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只是夫子 > 第187章 作业分析

第187章 作业分析


“你就别想这些了,你能想到的一切,左丞相与右丞相都在朝邑的时候和陛下汇报过了。甚至在陛下紫气坊的小朝廷内,都已经探讨过了无数遍,陛下的意思是先按兵不动,先看看周国那边的诚意和真实意图再做决定。毕竟周国使臣进入我秦国那主动权就已经握在了我们的手里,尤其是周国使臣还有求于我们。”
  孟海想了想也就放弃了。
  这件事情也不是现在的,他就能想明白的,所以也没有必要多想。
  “既然如此,那我先告辞去查查那关文阳的身份,这有点不好查,但是应该也有线索。”
  孟海拱了拱手表示告辞。
  宋智带着几十个巡御司官吏离开了。
  孟海毕竟还是科举考场的副考官,所以他在礼部贡院用了午膳之后,借助陪太子观光礼部贡院为由和赵宣回去睡了个中午觉。
  毕竟人家是太子,天大地大,最大的就是皇帝,然后就是太子。
  孟海借机陪同太子观光礼部贡院,其他的人也不好说些什么,所以他就打着太子的名义在睡完午觉之后,两人便开始召集五六个没什么事做的巡御司官吏打起了三国杀。
  一直打到夕阳西下。
  孟海这才赶紧跑回考场,装模作样地在千举屋内开始巡查。
  现在距离科考结束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
  由于这第二场策论题需要写的文字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开考时间与截止时间都延了一些。
  孟海路过千举屋,一个个科考的考生。
  有不少考生仍旧在奋笔疾书,但是也有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抓耳挠腮,边想边写。
  孟海停顿在不少千举屋考生的答卷之前,发现绝大多数的考生都困在了测论题的第三道题上。
  孟海装模作样地路过几个考生的时候就瞟了一眼他们卷子答题的内容,都是关于第三道题的。
  其中就有三五个考生将海宣司当成了海防机构,开始长篇大论着如何加固海防,以及海防的重要性,包括海防的一些策略。
  当然,还有一些考生将这个地方当做了海外贸易的机构,开始长篇大论起了与偏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的优劣,在提出自己建议的同时,还引经据典阐述着古人如何重视海外贸易。
  当然,也有一些人纯粹将此处当成了产盐的地方,又开始长篇大论起了盐对秦国的重要性。
  也不是没有人写对。
  其中就有不少人听说过海宣司,但是仅仅停留于这是卖书的地方,还能听书,还能买话本,所以就开始长篇大论起了……娱乐的重要性?
  孟海苦笑哭笑不得地扫过这些考卷。
  当然,也有人答对题目。
  你进来到京城参与科考的考生,有许多都是已经在京城住了一个多月的,还有不少来自京城的考生。
  所以有许多考生就以海宣公益为重点,开始阐述起了各种公益的行为。
  孟海在此期间,也看见不少写完卷子的考生提前离场。
  由考官亲自将考生的卷子放在特制的袋子里面封存,接着带着考生直接走出了礼部贡院,此时的礼部贡院只能出,不能进。
  所以当有考生离开了考场,考场大门外,总有不少人为之感叹。
  已知道太阳下落,光线渐渐地变得阴暗,有不少考生拿出了自己所携带的蜡烛,这些蜡烛在进入考场之前也是被检查过的。
  在考场当中,每个人的桌子上也都放着一个烛台,里面有考场配备的蜡烛,只不过只能燃烧半个时辰左右。
  有不少考生提前点燃了蜡烛,所以千举屋内出现了一团又一团昏黄的烛光。
  一直到钟声敲响,考生们这才陆陆续续地停笔,到考官们封存了考生的试卷之后,无数考生这才陆陆续续地离开考场。
