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好员工是夸出来的 > 第四节 帮他找到做一个好员工的感觉

第四节 帮他找到做一个好员工的感觉


罗马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过的:“对所有的人来说,思想和行为都源于一个出处,这个出处就感觉。”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拥有好员工的感觉,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好员工。

        4.1  主题案例:人才成长计划

        周涛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为了给公司的高层注入新鲜血液,他决定亲自培养出一个人才。

        首先,他亲自挑选了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并把他任命为自己的助理。

        之后,他就开始当着很多老员工的面给他布置高难度的任务。而在布置任务之前,他会亲自把任务都处理得差不多。因此,这个助理表面上接受的是最困难的工作,其实只不过去办办手续而已。

        最后,每当助理完成任务时,周涛都会在公开场合赞美一番,比如“这件事很复杂呢,你竟然这么快就做好了?嗯,还做得不错!”而得到这个年轻的助理竟然完成了任务,老员工们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佩服的神情。这些都让助理感觉到自己的潜力是无穷的,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提高。

        后来,随着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这个助理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开始有勇气尝试更多的挑战。所以,仅仅入职半年,他的工作能力、交际水平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因此被提升为公司的副经理。

        这个成长计划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骗局。但却是真实的,而且有道理的。其关键部分就在于“人才的感觉”。

        4.2  心理分析:人才感觉是人才的根本

        可以说,在以上案例中,总经理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他的助理产生“人才”的感觉。

        一个员工是否是人才,不是你说了算,而是他自己说了算。

        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指出,人的内在感觉经验系统,一方面是建立在他人的(外在的)评价之上的;另一方面则是他自己对这种外在评价的主观判断。这就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所依据的并不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而是我们认为的别人的评价。这也意味着,当我们认为自己平庸的时候,如果别人说我们是出色的,那么我们也会不认同;相反,只要我们认为自己是出色的,那么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会相信自己是出色的。

        让员工感觉自己是出色,是一个人才,是一位好员工,所依据的就是这个道理。

        4.3  管理要求:必要时,悄悄为他扫除障碍

        一个人的自信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成就中慢慢积累的。成功的次数越多,人越自信。这个道理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明白。

        然而,大多数人的成长之路是不平坦的,会遇到挫折,会沮丧,会中途放弃,结果当然是失败。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却会让人对未来更加迷茫,对自己的能力更加没有信心……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个员工若是进入这个循环中,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他不会成为我们期望的好员工。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在暗地里做一些行动,悄悄帮他们扫除一些障碍,让他们的成功来得更容易一些。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你并不需要清除所有员工遇到的所有障碍。一个事实是,人是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成长的,成长没有捷径。所以,你帮助员工扫除障碍的行为,只能针对需要的人,在必要的时候行动。

        (1)对新入职的员工给予引导式的帮助

        新员工,是每个管理者在带队伍时都会遇到的。他们的特点是业务不熟练,对公司、团队成员以及工作方法都比较陌生,通常不能很快就为公司创造利出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无能的。

        其实,对于大多数新员工,在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都会把它当成一个起点,都是有抱负的,都是希望学到东西、做出成绩的。但在实际情况中,他们可能常常力不从心,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工作。这其实不是他们的能力问题,而是对于上司的意图没有切实领会,对工作重点也没有充分理解。可以说,他们做不好,只是因为没有方法和技巧。这时,如果管理者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可能就会感觉孤立无援。这种心态下,若是找到了方法,解决了问题还好;否则,他们就会泄气,对公司、工作、管理者以及他自己都失去信心。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给他们树立信心,方法就是给予引导式的帮助。

        比如,你给一个新员工交待一项任务,给他的期限是一个星期。那么,你不能在一个星期后再检查。你需要在第一天就检查。如果觉得他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在旁边静静地观看着就好;如果感觉他的方向错了,那么就可以在他面前无意中提出一个建议,然后问他有什么想法。如此,他会在你的引导下向你期望的方向前进。

        记住,对于新员工,斥责和批评真的没多大用处。因为它只能让他们停止错误的行为,而不能让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

