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举之寒门贵子 > 第20章 良师益友

第20章 良师益友


第二十章

        转眼又是一年春天。

        吴雷已经虚岁十一岁了。

        吴秀才家,书房内,竹影横斜。

        他和吴秀才提出今年要参加童生试。

        “胡闹,你年纪太小了,又没见过什么世面。这次下场就算你能通过童生试,也不一定能考上秀才,如果折戟,反而会挫伤你的锐气。不如再等两年,等你学得更扎实了一些,有九成把握,再去考。你年纪还小,等得起。”

        吴秀才语重心长地说出了他的意见。

        吴雷很感激,他知道吴秀才是真的为他考虑,才会说出这番话。

        “老师说的很在理,我之前也是这样想到。但是,老师,我家里的情况您也知晓。为了负担我和大哥,家里已经是倾尽全力了。吴雷不孝,看着父母为了我们兄弟汲汲营营,呕心沥血,心里实在是难受。我既然有机会,就想去考一次,若是侥幸过了,也能减轻些负担。就算没考上秀才,如果能过童生试,也能让家里多些信心。”

        “这——”吴秀才沉吟良久,“好吧!你有这番孝心,我也不好阻拦。这次县试,吴风高和李怀仁也会参加。

        我本来还为了他们五人具结的事情烦心。既然你也去,那就只需要再找两个人互相结保就行了。

        不过,县试和府试入场时,还要找本县廪生作保,这个费用不小,平常都需要五两银子。

        我可以找相熟的冯秀才,他那里便宜一些,只需要三两银子。这对于你家来说也不轻松,你可做好了打算?”

        “我已经与祖父母和父母商量过了,家里做好了准备。多谢老师为我费心。”

        吴雷从座椅上起来,长揖到地。

        “哎,你这孩子,总是如此多礼,快起来吧!咱们师徒一场,能帮你的,我怎么会不尽力呢?”

        吴秀才看着眼前这个小小儿童,心里有些怜爱,又有些感叹。

        短短四年多的功夫,他已经从最初那个才三尺高的矮胖墩长成了有他胸口这么高的瘦竹竿子了。

        褪去了脸上的婴儿肥,他右脸的酒窝变得更加明显,俊目修眉,皮肤白皙,显然是个翩翩少年郎了。

        这几年,吴雷的努力吴秀才都看在眼里。

        起初,他欣赏他的天资,认为他天赋异禀,但吴雷在他门下学了一两年后,更让他欣赏的反而是他的心性和努力。

        聪明的孩子很多,能熬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的孩子很少。

        一日的努力不算什么,一个月的努力也不足夸耀,但一天天,一年年从不间断的努力,却拥有水滴石穿的力量。

        最近几个月,他常常觉得自己已经没什么能够指导吴雷的了,遗憾自己在策论和算法方面实在算不得高明,后期都是让他自己学习,然后互相探讨。

        而吴雷每次所说,常有精妙见解,自己对他助益已然不多。

        “吴雷,如果这次童生试你能一举通过,老师也不觉得奇怪。毕竟,你的水平已经到了,但是院试的难度远超你的想象。

        朝廷在选拔秀才时,非常苛刻。录取率比十录一还要低,除了县试府试时会考的墨义,经帖,试帖诗之外,还增加了杂文和策论。

        杂文考察的论,表之类的文体,你都在课上研习过,我也批改过你的杂文,你的书法和习作能力,我很有信心。

        但是策论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律法,吏治、时政等方面的理解和观点。这方面你还有不小的欠缺。

        说来惭愧,老夫当年考秀才的时候,新朝初立,科举制度各方面都不健全,当时的院试都没有策论这一项。最近二十年,科考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变得越发严密,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老夫常常暗自庆幸,自己考试的时机较早,否则,让老夫现在去下场,能否考回来这个秀才功名也未可知。”

        “老师太过谦虚了。”吴雷连忙开口。

        吴秀才抬了抬手,拦住他接下来的溢美之词。

        “老夫不是谦虚,老夫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常常与最近几年考上的年轻秀才交流,老夫不如他们多矣。就连他们之中都有些人考了两三次才考上秀才。

        老夫又如何看不清自己的分量呢?我困在这乡野之地,已经成为了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日新月异。所以,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也在斟酌——”

        吴秀才的话语停顿了下来,他张了张嘴,似乎接下来的话对他来说很难说出口。

        吴雷为他的茶杯里续上茶水,吴秀才端起来喝了一口,清咳两声。

        “如果你这次考试过了童生试,就去镇上的冯秀才私塾里去读书吧——”

        吴雷大吃一惊。

        “老师,您为我启蒙,待我恩重如山,为何要我另投他人门下?”

