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 > 第 253章 香蕉

第 253章 香蕉


云与海:我那里叫莴笋。

银河系系花:我们叫高笋。

百忍成金:原来这就是王维诗里的菰米。

吃不饱的大可爱:从来没见过这玩意会长米。

彩云之南:卖得死贵死贵的。

我爱花花:发现一个商机,种菰米没染病可以卖菰米,染病了可以卖茭白。

李白:“染病了!”

岂不代表以后没有雕胡饭可吃!

李白招呼两个小伙伴,“今日夕食就吃雕胡饭。”

吃一顿少一顿啊!

杜甫本来就喜欢,高适没有意见。

糊糊:“从晋至唐宋,文人诗词中多有咏颂菰米,但元以后,这类诗词就很少见了。

以至于明朝诗人在诗中提问,不知道雕胡是什么样的食物。

它没有灭绝,只是变成另外一种想象不到食物。

茭白可以人工种植,但菰米恐怕只有在一些湖泊沼泽处寻找野生的。

如今一些餐厅推出的菰米饭,原材料大多来源于国外进口。”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能吃的东西又少了一样。

痴人说梦:茭白就像菰得了脚气。

李世民:“菰米变成菜,似乎也不错。”

菰米只能去野地里采摘,但茭白可以种植。

只是“脚气”之说,实在败人胃口。

糊糊:“如今许多熟悉的蔬菜,在古代是另一种面目全非的模样。

小伙伴们穿越后,不一定只分不清韭菜和麦苗。

其他的东西可能一样也认不出来。”

刘彻:“会有人分不清韭菜和麦苗吗?”

不过他可能真认不出菰米和茭白,变化太大了。

糊糊:“西瓜,现代消暑不可多得的妙物。

与空调、WIFI并称于世。

西瓜传入我国的历史并不晚,五代的胡峤曾在《陷虏记》写道:

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这是西瓜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之一。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是持这种观点,说西瓜是五代传入的,当时有的地方叫寒瓜。

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实际上,西瓜的栽培初时并不盛行,早年间,仅少数权贵能品尝其甘美。

直至北宋,西瓜于百姓之中仍属珍稀之物。

南宋时期,洪皓于金国被羁十余载,后携西瓜种归,数十年间,西瓜种植自官府至民间,渐次蔚然成风。

洪皓在自己的《松漠纪闻》曾这么记录到西瓜的样子。

西瓜形如匾蒲而圆,色极青翠,经岁则变黄,其瓞类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

南宋的文天祥吃过西瓜,也写过西瓜,他还吃过黄色瓜瓤的瓜。

至于古代的西瓜长什么样,可以看看十七世纪的西方油画。”


来源网络

迷雾麋鹿迷了路:看一眼就没有食欲了。

天涯赤子心:看着有点害怕。

静夜思:白送都没人吃。

仰望星空:得给精神损失费。

文天祥:“其实还不错。”

糊糊:“再来看看,现在的西瓜。


来源网络

外皮翠绿欲滴,鲜红的瓜瓤,每一块瓜瓤都饱满多汁。

现代西瓜将甜、爽、清三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口咬下,首先感受到的是那仿佛能瞬间驱散所有炎热的清凉感,紧接着是如丝般细腻、毫无纤维感的果肉在舌尖缓缓化开,释放出浓郁而不过分的甘甜。”

吃不饱的大可爱:请记住西瓜之母——吴明珠。

独自飞翔:夏天不能没有西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嬴政:“无用之物。”不能饱腹。

刘彻:想吃。

但他想吃西瓜,得让张骞去西域把寒瓜带回来,再慢慢培育。

李世民:“想吃。”

让西域进贡种子。

糊糊:“西瓜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水果,排第二是哪一样呢?

香蕉。

全球每年总产量可达1亿吨以上。也就是说,全球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约30斤香蕉。”

嬴政:“他们没人每年消耗多少西瓜?”

糊糊:“香蕉,作为众多人心中的挚爱水果,以其甘甜可口的滋味、诱人的色泽、亲民的价格、丰富的产量以及便捷的贮存与运输特性,赢得了广大消费者与种植者的深深喜爱。

遍布各地的种植园与亲民的价格,常让人误以为香蕉平凡无奇。

但鲜为人知的是,香蕉在人类农作物驯化的历史长河中,是历经最为坎坷培育历程的水果之一。

其种植之路布满荆棘,历史上曾多次面临灭绝的危机。

得益于数代人不懈的努力与持续不断的品种优化,香蕉才得以发展到今日如此庞大的种植规模,继续在全球各地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可以说,香蕉的前世今生是活着就已经要竭尽全力这句话恰如其分的写照。”

我爱花花:现在不是说,香蕉要灭绝了吗!

糊糊:“现代普遍认为,香蕉的发源地位于太平洋上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岛。

我国也有野生香蕉种植的历史,野生香蕉和野生芭蕉在古代都被统称为芭蕉,是重要的文化元素。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香蕉作为古人笔下重要的文化符号,最早可追溯到南宋之前。

但在此后的数千年间,我国的芭蕉栽培始终局限于诗词歌赋的赞美与园林造景的雅致之中,未曾涉足食用领域的探索。

因此,两种香蕉尽管其起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却并非今日我们所熟知的食用与栽培品种。

直至约14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东传至印尼,这一地区乃至整个东亚,逐渐成为了现代栽培香蕉的摇篮。

可食用的香蕉品种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与贸易的浪潮,一路向西拓展,最终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漫长的传播历程中,面对世界各地迥异的气候条件与长期的人工选育,最初两种野生芭蕉品种之间发生了复杂的杂交与变异,孕育出了多个各具特色的香蕉品种。

追溯其源,这些品种均可归宗于两个古老的野生芭蕉属品种,它们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8000年前。

小果香蕉以其甘甜却多籽的特性著称,而野蕉则展现出软糯却带有些许酸涩的风味。

尽管这两种野生香蕉早在汉代便已有在我国云南等地分布的记载,却鲜少有人将其视为食物来品尝。

想想也能理解,那时候,大概长这样。

非但个头短小,而且也并非是直接拨开就能吃了。

古代香蕉的内部有点像现在的莲藕,虽然外表看起来比较光滑,但是内部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洞,咬上一口,并没有多少东西。”


来源网络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怎么说呢,看着就下不去嘴。

银河系系花:以前不被人当水果的原因找到了。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4295947/212118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