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经济心理学 > 第三节 吉芬商品——下雨天的雨伞为什么比较贵?

第三节 吉芬商品——下雨天的雨伞为什么比较贵?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外面雨下得很大,你着急回家,但你没有带伞,怎么办?你会去楼下买把伞吗?很可能会,但原本20元的伞现在却要28元,你会买吗?

        事实是,很多人和你一样,选择了购买。

        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现象与我们前面所说的供需关系中的需求定理似乎并不相符。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将镜头回放到19世纪的爱尔兰。

        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使得大量的家庭因此陷入了贫苦。由于面包价格太贵,只有当时的贵族才吃得起,所以,普通的爱尔兰农民主要以土豆为食。这一年,土豆歉收,价格上涨,但是农民们对土豆的需求量不降反而大增。根据需求定理,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应该下降才对。前面的这一反常现象被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首先发现,并称之为“吉芬之谜”。

        后来,经济学家们发现,在不同时期的灾荒中,都发生过这种类似的现象,即低档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现象。于是,人们就将具有这种现象的低档物品统称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物品,被经济学家们视为需求定理的一个例外。一种商品要成为吉芬商品,在不考虑消费者收入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必须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1.该种商品为低档物品,通常是低档的生活必需品

        经济学中将商品主要分为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两大类,低档商品尤其是必要的生活品,对于一个购买力有限的家庭或个人而言,是维持生命与生活的基本用品。就像“吉芬之谜”中的土豆,它们是爱尔兰农民餐桌上的主食,与农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再比如抢盐风波中的碘盐,也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品。总之,这类商品一般价格不高,但需求量大,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该种商品没有可替代的物品

        某种商品要成为吉芬商品,除了具备低档生活必需品这一条件外,还要具有别无其他替代品的条件。所谓替代品就是人们不吃面包,可以用土豆替代,那么,土豆就是面包的替代品。爱尔兰农民因为贫穷,吃不起较贵的面包,只能吃便宜的土豆,而当时土豆已无法被更便宜的东西随替代,因此,当土豆的价格上升,农民们为了生存,别无选择,不得不大量购买土豆,以防连土豆都没得吃。

        当一种商品同时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后,它就成了“吉芬商品”。“吉芬商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上涨反而会刺激需求量的增加。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再来分析下雨伞事件。由于下雨时雨伞是人们的必要工具,价格一般也较低,属于低档物品,加上它没有什么替代品,因此当下雨时,人们不得不使用遮雨工具时,便造成了雨伞需求量的大增,甚至出现了即使高价也购买的现象。

        非典时期,同样是日常生活用品的醋,一夜之间价格上涨了数倍,其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长。也可以作为特定时期“吉芬商品”的典型。一般而言,吉芬商品通常是特殊时期的一些生活必需物品,如灾荒时期的土豆、抢盐风潮中的食盐等。但是,现在市场上一些投机炒作中的日常食品,如“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也表现出了吉芬商品的特性。

        因此,相关部门对于吉芬商品的涨价现象,一般都会密切关注。尤其要防止对对日常生活必需品进行的投机炒作。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5862/114810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