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落日余晖。
小笨笨的春天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一抹夕阳映照在富丽堂皇的院落中,年轻的青年正挥舞着手中的大刀,背影落在地上是那么的英俊潇洒,这时的李忱不会想到未来的人生就要改变。
傍晚,太阳已经靠近西山,那余晖犹如绚丽的色彩仍旧照耀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许久,他可能是累了、倦了,终于恋恋不舍的缓缓落下,慢慢的散去光芒,融入这无穷尽的黑暗中,留下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这是大楚王朝元光十年。
在这片光辉普照的广袤大地上已经存在了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楚王朝,此时就如迟暮的老人一般,渐渐地弯下了腰,再也直不起来。他的威严、光芒依旧笼罩在他亿万子民身上,但是带来的不再是无尽的荣光,不再是美满幸福,不再是安居乐业,而是无边际的苦难,无穷尽的心酸。
元光十年五月十五日。帝国北部河东镇代州雁门关。
雁门关古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它坐落于雁门山上依山傍险,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东西山岩峭拔、盘旋崎岖。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
昔日的雁门关雄伟险峻、气势磅礴,它坐落在那里南望帝国,犹如天兵神将护佑着他的子民,免遭铁蹄蹂躏,免遭生灵涂炭。
雁门关,这个帝国的边防重镇,亦是帝国北部边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而今,连年的战乱使得雁门关不负盛名,城中人烟稀少、门庭雀落,没有一丝丝的生机。以往城中各国、各民族频繁往来的商旅、驼队,熙熙攘攘的马市都已经在战乱中消失殆尽,繁华也随之而去。
雁门关仅剩的军事防御作用也变得摇摇欲坠,它没有了往日的墙坚城固,有的只是没落、破败不堪。关城正北的山岗上驻军的营房错错落落,东南练兵的校场上一队队的军士迈着稀稀落落的步伐,有气无力的喊着口号懒散的操练着,或者准确的说是东倒西歪的休息着,没有了军阵的威严、肃杀、不可侵犯,有的只是一群散兵游勇。
军士的身影给这座千年古关带来些许的生机,彰显雁门关的存在仍旧有意义。是的,无论是曾经还是如今这座关城仍旧是帝国的依靠、助手,是帮助守护帝国北部边疆,防范贼寇入侵保护帝国子民的重要屏障。
纵然,频繁的战乱,让这座千年古关在须臾间遭受了无尽的打击、毁坏,但这改变不了它的归属,它是大楚帝国的坚固屏障,永远巍峨的屹立在帝国北部边境,继续抵抗着北部游牧民族的摧残、蹂躏,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守护着这个它保护了几百年的亿万子民。
在这个动乱不堪的年代,雁门关城内的居民是最可怜的,他们不是战死疆场就是遭受侵略掠夺。他们的家园已经损坏严重,他们是刀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不是被屠戮殆尽、供人享用,就是面临胡虏的烧杀劫掠、抢粮抢衣、抢妻夺子,这是黑暗的时刻,这是痛的让人窒息的年代。
关内昔日的耕田劳作、自给自足、妻贤子孝的生活,随着战乱的发生早已化作灰影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为了生计,城中的百姓在犹豫、在观望,是心怀希望继续坚守着破败的家园,还是狠下决心逃离这片祖祖辈辈生活了千年之久的故园,奔向不确定的远方。
可是如今,心中的希望能实现吗?幸运的话,他们可以寻找到一片安居乐业之地;不幸的话,他们也只是这沧海一粟,在这茫茫征途中艰难的挣扎这一段时间。
元光十年六月十八日。帝国东部卢青镇治府青州城。
青州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自建城以来便是帝国东部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州是大楚朝开国皇帝楚太祖的封赏之地,在这里楚太祖治国理政的卓越才能开始显现,在这里楚太祖获得了天下臣民的认可。
青州是楚太祖在乱世中起兵匡扶天下正义、征战天下,开创盛世繁华、伟大王朝的龙兴之地。
