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一以贯之的信念,为何如此重要
孙科炎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将信将疑不是一件好事。彭德怀说:“六神不定,输个干净。”你对员工的态度如果是将信将疑,那还不如不信。
3.1 主题案例:普通员工的成功蜕变
有一个学习理工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由于学校名气不大,且没有工作经验,一直没有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才参加了一个公司的面试,并获得了一份销售工作。
然而,在这家公司,他虽然勤勤恳恳地做了大半年,但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而且还一连搞砸了几个大项目。这让他对自己非常失望,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销售工作。于是,他来到总经理办公室,惭愧地说,他可能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想要辞职。
当了解他的辞职原因之后,这个总经理说:“安心去做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那时,如果你还想走,我也不会留你。”
这些话,让年轻人觉得老板是信任自己的,便想做出一两件像样的事再走。于是,他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重新投入工作。与之前所不同的是,他不再战战兢兢,而是对工作多了一些冷静和思考。
如此,又过了一年,已经连续七个月在公司销售排行榜中高居榜首的年轻人,带着自信和从容再次走进了总经理的办公室。所不同是,他不是来辞职的,而是想知道老板为什么在一年前要挽留他。
“因为,我比你更不甘心,”总经理的回答完全出乎年轻人的预料,“记得当初招聘时,公司收下几百份应聘材料,我亲自面试了几十人,但最后只录用了你一个。既然你能在面试中得到我的认可,那么也一定有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客户的认可。虽然你之后的表现并不好,但我还是认为自己没有看错人。我始终认为你前期的失败只是因为缺少的机会和时间。所以,我给你时间,等你做好。不管等多久,只要你坚持做下去,我就可以证明自己没有看错。现在,事实就是跟我想得一样,我没有看错人。”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员工在工作上能否取得成绩,管理者的信念是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因素。
3.2 心理分析:验证性偏见
对于很多员工,我们无不是抱着“我相信他,他能做好”的信念与之开始建立关系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这个信念通常不是很坚定。
只要在任何一个考察时期,发现他们并没有做出与我们期望一致的成绩,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大脑里种下“我可能看错了”或者“他让我失望了”的种子,并在之后的时间里,不断地给这颗种子除草浇水,助其成长。最后,在万般无奈之后,让他们离开。
这个过程,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是却是一种偏见——验证性偏见。
所谓验证性偏见,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与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信念错误相比,人们更愿意寻找证明他们是对的。因为人们一旦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信念、想法、观点,就会对能验证其观点的信息敏感,相应地,对能够证明其观点错误的信息就会迟钝、忽视。
比如,如果我们赞同某个方案(尤其是自己提出的方案),就会举出众多理由——数据的、图片的、事实的、分析的等,来不断支持该方案,以使其看起来越来越正确;如果认为哪个员工做不好本分工作,就会下意识的关注其工作中的负面信息,从而证明他确实做好本分工作,从而对他越来越轻视。
当然,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所以,对于任何一名员工,我们都应该坚定对他们的信念,不能随便因为一件事而对他们的能力或是态度产生质疑。因为一旦如此,事情就会脱离轨道,朝着与我们最初的愿望相背离的方向前进。
3.3 管理要求:评价,要基于客观事实
坚定对员工的信念,就需要在对他们作出与先前不一致的评价时,基于客观事实,理性思考,不对他们产生偏见。
如此,你至少需要到以下两点。
(1)依据事实,而不是他人的主观看法
有时候,其他人的看法会影响我们对员工的评价。
试着想想这样一种情况:
如果你是一个部门主管,你觉得一个下属的工作做得不错,认为他是一个好员工。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你听到了其他员工在说这个下属的“坏话”,说他经常在工作时间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那么,你还会坚持你的评价吗?
很多管理者面对这种情况时,即使没有附和其他人的看法,也动摇自己的看法。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此提出来,并不是说他人的看法都是不可信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是有道理的。不过,一个事实是,有时候,他人的看法是主观的、有偏见的。虽然说“无风不起浪”,但对于这样的看法,我们还是不能够借鉴。
所以,只要你是依据做出的判断,那么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都不应该让他人影响你的看法,随意更改你的决定。
(2)不要受近因效应的影响
如果一个员工最近的表现让你失望,你可能会就怀疑他的能力。这是常见的,但也是一种偏见——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这样一种现象:近期的结果会成为人们判断事物的依据。这种现象在日常工作中极为普遍。
比如,一位新入职的销售员在入职后的第一个月就成功签下几个订单,他的上司便认为他是一个有潜力的人,对他非常欣赏,不但提前给他转正,还对他寄予了厚望;但在之后的一个月里,这个销售员连一个订单都没有签到,这让上司开始猜疑他的能力可能不怎么样;在第三个月,销售员依然没有签下几个订单,这个上司就开始认为他是不合格的,打算将他开除。殊不知,按照公司的规定,三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而在这个考核周期内,这个销售员的成绩其实不差。
我们需要谨慎,要从整体上客观地评价员工的表现,不要受近因效应的影响。
3.4 行动要领:传递你的信任和期望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任用一名员工,就应该相信他的能力,并且用行动把这种积极的期望传递出来。这种感情和希望的诱导,能使下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进而发挥其潜力。
(1)在他即将开始的时候,告诉他你的信任和期望
如果你相信你的员工能够做好,那么他们很可能就真的能够做好。而如果你相信他们,请你让他们知道。因为你的鼓励可以像能量饮料一样鼓舞他们的士气。
要知道,人的本性是厌恶后悔、厌恶失败的。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只愿意做自己已经熟悉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的员工这么做了,那么你的团队也就没有进步的可能了。所以,你需要引导你的员工,让他们有所改变,让他们尝试去接受挑战。
当然,这并不容易。他们需要与那些根深蒂固的习惯与思维作斗争。而在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会感到不安、焦虑。这个时候,你的引导就会变得非常重要——你可以要大声地告诉他们,或者是递给他一张小纸条,或者给他写一封长长的邮件。总之,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都要让他们知道,你客观地评价过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做好,希望他们能够突破自己内心的阻碍,取得成功。
(2)一旦他开始,在他完成之前,不要干涉他
最初的鼓励很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是你的行动。如果你能在他行动的时候,给他足够的控制权,不要干涉他,就可以让他确定你的信任是真心实意的,并努力用你期望的结果来回报你。
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任联想CEO之初,社会各界都对杨元庆的能力有些怀疑,但是柳传志却非常信任杨元庆,无论被人怎么怀疑杨元庆的能力,柳传志都恪守董事局主席的职责,坚决不干涉杨元庆负责的事情。后来,联想在杨元庆的带领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所以,一旦他开始,在他完成之前,你所应该做的,是等待结果,而不是对他的所言所行指手画脚。
当然,等待结果和不干涉,并不意味着你要对他不理不睬。事实上,你还需要时时地关注他。记得,是关注,不是监督。关注,是像一个母亲关注他的孩子一样,关注他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你千万不能将关注变成监督,不能像狱警监督囚犯一样,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5507/110257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