就足够那些在坡田上整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却一年到头吃不到一顿饱饭的农民改变生活状态了。
在齐国人开设的煤矿、砖厂或纺织厂工作,每个季度的工钱收入都相当于以往种地一整年的收成。
而且厂子里还给提供每天两顿饭,对贫困的家庭来说,这也相当于节约了很大一笔。
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论是齐军还是工厂,大家都不遗余力的宣传,只要打垮了世侯,农民之前欠下的高利贷就不算数了!
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晋省的民心,正在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倒向齐国。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90383/5050837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