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砒霜 > 第二百八十五章:奔赴延安

第二百八十五章:奔赴延安


  “你算老几?有什么资格来证明这几个人的清白?”副团长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疯狂的叫嚣道。

  叶知秋转回身,微微一笑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位首先的缺点可不小啊?”

  副团长刚要反驳,政委说话了:“老单,你这是怎么了?叶教授你难道都不认识了?”

  “叶教授?”副团长上下打量了叶知秋半晌,终于,脸上绽开了笑容,握紧了叶知秋的手,不肯松开。

  政委开口道:“老单,看看你怎么像个孩子似的。快让叶教授说说,他是怎么认识这几位好汉的?”

  叶知秋就把宋春茂带人如何施计,把危害京城多年的汉奸流氓组织白狼队歼灭的经过讲述了一遍。叶知秋是搞教育的,十分注重修辞,一段看似普通的事让他说的声情并茂。把一众八路军听得如醉如痴,不断的齐声叫好。

  腼腆的那芳姑娘得知自己的心上人如此英雄了得,一颗芳心牵在宋春茂身上,两只美丽的大眼睛,凝视着宋春茂坚毅的脸庞,再也不能移开。

  叶教授的话虽然解开了宋春茂弟兄与八路军之间的误会,但还有一大堆问题摆在他面前:八路军铁帽子九连潜伏在圆明园是非常秘密的,到底是谁出卖了他们?这个来自于八路军内部的奸细,一日不除,他们之间的相互猜忌就一日难以消除。

  第二个疑问就是,叶知秋用金印作抵押换取路费,说是要去重庆,怎么又成了八路军的座上宾?他是如何被抓的?他的那张当票是如何落入八旗复国军手中的?圆明园是八旗复国军在京城最后一块儿基地,八路军在这儿遇袭,跟他们有没有关系?这些事儿看起来没有关联,却有丝丝缕缕牵扯不清的联系。宋春茂苦苦的思索着,就连政委伸过来讲和的手都没有注意到。

  宋春茂他们这次行动,真实的目的就是找到八旗复国军,把袭击常庆虹的凶手找出来,谁知又牵扯出这么一大堆事来。无奈之下,宋春茂只得接受了政委和叶知秋的邀请,跟随八路军一齐行动,直到把内奸找到为止。

  其实弟兄们心中也明白,八路军的邀请只是面子上的客套,真实的目的还是对他们不放心,是变相的把哥儿几个软禁了,弟兄们对此心知肚明,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和叶知秋谈笑风生。

  叶教授学识渊博,虽然没有眼镜,常把大树看成人,但肚子里的墨水却也够宋春茂弟兄喝了。

  听了叶知秋的讲述,弟兄们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明十三陵,周遭那些人工栽植的树木,最少也有三百年的历史了。

  过了一条河,路旁出现了一排排高大的石相生。叶知秋为大家讲述这些石人石兽摆放的规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身边的人也越聚越多。

  宋春茂也听得着了迷,猛然间发现姜立柱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还掰着手指头计算着什么,不禁好奇的问:“想什么呢?这么认真?”

  姜立柱一惊,道:“我刚才在想,明朝一共十六个皇帝,怎么这里只有十三座陵墓呢?”

  这句话被叶知秋听到了,大声称赞道:“这个问题提的好,一眼就能看出这位兄台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姜立柱根本不识字,他的历史知识都来自于戏文。他唱过一本戏叫《刘墉下江南》,这个刘墉就是给汇春园药铺提匾额的那个刘石庵。这出戏中有一句戏词是“大明统一,锦绣江山,曾有那十六位万岁爷驾坐金銮。”

  姜立柱刚才也不是在算明朝有多少皇帝,而是到了十三陵,想起了那出儿《刘墉下江南》的戏来。打了几年的仗,这小子在默记这出儿戏的戏词,看自己还能记起多少。现在被叶知秋夸了一句,姜立柱的脸,难得红了一次。

  叶知秋的工作就是释疑解惑,现在姜立柱把问题提出来,在叶教授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学生考老师,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回答,万一出现了什么纰露,传出去会被别的学生们笑话的。

  他清了清嗓子,从路边的树上折了一根小木棍儿,权做他的教鞭。

  一支教鞭在手,叶教授又仿佛站上了讲台,习惯性的用手扶了扶并不存在的眼镜,这才开口道:“明代一共有十六个皇帝一点儿不错,可为什么这里只有十三座陵墓呢?现在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明朝是朱元璋打下来的,但他的京城并没有建在北京,而是在南京,并且他就驾崩在南京,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他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却又被他叔叔燕王朱棣篡了位。朱允炆生死不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十三陵自然也就没有他的陵墓。”

