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这些日子,如果不下雨,太阳底下就分明热起来了。觉得立夏就好像是向春天立了字据,一口气要把春尾的日子全借到热天里头。春天那个短跑健将,就一段短短的时光,还非要跑得飞快,好像就是为了赢点花朵离场。叶啊果啊,都留于夏。

  于是词人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写下这一名句的词人叫蒋捷。南宋离乱,蒙元南下,他出生在苏州边上的宜兴。宜兴是江南陶都。陶出于土,但经名家琢磨锻炼,浴火涅槃,精工成器。蒋捷生于一个王朝的末世,在煌煌宋词名家里可能排不上第一阵营,但他的字里闪烁着光阴的风情与品性。他的成名作,首推的就是《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因为末句太过流传,他后来还得了个雅号叫“樱桃进士”。写这首词的那日,也是一个江南晚春初夏的日子。想来那太湖轻舟上的词人,也和你我如今一样,满目春瘦夏长。“夏”这个字,在古义就是“大”的意思。所以“立夏”二字的本义,就是说春天播种的作物已经直立长大。是的,花的锦帆已落,万物葱茏如潮涨,人如扁舟时光如水长东,诗人他看见那停不下来的时光。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国自古尊天,天行四季,每逢换季,从天子到天下苍生都要依循古礼,敬天爱人,举行非常隆重的仪式。

  《礼记》载:立夏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从都城的南门出,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要穿朱色的礼服,配戴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迎夏回宫,帝王要在“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窖藏的,也来自天地。帝王作为天子,在立夏之日凿冰赐给百官,是分享天赐。

  在民间,立夏这一天也是要备上隆重的筵席,尤其在江南。毕竟江南春早,万物春生夏长,四季鲜明,立夏近则春光远。所以这一日这一宴,在江南叫“饯春”。

  明媚春光曾以大好的模样相伴人间,无论天子与苍生,春色公平,旖旎于每个人的眼前。它去了,是应备酒食清欢,如送妙人儿去,算作饯行。

  古诗《立夏》中有句:“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樱笋代指春末的时令蔬果。在鱼米之乡、风物丰饶的苏州,“饯春”的餐桌上自然是要“阔气”些。所谓“立夏见三新”,三新是指“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天地。在苏州的常熟地区,尝新的食物就更为丰盛,要有“九荤十三素”。九荤为“鲫鱼、鲚鱼、咸鱼、咸蛋、螺蛳、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从这一桌古法的时令来看,苏州的先人们为春饯行,是赤诚的。春予我万物生,我以所获回馈春。

  时光向前,我们的活法就是一路抛弃。

  立夏的“饯春”即使在江南里、姑苏地,也正在淡忘。不过,所幸总有人家依旧在立夏日,会用喷香的葱油烹一碗时鲜蚕豆,剥两只流黄的咸鸭蛋;如果还能再染一锅乌米饭,那真是锦心绣口、吐纳春光。

  讲究,不是“不将就”,是不辜负。

  立夏——

  小麦扬花、水稻栽插、油菜近熟,年景定局。古人云:“立夏之日,春去远,夏正长。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物至此时,皆长大。”

  原来立夏,是从此长大。

  夏安。大安。

  葱油蚕豆

  【食材】

  鲜蚕豆:500克    小香葱:3根

  油:适量    盐:适量    砂糖:少许

  【做法】

  1.新鲜蚕豆剥去豆荚,小葱洗净,分别切成葱白碎和葱绿碎备用。

  2.烧开一锅水,加入少许盐和油,水开后关火,放入蚕豆略泡2分钟后沥尽水分捞出。

  3.另起油锅,倒入适量油烧热,放入葱白碎和少量葱绿碎,小火熬出葱油。

  4.倒入蚕豆,迅速翻炒让蚕豆均匀沾满葱油,焯过水的蚕豆翻炒时间可以缩短,加入适量盐和砂糖,临出锅前将剩下的葱绿碎全部加入。

  Ray’s番外:吃蚕豆的上海阿爹

  每到吃蚕豆的季节,我总会想起我的上海阿爹。“阿爹”,是外公的胞兄。外公今年已经九十七岁高龄了,如果上海阿爹健在,也是位百岁老人。

  两兄弟生逢乱世,从北京辗转南下,上海阿爹最后就定居在上海。他们那辈老人的遭际,我作为晚生,其实知之甚少。记忆中,上海阿爹就是一个人在上海住着,在记忆里,是个清爽而英俊的老人。

  每年总会在立夏前一周,在外公家见到他,准时地来,拎着简单的换洗衣服。是特地来的,但不是特地来看外公或我们。——他来的由头特别有趣——年复一年的,是在这时节来吃苏州本地产的时鲜蚕豆。

  外地蚕豆永远炒不出苏州地产蚕豆那种清甜香糯的味道来,即使在物流发达的上海滩。至于原因嘛——也许是蚕豆品种,也许是这方水土,也许是此地四时。总之,苏州本地蚕豆是一种情结,只可意会而无法言说。

