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 第44章 第44章

第44章 第44章


长篇小说《清河乡之变》在《六月》上刚刚连载不久,  内容进行到苏英提出了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说服大队长,  组织清河乡的父老乡亲开会,预备向上级领导提出意见。

        苏葵曾因写过长篇小说《小草青青》而名声大噪,一见是同作者的文章,很多人都立刻来了兴趣。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的心情只为里面的女主人公苏英而起伏。看着她机智果敢,沉着冷静,提出意见,说服大队,只觉得和作者的上一篇文章很有相似之处,都是让他们感到愉快的小说。

        可这样一部小说,  却因为一道政府新发的文件而彻底变了性质。

        如今解散公共食堂一事只是在清河大队试点,  没有推向全国。

        八月二十日,  中央政府下达文件,  正式说明将清河大队作为解散公共食堂的试点,  目前清河大队已经解散,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清河大队?清河乡?还都是解散公共食堂!

        这不就是小说里写的同一件事吗?

        大家只是看个小说,  没想到这个小说写的竟然不是虚构,  而是真的政策!

        许多人坐不住了,  纷纷写信来问,真的有地方已经解散了公共食堂吗?

        解散公共食堂可是大事,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办食堂,  但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解散这中事!

        他们不仅给苏葵寄来了读者来信,询问她文中的清河乡是否和政府提到的清河大队是同一个,还跑到政府部门亲自问,得到了负责人肯定的回答。

        这下全国沸腾了,  公共食堂由来已久,以前也给生产带来了不少好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坏处就出来了,再遇上点灾害减产,那就是更是难过。

        好些人心里都想着要回到以前那中各做各家饭的时候,但或许不敢提,或许声音太小都不了了之。

        没想到现在竟然有地方已经解散了!

        他们有些不懂什么是试点,都想着自家也要像清河大队一样,赶紧解散。

        于是下面的领导收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意见,问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

        有动作快的,已经看到了苗头,赶紧向领导请求,要亲自去清河大队学习试点经验,为将来做准备。

        领导了也纷纷领会到了中央文件的精神,开会讨论过后,向清河大队打了招呼,预备组织去学习考察。

        于是一群浩浩荡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团就来到了清河大队。

        苏葵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正在创作这部小说的结局,还是向书记让人给她递了消息她才知道。

        今天,清河大队来了一队人,他们是隔壁省来的考察学习组。

        韩文昌就是这个学习组的组长,不同于其他学习组是派遣干部来学习,他本人就是隔壁南省的书记。

        江省和南省位置毗邻,路程也非常近,接到文件的时候,他正在下面的农村做考察,就顺路带了一队干事来这里学习。

        他们是第一队来到清河大队学习的。

        他不是跟向书记一样是来暗中调查的,秘书直接说明了身份,说是来学习的,把听到的队员们吓得不轻。

        书记,又是一个书记!他们清河大队这是祖上积什么德了,一下出个大学生,一下来个县长,一下来个书记,要不是现在不让说,他们非得说一句这就是葵花带来的好运气!

        张大婶子们正领着他们往大队里走,就看见了刚刚从县城回来的苏葵。

        苏葵跟大家打招呼,看见一行人她心里了然,礼貌对他们点头。

        她刚刚从县里接到向书记带给她的信,说了最近几天发生的事,告诉她近期会有人到他们这里来学习。

        她待会儿也是要去找苏全福的。

        而队员们看见她,都是一脸敬畏和仰望,说个话都是轻声细语的,仿佛不是在和一个小辈说话,而是在面对一个大人物。

        等苏葵走了,韩文昌好奇了:“那女娃是谁?”

        一说这个那清河大队的人可就来劲了。

        “那是葵花,哦不对,不能喊葵花了,人家是大学生了,考上了京城大学!”

        “你们不是说要学习食堂解散吗,我跟你们说,这主意就是葵花提的!”

        韩文昌惊讶:“是这个女娃?”

        “那可不,书记都表扬她了,还让她上台讲话,报纸上都登了!”

        韩文昌:“等等,你刚才说她考上了京城大学?是获得教育部表彰的那个苏葵吗?”

        韩文昌没看见《江省日报》,但他看见了《华夏日报》啊,上面转载了一则教育新闻,说贺县高中一位班长带领全班同学全部考上了大学。

        就是刚才那个女娃?

        “教育部?对对,好像是教育部,上次那市里的领导说了,要给葵花评个什么教育模范!”

        韩文昌见到苏全福的时候还跟他感叹,说他们大队这个叫苏葵的女同志可真是了不得。

        又是考上京大,又被评为教育模范,还能提出试点解散食堂的好点子,让他们这些大人都感到惭愧,以后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苏全福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领导了,但心里还是忍不住和队员一样感慨,葵花真是给清河大队带来福音了!

        听人夸苏葵,他也是与有荣焉,说起她不仅学习好,脑子灵活主意多,还能写文章挣稿费,全国人民都喜欢她写的小说!

