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姬周八百年?大周:我千年起步 > 第11章 元利定策

第11章 元利定策


文德殿上,柴宗训高坐上首,符太后垂帘在后,文武大臣分列两侧,大殿中间正跪着三人,他们就是此次出征归来的韩通、石守信与慕容延钊。
  “臣等不辱使命,北征归来,此战我军杀敌数万,生擒辽将耶律挞烈,与其达成初步互市协议,若协议可成,可保北境十年之内无战事。”韩通还将两军交战的细节在殿上向柴宗训和众文武一一道来。
  “韩将军,互市协议是否为你三人私议,为何陛下与宰辅大相公均未在朝堂上提及。”一名谏官出列,对韩通的话产生了疑问。
  “众位卿家,互市乃是朕与几位大相公私下合议,大军出征前,王相公在代朕犒赏三军之时,朕才将旨意颁给了几位将军,此事与我大周接下来要制定的统一策略息息相关,还请各位少安毋躁,待朕论功行赏之后,另行与众臣商议。”
  “既然陛下与大相公早已胸有成竹,臣遵旨便是。”谏官退下后,柴宗训开始对此战中的有功之将进行封赏。
  “韩通,此次你率领后军直入汉地,俘获无数,朕加封你为兵部尚书、左仆射,领枢密院事。”
  “臣叩谢陛下。”韩通军人出身,领枢密院事也是柴宗训安排的一步重要的棋子,以防宰执中的文官做大。
  紧接着,柴宗训分别擢升石守信为检校兵部尚书,仍领义成军节度;擢升慕容延钊为殿前都指挥使,执掌禁军,仍领镇宁军节度。柴宗训将禁军交给慕容延钊,比交到赵匡胤手中来得安心一些,其余随军出征的将领皆有功赏。
  自此,朝中武将格局变为以韩通为首,赵匡胤次之,算是暂且分化了军中权力过于集中于赵匡胤之手的局面。
  “汉辽合兵此次南侵,让朕深感天下若不尽早统一,我大周必陷于南北夹击的不利局势,长此以往此消彼长,我大周危矣。此次大军北征之前,朕已与众位大相公、军中将领商定,秉持先帝世宗遗志,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定天下安民生,让南北之地尽归我大周国土,不知众卿家可有异议?”
  柴宗训此话一出,范质、王溥、魏仁浦,以及刚刚入阁的韩通一致表示赞同,赵匡胤与一众武将也在殿上表态,愿为大周一统天下的大业浴血奋战、马革裹尸。
  元利元年春节后的这场朝会,在《周史》的记载中被着重点出,史载:周元利元年春,汉辽合兵南侵,大周由韩通、石守信与慕容延钊领兵拒敌、大获全胜。帝于朝会封赏诸将,定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之策,十数年内逐步统一南北,史称“元利定策”。
  另一边,耶律挞烈被周军送走后,在太原城与前来救援的耶律敌禄汇合,双方没有理会北汉主刘钧的赐宴拉拢之意,快马加鞭返回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向辽主耶律璟上呈大周互市草约。
  “陛下,此次我军战败,皆因汉地挑衅在先,欲以我契丹兵力为其打开攻周的口子,这才与我合兵。围困磁州失利,汉军竟弃我而去,致使我军丧失大部分精锐骑兵,若不是看在汉地仍为我大辽与周之间的战略缓冲之地,臣绝不会放过他们。”耶律挞烈咬牙切齿地控诉汉军的不义之举,丝毫不曾意识到他的战败原因之一也是其轻敌所致。
  “如你所言,这刘钧只是以打探周朝虚实为由,让我军替他扫灭周军?”有此一问,足以看出耶律璟对此次大辽南征,耶律挞烈寸功未立深感不满。
  “正是如此!陛下,与臣交战的周军不见丝毫慌乱,分作东西两路,东路南北夹击我部,可以推测其早有准备,并不像北汉主所言,周朝幼主登基,朝政不稳。再者,此次臣虽被俘,但带回一纸互市草约,恳请陛下过目。”
  耶律挞烈将互市草约递给耶律璟,他相信耶律璟对此必有兴趣,不必开战便可获利,何乐而不为?
  果然,耶律璟拿到草约后,聚精会神地阅览每一条细则,眼神不时放出亮光,若真能如纸上所言,大辽每年可从互市交易中多出千万两进账。
  耶律璟此人嗜好玩乐,但曾多次下诏免除赋税,礼敬臣下,是一位不拘小节、颇有想法的君主,这份互市草约正合其心意。
  “互市之议,朕准了,此次南征之败,朕不再追究,耶律挞烈仍任南院大王,负责此次与周设立互市之事。至于刘钧,既然大周有约十年之内不会灭汉,那他便对我们还有用处,就先留着。着耶律敌禄领一部兵马布防汉辽周三国边境,一则保护互市场所,二则监视汉地与周朝,若有异动,速报上京。”耶律璟不愿放过此次大好时机,决意与大周互市,又不放心汉地,唯恐其与周朝互通有无,选择加派兵马驻守边境。
  北境即将迎来十年安定,此刻柴宗训明白是时候开始收拾南方了,统一之战即将在他手中打响。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90640263/212121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