  之后就是用大的订书机开始装订起了考卷,将这些考卷抬到一辆辆车上,一辆辆车驶离了千举屋。
  孟海在此期间一直处于划水的状态。
  无论是三位主考官还是两位监考官,都已经无视了孟海这种划水的行为。
  这第二场科考算是彻底结束。
  只不过在场的无论是主考官,副考官还是寻常的礼部官员,一个个的神色却逐渐变得凝重紧张。
  昨天火烧文理楼的事件历历在目,在场的众人也无法断定今天会不会再来一个人,直接把礼部贡院给一把火烧了。
  虽然礼部贡院的布防变严了,但是礼部贡院里无论是考官还是寻常的官吏,仍旧不放心,担心晚上自己会不会睡得好好的,然后自己的床就着火了。
  孟海倒是没管闲。
  他这一下午的时间都没有再看见宋智,毕竟人家有忙碌的事情,不像他这么闲。
  赵宣也被安排在了论品楼,住在了孟海隔壁。
  所以整个论品楼的周围被官兵和巡御司官吏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孟海更加觉得安全。
  孟海也没管现在是不是睡觉时间,对于他来说,天黑了就要休息了,本来前一天火烧文理楼就没有睡好,中午下午又没有补觉的时间,正好早睡早起身体好。

  孟海将鞋子蹬到一旁,衣服甩到一旁,铺到大床上,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陷入了深度睡眠。
  就这睡眠质量,就算他床底下着火了,恐怕也醒不来。
  皇宫。
  紫气房。
  皇帝赵琦缘松散地靠在软榻上,在他的面前坐着八人。
  左丞相萧生,右丞相杜鹏,翰林院大学士陈超博,文华院大学士曾世英,巡御司指挥使廖言,中庭首府赵琦落,礼部尚书蔡葵,太子太师又是帝师的孔广毅。
  此时的皇帝手中正拿着一份米黄色的折叠本,皇帝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折叠本上的内容。
  刚刚在商量了几件朝廷大事之后,就有人送上了这米黄色的折叠本。
  皇帝目光盯着折叠不看的出奇,看着笑着笑着看着倒是让周围不少人都好奇,这折叠本上写的是什么。
  其中也只有孔广毅对这米黄色的折叠板感到无比熟悉,这可是太子殿下写作业的作业本。
  当初孔广毅给太子布置作业的时候,赵宣都是用这种米黄色的折叠本写的,虽然书写的内容并不怎么样,但是这本子看上去却显得非常高级。
  孔广毅已经许久都没有见到太子了,也许久都没有再教过太子学课,虽然他对于皇帝给太子在外面找了个夫子感觉到极度不满。
  但是当孔广毅看到孟海给太子殿下写的作业时,包括在诗会上听到那一首首绝世佳作,孔广毅对于孟海意见就在一点点地消退。
  他今天看见皇帝手中又拿着太子殿下的折叠本,心中就有了猜想,恐怕又是孟海给太子写作业了。
  刚刚商量了几件科考的事情,孔广毅作为太子太师,又作为帝师,自然有资格参与其中。
  原本他已经要打算离去了,但是看见太子殿下那熟悉的米黄色折叠本时,停住了原本想要告辞离去的打算。
  他还没有说话,正在看着作业本的皇帝,忽然抬头望了在场群臣一眼,笑着问道:“不知诸位对于言宣伯有何看法?”
  在场的群臣听到这话,一个个神色变得古怪了起来。
  赵琦缘目光看向了左丞相,萧生一副没睡醒的模样,甚至可能都没有听清皇帝刚刚说什么。
  赵琦缘目光看向右丞相,杜鹏正双眼紧盯着手中的茶盏,嘴角带着笑面虎独有的笑容,似乎正在陷入着某种思考。
  赵琦缘见这两个丞相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于是便指名道姓地说道:“右丞相,你怎么看?”
  杜鹏似乎这才清醒过来,他在确定了一遍问题之后想了想,只说了一个字:“好!”