  叶知秋沉吟了一下,又接着道:“朱棣这个人不简单,明朝二百多年,所有露脸的事儿,几乎都是他干的。修《永乐大典》,派三保太监下西洋,最重要的是他把京城搬到了北京,明、清两朝才有了近五百年的安定江山。后来,中国国民政府又把国都迁回南京。我看此举十分不智,南京偏安一偶,民风重文轻武,正是他们没有全局观念,才在倭寇的侵略下,一败涂地。要是他们继续把国都留在北京,只怕日本人要这么容易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

  叶知秋犯了所有教授都爱犯的毛病,借古讽今,慢慢的抱怨起时政来。尽管叶教授的话跑了题,可他的这番说辞还是让听众耳目一新。

  叶知秋又接着道:“朱棣把国都迁到北京,死后就埋在了这里,他也是葬入十三陵的第一位皇帝。后来,明英宗当皇帝时,亲征瓦剌,居然被人家俘虏了,他的弟弟朱祁钰无奈之下作了皇帝。几年后英宗被瓦剌放了回来,过了一年多,居然造了他弟弟的反,重新又把皇位夺到手。朱祁钰作了将近十年皇帝,居然被亲哥哥把皇帝的名号给废了,降格为铖王,死后自然也没有资格葬进这十三陵了。”

  “都是亲兄弟,做事何必如此决绝?”不知什么时候,姓单的副团长也加入到听众的行列。听到明英宗如此对待自己的亲弟弟,忍不住愤慨,开口说了一句。

  叶知秋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位替古人担忧的八路军副团长,只是长长的叹了口气。

  大家刚到定陵,八路军的接应部队迎了上来,稍作休整,部队又连夜向深山中转移。又经过整整一夜的行军,才到了独立团的驻地,一个叫烟栖崖的小村子。

  独立团成功的从鬼子手中把政委救了回来,团长破例在村后山崖上一个石洞中摆了一桌酒席,为政委压惊。

  宋春茂弟兄在这次行动中居功甚伟,也被奉为上宾。那氏兄妹因为宋春茂的关系,也在酒席宴上安排了座位。

  席间,团长向宋春茂介绍了自己叫丁永胜,政委的名字叫吴腾蛟,副团长的名字单永明。宋春茂也简单的介绍了自己。独立团的领导们喝了几杯酒,就停杯不饮,开始商量谁最有嫌疑,做起奸细的勾当来。

  宋春茂为了闭嫌,带着弟兄们退了出来,和叶知秋来到隔壁一个山洞。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叶知秋的那张当票引起的,这张当票如何到了别人手中,现在终于有机会听叶教授自己说清楚了。

  据叶知秋言道,他带着三十多个学生离开北京后,本来是要去重庆的。可他的学生里有几个对政治比较关心,极力向叶教授建议,延安才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地方。并拿出一本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出版改名《西行漫记》)。

  叶知秋知道,这个斯诺曾经在燕大做过新闻系的讲师,但等他到燕大做教授时,斯诺已经离开很久了,两个人并没有见过面。

  叶知秋随意的把书翻了翻,书中为他描绘出一副从未想象到的景象。

  叶教授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红星照耀中国》。他和斯诺是同龄人,但深深被他蹲文字鼓舞,当天晚上,他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决定:不去重庆,改道延安。

  这些足不出户的读书人,凭着一股永不放弃的执着,沿着长城一路西行,每天在崇山骏岭中行走,吃尽了苦头。十几天后到达榆林,转向南行,几天后终于到达了他们心目中的圣地——延安。

  书上得来终觉浅,这里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叶教授的心。

  这些燕大来的高材生,得到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毛**主席,周恩来主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等人亲自接见了他们。

  那个在斯诺作品中被称为红军中最年轻的雄鹰,一个叶知秋的同龄人,面相中丝毫没有纠纠武夫的鲁莽,苍白的脸孔似乎还有些羞涩和腼腆。

  常胜将军,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红一军团军团长,八路军第一主力师115师师长……似乎没有人能把这些头衔,和面前的年轻人联系起来,可他就活生生站在叶知秋的面前。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91015718/260758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