自大楚建国以来,青州的政治地位在大楚王朝特然独立,为了彰显朝廷对青州的重视,为了继续笼络青州本地的门阀贵族,为了获得青州源源不断的政治支持,青州府的最高长官一直由大楚朝的亲王直接担任。
基于此,在大楚朝二百多年的时间中,无数出身寒门的文人能士,无数底蕴雄厚的贵族子弟,源源不断的从青州进京为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待,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势力集团。
在农耕社会,拥有丰富的粮食,就犹如手握利器可以目空一切。青州正是基于独特的地形地势,成就了在大楚朝超然的地位。青州居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既有黄河冲积平原,又有广袤的沿海滩涂。青州垦殖历史悠久,熟化程度高,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产量极高粮食富足,百姓生活丰富多彩。
如今,物产丰饶、农耕发达、生活幸福的青州城却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城内人烟稀少、饿殍满地、百业凋敝、惨不忍睹。青州利用其丰富的河流资源和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历经多年与朝鲜半岛、日本半岛建立的紧密的对外贸易已迅速衰落。青州城内曾经繁荣的商业,为接待阿拉伯、波斯、回族等各国各族商户而遍地开花的客栈、酒楼等场所,已经人去楼空不再繁华。
青州城外,曾经官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商旅许久未再出现,一片萧瑟没有生机,有的只是骑着战马飞奔而过的军队。
城外广阔肥沃的能够产出无数粮食的田地中,只有稀少的老农在田间耕种,本是成熟收获的季节,现在只有零零散散的农作物傲然挺立其中,似乎在诉说这片土地曾经的荣耀,可惜战乱毁灭了一切,成片的肥沃土地闲置没有耕种,无比的荒凉与孤独。
田中的老农抬起头任凭额头的汗水滴落田间,浑浊的双眼空洞的看着远方,许久沉重的叹了口气,这苦难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啊。不知是汗水还是眼泪混杂在一起,顺着老农那干瘪的脸庞缓缓滑落下来。
元光十年八月十五日。帝国南部淮南镇治府扬州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深情体贴的离别,见证了一个繁华时代中的繁华城市--扬州。扬州作为帝国最为重要的经济中心,维系着帝国的繁荣,是大楚历朝中举足重要的城市。
大楚王朝历代皇帝,在政事上无论是精明强干还是昏庸无能,但都对扬州额外关注。为了维系帝国命脉,巩固扬州的繁华,帝国历代皇帝都不约而同的兴修水利,使扬州天然的地理优势得到稳定充分的发挥。
得天得厚的优势条件,使扬州的水稻田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仅是水稻种植,麦稻禾、鱼虾蟹丰饶,桑麻茶竹种植也是充足,与之相应的鱼加工业、纺织业、制茶叶、编织业、制药业等下游产业更是迅猛发展,在当时帝国境内基本都处于遥遥领先水平。
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扬州商业经济迅猛发展。有甚者称扬州:“俗尚商贾,不事农业。”自大楚王朝立国以来,北方经济重心逐步向南方移动,扬州城利用长江航运及大运河的丰富水运条件,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垫定成为南方的经济中心。
不仅是扬州本地盛产的物资,帝国其余各镇的物资也通过发达的水运集中于扬州,然后装船北运。从扬州运输的物品种类繁多,有军器、木器、漆器、玉器、铜器、造纸、印刷、制茶等等,扬州凭借如此条件一跃成为大楚当时著名的货运物品集散地,极大的促进了扬州的商业经济发展,成为帝国财税收入的稳定来源。
夜晚的扬州城内车水马龙,小秦淮河畔,红灯高悬、薰风袭人。当漫步在河边时,迎面而来便能直接感受到两岸商户的欣欣向荣,处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河中各种画舫络绎不绝穿梭而过,或是才子佳人,莺歌笑语;或是三五书生,对酒当歌,好不快活。
“扬州繁华以盐盛”。扬州有丰饶的海盐资源,扬州百姓多以煮盐为业,盐业的兴盛,带动、促进了扬州城市的快速发展。盐业的发展也为帝国军事活动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持,是帝国维持强大军队的经济支柱。帝国中后期的粮食、赋税源源不断的从扬州向京师输送,维系着大楚王朝这艘庞大的巨轮在历史的海洋中不断向前行进。