  这一个好字,不知道是肯定还是想要表达出什么意思。
  赵琦缘自然知道自己手底下的这帮大臣都是什么德行,他想我想把手中的作业本递给了杜鹏。
  “诸位爱卿,可以看看这上面的内容。”
  杜鹏也就接过了皇帝递给他的小本子,打开以后才发现,上面所写的是这次科考的考题。
  第一题,何以明法。
  杜鹏看着这张作业纸上的第一问,心中已经有了关于这道题的诸多解答,他毕竟也是从科举考试走上来的,所以对于几千字的长篇大论也是极为熟悉的,如果这道题换做现在的他,来答写个几万字都不成问题。
  但是当他的目光望向答题纸上,那寥寥几八行内容时,不由得愣了一下。
  随后,他的目光又妄向了第二道题,这是道忠君爱国的题。
  等到杜鹏看完这两道题时,目光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思索。
  似乎这两道题的作答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杜鹏想了想,又看向了第三题。
  这第三题关系的海宣司。
  杜鹏现在有十成把握,这份作业绝对是出自孟海之手。
  当杜鹏看完这第三道题时,结合前两道题,双眼之中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
  杜鹏按照惯例将这个答题本递给了旁边的左丞相萧生。
  答题本上只有寥寥几行文字,所以阅读起来极快。
  只不过两位丞相在看完前两问问后,却相继陷入了沉思,似乎这前两问的回答真的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随后才看向了第三问。
  两位丞相在看见第三问的作答时,表情也是一样的,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
  随后,左丞相又将手中的作答本交给了身侧的翰林院大学士陈超博与文华院大学士曾世英。
  相较于刚刚两位丞相,这两位大学士则是将作业本拿到中央,由两个人共同翻阅查看。
  这两个人就没有左丞相和右丞相的深思了,只不过看完以后将作业本递给了之后的中庭首府赵琦落之后,就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大胖子赵琦落并没有因为现在已经入秋就放弃了擦汗,也不知道是体质原因,还是穿得太厚了,他每坐上几分钟,额头上总会布满热汗,所以他用手中的手绢一边擦着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水,一边接过作业本,他看完以后脸上倒是没有太多的表情,转而递给了之后的孔广毅,接着递给了礼部尚书蔡葵。

  这个顺序,也能够看出,在场坐的众人的身份地位。
  当然还有一个巡御司指挥使廖言并没有观看这份作答,但是他的位置却是坐在皇帝的身边,差一点就赶上了左丞相与右丞相。
  “不知两位丞相以及在座的众位爱卿看完之后,对此有何感悟?”
  赵琦缘说着,目光扫过在场几位大臣。
  先说话的是两位大学士。
  翰林院大学是陈超博说的:“这上面的内容是本次科考的策论三道题之二,此人所作答的这三题虽然极为简单,但是细细回忆却能够体会出另一份生意。尤其是这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我等心声。”
  话音落下,不远处的文华院大学是十分赞同的文头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没想到此人看得如此透彻,但是此人最后一句,圣人所空言,说得未必做得……这倒是让老陈有些奇怪,此人写这话是何用意?难不成是看不起圣人吗?”
  曾是因这番话落下,远处的孔广毅也是有些认同的,点了点头。
  “说的极是,圣人之言蕴含无穷道理,他如此做法,无异于将圣人之言一叶障目,好大的架子!”
  在场的三个读书人同时对这句话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赵琦缘嘴角带着笑意,目光却望向了距离自己最近的萧生。
  “左丞相对这句话如何看待?”
  睡得迷迷糊糊似的,忽如梦方醒地想坏,老头睁开了惺忪的睡眼,他先说了一句:自己睡着了,还请陛下勿怪。
  之后这才回答。
  “依为臣看来,此人写这句话的目的应该是想要讽刺那些空有口号但无所作为之人。无论古今都有许多人打着圣人之言报效朝廷,报效君恩,但是当危险来临之时却第一个临阵退逃。甚至嘴上喊着仁义道德,但是暗中却已经不知道收受多少贿赂。所以我猜测此人写这话的意思应该是讽刺那些说那些嘴里读着圣人之言,说着圣人之学,但是暗中却干着苟且勾当的人。”
  “经过了天下赌场这桩案子,可是,有不少朝廷当中响当当的大臣锒铛入狱,他们在被抓捕之前,哪一个不是嘴中说着如何为陛下分忧之语,但是却做着背道而驰之举。结合前四句,尽本分,务实职。同民心,归民意。再结合这次的考题。”
  “所以此人回答这一问,如何报效君恩,他的回答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手中的事,即使是很小的一件。想百姓之所想,行百姓之所行,满口圣人之言,倒不如真正地为百姓做事做实事。就如后面所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在什么地方,心忧百姓,心忧君主,但是却没有圣人之言的口号,而做着只有圣人才会做的大义之举,这才是真正的报效君恩。”