        (2)对挑战新项目的老员工给予点拨式的帮助

        一个公司要生存下来,安于现状、固步自封是不可行的。然而,安于现状是人的一种本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非环境逼迫,否则是不愿意接受新挑战的。毕竟,每一个挑战都有失败的可能性。而失败的结果,则可能会让人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后悔、泄气的情绪,不敢再面对之后的挑战。

        所以,对于接受新挑战的老员工,我们也要进行适当的帮助——点拨式的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强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你可以这么做:在新任务分配之前,就把任务根据难易程度分成几个小任务,并做好几个关键的、难度较大的小任务。之后,你可以让员工从较为简单的地方着手,让他轻易获得良好的结果,并对他的工作能力给予赞赏;然后在他信心十足的时候,再让他去做一个相同难度的小任务,并告诉他,这个任务的难度稍大一些(当然,这是谎言),但你相信他能做好。由于难度不大,他可能会轻易完成,所以就会进一步增长信心。这时,你就可以逐步地提高他的工作难度了……当他把全部任务都完成时,告诉他整个秘密,以便他在之后的工作也可以以此来增强挑战的决心。

        以上两点,其实就是在说明,帮助要因人因事。当然,以上两个并不是仅有的需要帮助的员工。具体给什么样的员工多大程度的帮助,你在工作中想必都有自己的总结,自己的看法。

        4.4  行动要领:在他心中种上“好员工”的信念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让一个并不那么出色的员工变得出色,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员工,方法就在于让他相信他是一个好员工。这不光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虽然他的想法我们无法主宰,但是,我们可以在他心中种上“好员工”的信念。

        (1)在他心中播下好员工的种子

        要培植“好员工”的信念,就需要先播下的“好员工”的种子。怎么做呢?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普通职员,没有背景,工作上也没有什么成绩,整天的生活都是浑浑噩噩的。一天,他的朋友带来的一本杂志,上面写道:拿破仑的私生子流落到了美国,并有了儿子,他们也是矮个子,讲着带法国腔的英语……

        朋友说他可能就是杂志上所描述的“拿破仑后代”。当时,这个职员并不知道拿破仑是谁,赶忙到图书馆查看拿破仑的资料,发现拿破仑是一个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的大英雄。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这样一位大英雄的后代,他觉得自己是有潜力的,是不能给祖先丢脸的。于是,他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生活,并学习他认为应该具备的知识。几年后,他竟然成为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

        这个职员当然不是拿破仑的后代。但是,他却在心里种下了一个“我有优秀的基因”的种子,最终将其培育成甜美的果实——成为真正优秀的人。

        如果你有意识地能在你的员工的心中种下这样一颗种子,那么,他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不用担心这个“骗局”会被他识破,遭他厌恶。因为他渴望得到尊重,渴望优越感。

        不过,你的目的并不是制造一个“骗局”,而是培养出真正的好员工。所以,你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做一步——拿证据告诉他,他有资格当一个好员工。

        (2)拿证据告诉他:他有资格当好员工

        拿什么证据呢?

        赏识教育倡导者的周弘为了让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拥有自信,便告诉她,她是海伦·凯勒转世,是一个天才。而为了强化她是天才的感觉,他在女儿的书桌上,放了一张美国权威的《天才儿童行为表》。每当女儿做出与表上行为一致的行为时,比如,因为看书而耽误了吃饭睡觉,他就会激动地对女儿说:“婷婷,你看,《天才儿童行为表》第一条写的是什么?看书时津津有味,忘记了吃饭睡觉。跟你的行为一模一样。你说你不是天才,那谁是天才?”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女儿的眼睛都会变得亮晶晶的。

        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比如,你可以先了解你的员工最崇拜的伟人或名人是谁,然后了解一下这个人的生平事迹。每当你的员工做出与这个人的行为相近的行为时,就告诉他,他以后一定也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才,因为当初XXX(那个伟人或者名人)也是这么做的,然后根据你对他的期望讲述一些这个人的故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暗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需要坚持做下去,至少,在他对自己是“好员工”的事实再没有丝毫的怀疑、会不自觉地就按照“好员工”的标准思考和行动之前,你不能放弃这种暗示。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5507/110257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