        “咳咳,你先别急,我不是要你另投他人门下,我既然是你的蒙师,咱们的关系就一辈子也断不了。但我在策论上确实对你没有助益,尤其是对于现今朝堂上的时政,局势,吏治等都生疏了。

        这次不只是你,连李怀仁和吴风高,我也同样与他们交代好了。如果过了童生试,就让他们俩也去冯秀才那里继续学习。

        冯秀才年青才高,对于四书五经以及策论算术的研究,比我高深十倍。他曾经在林岳书院求学,交游甚广。而林岳书院的山长是儒学大家孙孝孺先生,孙孝孺先生为一代学宗。每次春闱,必然有林岳学院的学生榜上有名。

        你如果能跟着冯秀才学习,对将来肯定大有助益。”

        吴雷摇了摇头,“学生只听说过,一事不烦二主,一女不侍二夫。学生侍奉老师也同样是如此,我还没有学成什么,断然没有现在就另投他师的道理。”

        吴秀才有些欣慰,但他马上藏起这丝欣慰,作出勃然大怒的样子。

        “看来你真的是读书读成书呆子了。小时候,你都敢在我学堂外面偷听,被老夫抓住了,还能振振有词。现在,书读多了,反而变得矫情了。

        老夫说了,老夫是你的蒙师,这点永远也不会改变。不管你以后认多少老师,老夫都是你的第一个老师。

        除了老夫,难道这辈子你不会有别的老师吗?你既然有鸿鹄之志,就不会拘泥在这个弹丸之地,以后,你会走出西桥村,走出涉县,走出潞州府,走到京城去,你会遇到更多的名师益友,认识外面的天地广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每日诵读经典,这么浅显的道理会不懂吗?既然懂,又何必效这小儿女姿态呢?”

        吴秀才说到后面,语气越发沉重,意味也越发悠长。

        吴雷用衣袖擦了擦眼泪,跪下给吴秀才重重磕了三个头。

        “唉,痴儿。”吴秀才等他端正行完大礼,再把他扶起来。

        “我再跟你说说,冯秀才此人。他家境贫寒,也是苦读多年才得了秀才的功名。这次也是因为囊中羞涩,没路费去参加乡试,所以他才开班授课。因为他正当壮年,后面肯定还是要再去参加乡试的。

        所以,他花费大量心力备考,必然无法在私塾里投入过多的心血。所以,只会挑选其中中秀才希望最大的人悉心指导。你到了他那里肯定要积极表现,崭露头角。把你的全副身家本领都拿出来,能从他那里学到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嗯,学生明白了。”

        “咱们再说回童生试。县试的时间是二月份,考前一个月,各县府衙就会张贴公告。所以,应该还有十日左右,公告就会出来。你要在公告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到县衙的礼房报名。

        报名的时候,你要填写“亲供”,包括姓名,年龄,籍贯,体貌特征,以及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这些你要回家,好好问清楚,用纸笔记录下来,拿来给我检查一下。这些看着是小事,但万一有错漏,就会影响你的考试资格。

        接着就是五人具结的事情。这个事情,老夫会帮你张罗,再找两人和你们同窗三人一起互相结保。

        结保的事情,不出事则罢了,若出事,就非常严重。往年也出现过,一人作弊,然后五人都被一同驱逐出考场的事情。所以,这个结保的名额也需要慎之又慎,必须找老实可靠,知根知底的人。”

        吴雷听着吴秀才详详细细得一条条说清楚,心里特别感动。

        吴秀才是真的把他当做了子侄辈来照看,很多事情,他自己没想到,吴秀才就先替他想了。

        “老师,我家阿爹阿娘也有疑虑,交代我要问问您。”

        “哦?是何事?”

        “家中从未有人参加过科举,所以对于考场上要准备什么,都不太清楚。”

        “这个确实要紧。县试通常考三场,考场设在县衙大堂,每一场当天就能出来,不需要留宿。

        所以,你只要带中午一顿的吃食,和笔墨纸砚就可以。注意砚台不能过厚,毛笔的笔管必须镂空,带的吃食也带些干的不易变质的,免得吃坏了肚子。”

        “另外,院试……”

        书房内的交谈声仍在继续,墙外的修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晃,仿佛也在用心倾听一样。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96807430/163850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