  上海阿爹认为,苏州本地蚕豆实在金贵得很,一定要现剥现炒现吃。剥出来的豆子遇风就老了一成,遇水又老一成,剥好的豆子要在30分钟内完成进锅热炒,入口品尝,不然就又老一成。三成老去的豆子,就不吃了。

  每次上海阿爹来,外公总是很高兴的安顿哥哥住下,一起等着蚕豆成熟。然后老哥俩去菜市场等相熟的菜贩挑担来,每天不多买,就买刚刚够一餐吃的量。回来汏烧,现剥现炒现吃。外公烧得一手好菜,他认为烹饪最重要的就是火候的把握。像蚕豆这样时令鲜嫩的食材,就更是苛求火候的掌握,才能炒出那份独有的鲜嫩美味。我和外公学习多年,有一份家传心得可以分享。炒蚕豆的火候如果拿捏不准,可以在炒之前稍稍焯下水,水烧开后关火,加少许盐和油,把蚕豆在开水里泡2分钟后捞出再炒,这样做能锁住蚕豆的鲜嫩,即使万一不留神炒过火也不会太影响口感。

  上海阿爹在吃完一个星期的苏州本地蚕豆后,又会回上海去。因为上市一周后,蚕豆就老了。最好的口感,一年就等这七天。

  很多年,上海阿爹来苏州等七天、吃七天蚕豆,就像是我们家一件定时会发生的事。我们作为小辈的,也只当是有个祖辈的老亲戚来串门。后来,上海阿爹辞世。每年本地蚕豆上市季,外公再没有那样热衷去小菜场。

  我们无从确切地知晓,这一对在乱世里相依为命,辗转千余里,将一个家族血脉生生不息衍递的亲兄弟,在远离家乡的少年时代有过怎样相扶北望的忧伤,在立业成家的青壮年时期有过怎样白手兴家的勉励。在历经多少年的春去后,他们是姑苏城寻常巷陌的露天菜场里,两个白发苍苍的买蚕豆的老哥俩。

  那两个星期,他们和儿时一样,就是哥哥弟弟,一桌吃饭,两把藤椅。没有离乱,没有迁徙,没有奔忙。一起等蚕豆在田间熟了,一起等蚕豆在锅中熟了。

  就是至亲,在一起。

  乌米饭

  在苏州,立夏还应该吃一碗饭——乌米饭。

  乌米饭盛行于唐,那时叫“青精饭”,是道家寻求长生的养生食物,作为斋日饵食。它另外还有一个别名叫“青食迅”,“迅”是因为乌米是煮熟过的,加工起来很快。到了宋代,“青精饭”被佛家作为斋食。特别是在农历四月八日浴佛节,佛弟子以乌米饭供佛,称之为“阿弥饭”。

  道家在中国民间又被称为“仙家”。仙与佛,自古是中国人信仰的两重彼岸。那这一碗被仙家与佛家共纳为斋饭的乌米饭,就显得格外宝贵。

  于是到了明代,乌米饭已经成为百姓家在立夏之时祭天祭祖的供奉。明清以后,食用乌米饭,就成为立夏的风俗。

  乌米饭,实质是用植物染色的糯米饭。

  用来染色的植物,古名“南烛叶”,通俗叫法是乌饭树叶。这种树叶煮后会呈紫黑色,用此树叶的汤汁将糯米浸泡半天,再放入木甑里蒸熟,就会得到油亮清香的乌米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研究了乌饭树叶,他认为多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虫叮咬。所以,立夏这一碗乌米饭,也就有了仙家、佛家、医家护佑人们平安如意的美好了。

  【食材】

  乌树叶:500克    圆白糯米:1500克    纯净水:1000毫升小苏打粉:15克

  【做法】

  1.选取新鲜幼嫩的乌树叶,清洗干净,做出的乌米饭会更容易染色。

  2.放入食品料理机内,加清水搅碎;古法是用石臼捣碎萃取汁液,现在改良版,可以直接用家中的食品料理机搅碎叶子。

  3.将乌树叶碎和水倒入一个大锅中,加入15克小苏打粉,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10分钟。不同地方萃取乌树叶汁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把叶子搅碎后取汁,还有一种是把叶子碎加小苏打粉后水煮取汁,苏州地区多用此法。

  4.待水凉后,用筛子滤出乌树叶汁水。

  5.把洗净的圆白糯米泡入乌树叶汁水中,放入冰箱冷藏过夜,浸泡10~12小时。浸泡好的糯米,倒出多余的汁水(水刚刚盖过糯米即可),入锅隔水蒸30分钟左右至全熟,出锅前关火再焖5分钟,即成。

  【Ray’s Tips】

  1.乌米饭的颜色:米泡时泛墨绿色,蒸熟后偏蓝紫色,盛出放凉则变成乌黑色。

  2.乌米饭和白糖更配哦!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81900/287584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