长江水运和大运河码头各种货运船只,南来北往繁忙无比,正是这发达的航运养活了无数依水而生、靠船而活的河帮工人。在忙碌的码头上,形形色色的河帮工人穿梭其中吆五喝六,辛苦的哼唱着、劳作着,不厌其烦。
深夜,喧闹后的扬州河畔则是另一番景象,船户和河帮苦工小心的躲过官方的检查,利用回来时的空船悄悄夹带装运食盐等货物。偷运私盐这是官方所禁止、严厉打击的,船户和河帮苦工通力合作,紧张有序的从一艘艘小船上卸下偷偷运来的私盐,然后迅速的没入深沉的夜色中。
为了卑微的生活,为了这艰苦的生计,船户和河帮苦工只能铤而走险,冒着被杀头抄家的危险结伙成队,进行着危险却又充满暴利的贩盐。
元光十年九月初九。帝国中部重镇陪都永宁城。
永宁城南对伊阙,北倚砀山,东逾果河,伊水横贯其间。这种依山傍水、据险而俯视天下的重要格局是都城京师所无法比拟的。自大楚中世以来随着王朝的繁荣强大,又有国库充足财力的支持,帝国皇帝已不满足于京师的破败、老旧,逐步放弃勤俭节约的治国方政,耗费巨额人力、物力、财力,修建新的都城永宁城。
自此帝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双都城格局。历经多年,陪都永宁得到了迅猛发展。不论是都城京师还是陪都永宁,在王朝的政治格局上却是形成了彼此无法替代的局面。
陪都永宁城在帝国最强大的时候择址修建,新建的永宁城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宫城、皇城富丽堂皇,道路整齐有序,平坦宽阔。在设计永宁城时,大楚皇帝果断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方式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采用全新的城市理念,使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让这座城市别具风韵,更具有皇家威严。
永宁城作为帝国皇室的龙兴之地,凭借优厚的政治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逐步发展成为超越京师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随着大运河的日益繁忙,形成了以永宁为中心,西到京师,东至青州,南达淮扬,北抵河东的四通发达的陆路、水运格局。
交通的便利,使得永宁自建城以来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永宁城内人满为患,繁华无比,一跃成为当时极度繁荣的国际贸易大都市。永宁城不仅有帝国大量的从事商业活动的商贩充斥其中,还有许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外国商人慕名而来互通经商。
永宁依托发达如网的漕运渠道,结合陆运、水运不断将帝国各地重要的粮食、食盐等战略储备物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永宁,储藏在附近,由驻扎着的数量庞大的军队看守护卫,这是帝国的命脉,不容有失。
大楚王朝能够坐拥天下的得力依靠,除了青州附近的门阀贵族支持外,更是依仗永宁刘姓皇族自身所构建的根深蒂固的军事集团,集团中所主要依靠的豪强武力、士族、民众的政治信仰均在永宁。
为了笼络卢青、淮南等镇的文人学士,大楚王朝在陪都永宁城专设考场,举行全国性的规模大的科举考试,每次考试都聚集了大批赶考的士子,因此政治文化上永宁城的地位极其崇高,使得永宁城成为全国文学士子入官为仕的心中向往之地。
这是大楚王朝,一个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两百余年之久的伟大帝国,这里显现的只是他的一隅:既有饱经战乱,民不聊生,充斥着没落与破败;也有车水马龙,歌舞升平,弥漫着繁华与强大。
是的,帝国老了,犹如落日余晖,他再也经不起任何的动乱。可事与愿违,一场足以颠覆王朝的危机正在酝酿,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宿命将要改变。
无论如何,历史的尽头,帝国的繁华与破败终究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98648136/177680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