  这小坏老头自然已经猜测到了这份作答是谁所写,所以按照左丞相做事的惯例,他在说刚刚那番话之前就已经反复着打量皇帝的面目表情,感受着皇帝说话的语气,体察皇帝的真实用意。
  他以多年的经验感受到皇帝此时心中还是比较高兴的,是比较认同这番话的,所以这才说出了刚刚那一番正面性的话语。
  如果皇帝对刚刚这第二问的作答不满,萧生自然还有一套理论。
  只不过接下来的第二套诉说,那就是用恶意诋毁那份文章扯出对圣人不敬,对陛下不敬之言。
  总之,左丞相萧生做的这一切全部都是附和皇帝。
  皇帝觉得此处应当被夸奖,萧生不会吝啬自己夸奖的语言。
  如果皇帝觉得此处性质太过恶劣,萧生自然也乐得落井下石。
  果然。
  皇帝在听了萧生这番话之后,极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皇帝点头说道。
  “萧爱卿所言不错,做什么不一定要嘴中去说。若要报效君恩,诸多大臣与百姓只需做好手中之事,人人尽守本分,不做逾矩之事,那么,天下将迎来太平,海晏河清。”
  皇帝似乎也因为这番言论想到了什么,有些感叹,又有些惆怅。
  远处的三个读书人听到这话,算是勉强接受了左丞相刚刚所言,只不过这三人对于此如此明目张胆地写着“圣人所空言”还是有些不满。
  但是这三人也知道,皇帝说得确实不错。
  尤其是在天下赌场这个案子当中,涉及文人书生这个群体最多,就连翰林院与文华院当中都有不少读书人涉案。
  这些人天天读圣人之言,却做下如此恶行。
  所以这三人对于这番话心中自然不满,但是却能够很轻易地接受。
  做事,不一定要嘴中去说。
  报效君恩,也不一定要说。
  赵琦缘目光又看向了距离,他较近的杜鹏。
  “不知右丞相如何看待这第一问的作答?”
  木盆也知道,刚刚第一个先问的是左丞相,这第二个问的就是他了。
  毕竟在场的这些人中,要议论国家大事,皇帝最先找的就是他们两人,要谈论文学方面,则会找翰林院大学士与文华院大学士。

  要是问皇宫的一些动向,或者京城最近有没有发生大事小情,则会问中庭首府和廖言。
  现在是和平年代,很少外出作战,所以还有两位武将很少参与这种讨论,除非涉及军国大事。
  杜鹏抬起了头,他的嘴角勾着极为开心的笑容,这笑面虎似乎就连睡觉都是挂着笑容的。
  他做事之前也如萧生一样,先了解皇帝对于这件事是何态度,接着才说话。
  通过他自己的观察,再加上刚刚左丞相那一番话引起的皇帝的态度,所以杜鹏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皇帝对于这件事处于正向的态度,所以他的语句也处于正向的回答。
  而且杜鹏也已经了解到了,皇帝似乎想要有一番大动作,而这第一步,就是从刑法方面入手。
  皇帝所展现得已经很明白了,无论是在朝堂上的一些动作,还是科举所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杜鹏说话了。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力,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这句话所说的是有智慧,但总有办不成的事,有力量总有举不起的东西,很强壮,但是总有无法战胜的对手。所以说不要被固有的思想所束缚,只有跳出来才能看得更清。所以无论什么事,都需要群策群力才能得到一个完美的解答。想要让法度清明,单凭一个人的一个念头,是不够的,地区要群策群力,所有的人全部动起来,才能够达到律法清明。”
  杜鹏这番话已经表明了,皇帝既然想要做司法方面的改革,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中央到地方所有的人都按照皇帝的命令标准的执行,才能够做到。
  “以罚受诛,人不怨上。这句话本意为真正犯过错的人受到刑罚,是不会埋怨上天。但是所要表达的意思却是去惩罚那些真正犯错的人,这也是衡量法度亲民的一条标准,只有真正犯过错的人受到惩罚,没受到过错的人避免受到刑罚,这才能使国泰民安,法度清明。”
  杜鹏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皇帝你若想搞司法方面的改进,那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平白受冤的百姓申冤,让那些真正有过错之人入狱。
  “利之所在,民归之。民之所彰,士死之。这句话所要表明,给予百姓利益,百姓就会归顺。给予士兵表彰,士兵就会为之而战士。依臣之所见,世间万事万物无非功名利禄四字,朝廷表示什么,陛下宣扬什么,我会在民间形成一股风气。因此,索要法度清明,首先要朝堂风气清明。”
  杜鹏这句话意思也很明显,上面的人宣扬什么,表彰什么,百姓就会跟着做。所以要对百姓进行引导,形成风气。如果上面的人对刑罚改革极为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这种感觉带给民间百姓,百姓也就渐渐地会养成一种风气习惯。
  赵琦缘自然能够听懂杜鹏所说的这几句话的言外之意。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94718039/757693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