        正说着苏葵,就看见她往这儿走来了。

        韩文昌笑着和苏葵打招呼:“苏葵同志,我们刚才可是听了好一通关于你的事迹啊,听说你还会写小说?”

        苏葵谦虚笑道:“书记,只是几篇拙作,登不得大雅之堂,让您见笑了。”

        这会儿苏全福正带着韩文昌一行人看原来公共食堂的地址,大队里好些人都在这儿看热闹。

        一听苏葵这样说,就有几个人反驳。

        “才不是,葵花写的小说可优秀了,”

        “《小草青青》写得特别好,城里好多人都在看。”

        “对,听人说这本书还出版了,还上了报纸,全国都能看见!”

        连上学的孩子都出来说班上所有人都在看,不知道是谁的一本书,全班都传着看,女孩子们天天幻想着自己变成李小草。

        韩文昌一惊,又对苏葵笑道:“小同志,你这是谦虚啊!”

        听听,文学作品都写来传遍全国了,还这样不骄不躁,难得。

        “《小草青青》!”这时,他们小组里发出一声惊呼,“你就是小草青青的作者苏葵?”

        说话的人正是韩文昌的秘书之一,她听见这个消息满是震惊。

        当初她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甚至还给作者写过信,谁知道她一直喜欢的作者竟然还是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准大学生啊!

        韩文昌问:“小常,你认识苏葵同志?”

        “我就是苏葵。”苏葵一看就了解了,笑着问:“您读过我的书?”

        听到她承认,常敏真是一脸复杂。

        在她看来这样一部非常具有思想内涵的小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博学多才,而且具有思想深度的学者大家写的。

        现在见面一看,她也确实是博学多才,沉稳有气质,可谁也不知道她年纪竟然这么小啊!

        而常敏之所以这么惊讶,还不只是因为这个。

        “苏葵……同志,请问您……”她一时都不知道该对她怎么称呼了,“请问你这次创作的小说是不是就是以清河大队为原型的?”

        这应该是所有看到她文章的读者的想法。

        苏葵微微颔首:“我的确是看到了清河大队的变革,才想着要创作这样一部小说。”

        “什么小说以清河大队为原型?”韩文昌问。

        常敏定了定神,这才对韩文昌解释道:“韩书记,是这样,这位苏葵同志最近又写了一篇文章,叫《清河乡之变》,写的就是清河大队解散公共食堂的事,后来就看到上级的政策下发,所以很多人都在关注这篇文章。”

        现在他们终于确定,清河乡的原型就是清河大队。

        韩文昌来了兴趣:“苏葵同志,也就是说,你不仅提出了这个试点方案,还为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宣传?”

        能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小部分试验的方式,又想到通过写文章为此记录宣传,这孩子,脑子是真灵活啊!

        “书记,其实我当初创作的时候,只是想要记录下这个或许拥有历史意义的改革进程,至于宣传的事情,我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

        主要是她根本没有想到大家会对此事爆发出这么大的热情。本来她是想要循序渐进的,写文章只是细水长流的影响。

        现在倒是因为这个绝佳的宣传方式使得清河试点一事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还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关注。

        看来过不了多久,试点的成效就能席卷全国了。

        韩文昌只是笑了笑:“苏葵同学,那能不能麻烦你给我们讲讲,这解散公共食堂一事你是怎么想的?我是很想知道你这个提出者的意见啊。”

        本来他们就是来学习的,现在还遇见了当事人。

        “对,让小葵讲讲。”苏全福也说,其实他这个大队长做的还没有小葵多。

        大家都期待地看着她。

        苏葵当然不会拒绝,笑道:“您要是不嫌弃,我就给您讲讲这公共食堂的事儿。”

        他们现在就在原来公共食堂的旧址上,现在已经空了,桌椅搬走,锅碗瓢盆都让人带回家去了。

        但原来的格局还在,苏葵就着这个格局给韩文昌等人讲了讲原来食堂是怎么工作的,大家平时都是怎么在食堂吃饭的。

        “……向书记交上去的那份资料我想您应该听过,砍伐树木,浪费柴火,无法创造更多粮食……这就是后来存在的一些问题,食堂的解散是大家都盼着的。”

        “而现在随着它的解散,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跟着韩文昌来的学习小组的干事都拿着笔,将一路上所见所闻,将苏葵讲的这些东西记录下来。

        当然,一件事情,不止要看起因,更要看结果,韩文昌他们现在关心的正是这个结果。

        他们要看看解散后大家生活的变化。

        就是走出去之前,他说道:“苏葵同志,这原来的食堂……”

        苏葵仿佛知道他要说什么,说道:“您是想问,这食堂就这样废弃不用是不是可惜了?”

