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语言到远方 > 第五十七节: 关于民族与民族文化的论证

第五十七节: 关于民族与民族文化的论证


关于民族与民族文化的特殊论证

  

      《一》鹏鸣关于文化起源与民族起源的特殊论证

    有时侯,我们经常做这样的比喻,民族的记忆就是文化的记忆。可是,我们在论证它们之间比例关系的时候,有一点却始终没有推向思考进程的问题是,到底是民族记忆大于文化记忆还是小于文化记忆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的推理过程是,因为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民族诞生以后才产生的物质,所以,我们经常接受的信息与观点是民族是主体,文化是客体。反过来,文化又以某种意义的理性去描述去总结去修正该民族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或者说发展前景。从平面的逻辑性思考来判断,这点是似乎是合乎逻辑吻合逻辑特征的结论与关系。

  但是,到底是先有民族还是先有文化呢?民族的起源在哪里,该民族文化的起源又在哪里?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当中曾经有过复杂的论证。但是,作者没有考虑到的是,一个民族诞生之前,到底是否存在着一个理论性的指导呢?因此,鹏鸣的《一个古老民族的记忆库》引导与启发我们在讨论民族与文化关系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如果不承认民族诞生之前就存在着一个关于部落内部的文化认识体系与存在体系的话,那么很明显这一民族的诞生应该只表现在某种意义上的盲目性。所以,鹏鸣在无法确立这一论证的情形之下,用后来的现状来推导出民族整体的记忆。这一记忆的形容非常智慧。因为他明显的表达了民族诞生的文化启蒙说,也就是说,当一个民族在整理该民族记忆的时候,也一定程度包涵着该民族起源之前的记忆。而当这种纯粹民族的雏形刚刚建立的时候,必然规律就是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文化概念去引路该民族后来的一切发展过程。

  如果说,一个民族的诞生仅仅只是以盲目的形式出现的话,那么,群族记忆的概念就会被否定或忽视。因为一个民族的诞生,并不是由个人意识所决定的结果,而是由整个部落的群体意识决定的结果——所以,问题就得到了证实:我们可以肯定的将这种群体意识导入文化的层面进行讨论。因为群体性的交流。必然是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的过程。而在这么一个被确认的交流概念或过程当中,因为其中包涵着对该部落以往经验的总结与提取,同时又包括着某种意义的书面交流与语言交流,所以,文化早期于民族诞生的推论成立。如果我们不能够承认这点存在的话,那么就无法解释一个民族共同的信仰,向心力及其凝聚力的形成。

  而鹏铭在论证这一关系时,并没有将问题复杂化,而是简单扼要的使用一个驯鹰事件就完成了这一极其复杂的证明工作任务:驯鹰是哈萨克族最古老的文化之一,鹰被称为“蓝天上最终的猎手”,文化馆特为猎鹰设一个独立的展厅。进门是明代宫廷画家殷偕的巨幅《海青击鹄图》仿制品,厅内依次展示驯鹰的细节、猎鹰狩猎的极为生动的过程,并有中国大陆驯鹰人和驯鹰文化分布情况的文字介绍。我对鹰颇有兴趣,所以看得很仔细。——所以,很明显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几乎是超越平常的文化论证:即驯鹰作为哈萨克族最古老的生活方式及其生产方式或者说是娱乐方针,它只能形成于该民族诞生之前,而不是诞生之后。

《二》鹏鸣关于中华民族整体向心力的辩证论证

  鹏鸣在散文《一个古老民族的记忆库》不单只是以单纯的论证哈萨克族的文化背景及其传统文化,而是站在全民族意义的高度,巧妙的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风俗包括对于自然之物的信仰方面与整个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有机结合,从而完成了这一宏观命题的论证。而同样,鹏鸣在进行类似论证的时候,并没有以所谓高层的理论体系作为出发点去进行某种意义高屋建瓴似的论证,而是极其巧妙的从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展开这一复杂命题的论证。