        韩文昌诧异看她一眼。

        苏葵继续说:“其实这食堂我们已经规划好了用途。我们可以用它在大队里办一所小学。”

        这事她之前就跟苏全福商量过了,认为此事可行。

        其实有很多大队都有小学,但清河大队没有,上小学得到公社那里去,孩子们走路有点远。

        “好,办学校好!”韩文昌听她说了,也觉得是个好主意。

        食堂的房子是原来办起来的时候修的,比大队里好些人家的房子都新。而且能容纳那么多人吃饭,地方是很宽敞的,又是公家的东西,拿来办学校就是最好的。

        既然要参观学习,韩文昌几人就先到了苏葵家里,把正在家里做饭的李桂珍几个吓得不轻。

        他们是听说有领导来了,小葵说出去看看,谁知道看着看着把领导都带到家里来了!

        韩文昌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和他们闲话家常,还关心起这新修的瓦房来。

        “是小葵出钱修的房子……”秦晓兰看着领导有些不知所措,但一提到这个女儿,整个人都焕发着光彩,“这孩子写文章挣了钱,说要给我修新房子……”

        说起来现在谁不羡慕她秦晓兰,就是男人死的得早,那还有这样一个出息的女儿,她这辈子已经值了。

        苏葵有了钱,他们家的情况当然是好很多,韩文昌又走访了清河大队的许多户人家,虽然比不上苏葵家,那也都是能自给自足的了,比起他之前在下面农村考察的情况要强上一大截。

        问起他们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个个都说现在的生活好,能自己中点菜,养点鸡鸭,养头猪,就是还没有长起来,看着心里也踏实。

        就是他们来到周建林家的时候有点问题。

        除了周建林没回来,他们一家都在。

        周老娘一听说是书记上门,那是吓了一跳,上次什么书记来,还是站在台上讲话,这回怎么上家里来了?

        不过她最会演戏,领导问起最近生活怎么样,那是一顿猛夸,然后话音一转就说起她儿子,说人在部队,已经好久没回来了,一年见不到几次,这家里就剩下他们几个老的小的。

        苏梅听得一阵火大,怎么,她不是人吗?

        虽然她也是那个意思,但她这次学聪明了,没有像周老娘一样,而是非常坚定地说建林他是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去了,就是他不在家,她和孩子也都以他为骄傲。

        苏梅的肚子已经有些显怀了,她摸着肚子说出这一番话,韩文昌听了正要夸她深明大义,周平忽然拆了她的台:“一天几封信催他回来带你随军的人不是你?”

        苏梅既想瞪他又要维持自己的人设,脸都僵了,这死崽子!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韩文昌却不会让人尴尬,甚至温和地劝慰他们,说起军人保家卫国,他们家属都十分不容易,是值得人敬佩的。

        即便如此,苏梅被人当场揭短,脸上也有点下不来台,恨不得打周平一顿,然而她忽然想起那天周平跟她说的话还有那中眼神,愤怒的情绪一下子就收住了。

        她把目光转向正在和领导讲话的苏葵,她侃侃而谈,领导无论问什么,她都能接上话题,好像她以前在电视上看见的那中事业有成的女强人。

        她与领导是平等的。不是地位,而是那中相同的气场。

        苏梅心里冒出这个想法来。

        她忽然有些茫然。

        此时的周平也把目光放在苏葵身上。

        方才他说了那句话就去看苏葵,她却一点反应都没有,甚至没有看他一眼。

        他默默垂下了眼。

        韩文昌等人的学习考察小组在清河大队进行了整整三天的调研。

        回去以后,韩文昌立刻针对这次的考察学习,向上级首长写了一篇报告。

        从公共食堂成立到食堂这些年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哪些问题。当然他着重谈了这次在清河大队的所见所闻,列举了他们目前取得的成果,都是对生产积极的,有意义的,是能够革除弊端的好方案。

        然而不止是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清河大队陆陆续续来了许多省市县的学习队伍,他们无一不看到了清河大队如今的发展,回去后也纷纷向领导提交了报告。

        于是,这些报告和韩文昌的调研报告一起被送到了上级首长的桌面上。

        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全民关注盼望的大事。

        八月二十六日,上级首长召开会议,几位大区的书记参与会议。

        会议主题是——讨论将清河大队的解散食堂试点推向全国。

        首长说群众的意见他都已经收到了,这是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要拿出一个稳定的环境和章程来。

        “大家认为清河大队解散食堂后群众的生活过得好吗?”

        向书记和韩文昌是亲自去过的,都说他们的生活如今更好了,群众都是满意的。

        试点有了,成果有了,按照这个章程来推广就不是问题。

        于是首长问:“现在就推广行不行,下面的同志们是怎么想的,一时能接受吗?”

        有人答:“是有一部分人还坚持办食堂。但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解散的。”

        “这些同志是怎么个想法?”

        韩文昌说,因为这个政策宣传很久了,一部分同志思想没有转变过来。

        大家都说起下面调查的情况,认为现在推广有利,又有成功的经验,可行。

        就是目前少部分同志的思想没有转变,一些地方也还不知道清河试点的好处。

        “既然这样,我们也可以在宣传政策上下功夫。”向书记说,“首长,我有一个提议。”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3-31  11:59:01~2022-03-31  20:48: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能说话就别bb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forever、shrimpbb、晓、夔愫  10瓶;行云  2瓶;金茂府小明vip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92797623/157220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