    他在散文中的论证过程与论证方式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描绘:大厅的东面有3个展厅,民族首饰展厅中展出了许多哈萨克族样式繁多品种各异的首饰,这些首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显示了极有特色的草原文化,首饰的造型大多为植物花形和草形。有一种燕窝造型的首饰盒很有意思。燕子被哈萨克族视为吉祥鸟,燕子进家,就预示着有喜事光临。哈萨克族有准备搬家的,如果家中小燕子还没有长大,不能离开燕窝,主人就会等小燕子会飞了才离开。这种首饰盒造型会勾起许多哈萨克族老人美好的回忆。

            另外还有乐器木雕展区和刺绣毡烫画展区,展品不多,据说已经计划征集和增添新的展品。

            体验区方便了游客近距离地和哈萨克民俗文化接触,通过亲身体验,更真实地增加对哈萨克民族的了解,增进各民族之间更加和谐的感情。

  其中的“首饰的造型大多为植物花形和草形。有一种燕窝造型的首饰盒很有意思。燕子被哈萨克族视为吉祥鸟,燕子进家,就预示着有喜事光临。哈萨克族有准备搬家的,如果家中小燕子还没有长大,不能离开燕窝,主人就会等小燕子会飞”等感人肺腑的人间情感与大自然的生物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对于燕子的某种意义的情感崇拜。而关于燕子的演绎,实际上非常形象化的证明了哈萨克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共同的民族习俗:无论春夏秋冬,汉族人民和包括哈萨克族人民在内的56个兄弟民族,都为燕子留一扇门窗的自然情节。这些文化元素,有力的证明了整个中华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存在依据。另外,这种世界人民大同的意识也同时存在与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当中:大厅东墙用哈萨克、汉、英三种文字对哈萨克民族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哈萨克族分布情况、历史简介、部落系谱、信仰、医药卫生、文学、文字、节日等。另外还有历史名人展示介绍。

《三》鹏鸣关于中华民族文化永恒的论证

    鹏鸣这一关于民族与民族文化的特殊论证原则立场,还出色的体现在关于整个中华民族关于对民族文化永恒的自信心及其充满希望的情绪。鹏鸣的散文《一个古老民族的记忆库》从整体来看,其实是一个关于中华民族文化平面式图解的优秀文化论文。而这种论文的结构则是属于经验回顾式的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规范来说,就是递进式论文文体。

    1,民族文化永恒性的体现:“时间跨越3万年”

    厅西面的门楣上刻着苍劲的“时间跨越3万年”的字样。第一间房是草原文化展,有亚洲和欧洲的两个草原造型,酷似浮云,契合了哈萨克族对雨的希冀。房间从东到西的墙壁上是岩画复制品,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地所发现的与哈萨克族有关的岩画,真是丰富多彩。旁边的衣食展厅,展示的是哈萨克族服饰、美食及用具,仔细观看,很有意思。

            

  2,民族文化迁徙性的体现:  迁徙之路

    迁徙之路展厅头顶的灯为车轮造型,墙壁的画从春牧场开始,四季转场尽收眼底,有驼帮、接风风俗、临时休整等场景。展厅表现夏牧场的内容最为丰富生动,充分展示了哈萨克牧民在这个最快乐、最安逸的放牧时段的生活场景。在这个季节里,哈萨克男人们一起举行马上拾银圆、叼羊、赛马等活动;女人们则擀羊毛毡、绣花毯、做芨芨草围帘。

      3,民族文化大同的体现:功筑民族复兴

      每遇到本民族的重要节日或结婚庆典,就会有热闹非凡、情趣充溢的男女阿肯弹唱或阿依特斯对唱。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有47个民族生活在这片热土之上,因此,我们在解说各民族特点的同时,必须不能不强调各民族大家庭的共性。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富强。

            

    我们各民族首先应该有相互之间的最基本的了解,了解是前提和基础,有了基本的相互了解才能进一步理解,理解之后才会有团结。我想,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从散文《一个古老民族的记忆库》的叙述结构来看,首先叙述了哈萨克牧民的精神层面,然后叙述了哈萨克牧民的生产方式及其生活方式,其三是重点突出了中华民族向心力形成的文化核心框架。总之,鹏鸣的文学思想,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全球性想象共同体之下的文化思考,文明思考。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散文体论文。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9220356/814067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