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关于现代语言建构
苗洪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谢有顺:关于现代语言建构与文学成就的非理性思考
序言:著名文学评论家苗洪发表关于当代文学的重要意见。指出,因为现代作家普遍参与了现代汉语的建构,他们才更容易在语言结构的重组与扩张的文学创作中语言被经典化,人文被经典化,语言格式被经典化,更加重要的是当现代文明冲击现代文学思考的时候,现代文明对于语言的冲击与重构,使作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违反语言传统表达方式的书写行为。而并不因为当代作家即便写出了杰作,就表明在语言建构方面的突破,因为他们承继的是已有的语言遗产,也容易被轻化。所以,在关于语言的继承与反叛之间寻找当代作家书写经典的行为无疑会遭到具有特别重要逻辑意义的质疑或否定。如何公正对待中国当代文学成就,不仅仅在于作家对于语言的继承与反叛,同时也在于思想的反作用冲击。
与此同时,谢有顺还曾经发出质疑说,你能说当代长篇小说就没有超越《子夜》和《家》么?你能否认当代中篇小说已远超现代的中篇小说么?你能说当代诗歌的成就不如徐志摩、戴望舒和穆旦么?你能说当代文学批评的成就不如李长之、李健吾么?甚至在散文方面,或许在语言的韵味上,当代作家还不如现代作家,但在散文的题材、视野及技法上,当代散文也已不亚于现代散文。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观点而已。在以上所列举的几个作家及诗人当中,他们当时所遭遇的观念碰撞,价值观念的碰撞实际上非常单一。而现代作家及诗人却只能在多元化的文学价值观中去寻找独立性的支点。而实际上永远也找不到。出现这种状况其实并非是今天的作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及价值判断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而是在关于文学创作的实际工作中缺乏大环境的辩证思考。而当今世界的作家及诗人所关注的仅仅是社会局部的东西而忽略了社会局部与社会整体格局的思考。
《一》谢有顺关于现代文学创作机制中所谓文学交流的反思。当今社会,文学交流似乎成了一种不容质疑的伦理,仿佛不交流即无法写作。可是,在当下这个普遍崇尚文学交流的语境里,我们是否忽略了文学的另一种本质——写作的非交流性?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不是交流的产物,恰恰相反,它们是在作家个体的沉思、冥想中产生的。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能和谁交流?日本《源氏物语》的诞生是交流的产物吗?更不用说更早以前一些作品的诞生了。很显然,这些作品的出现,并未受益于所谓的国际交流或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它们表达的更多是作家个体的发现。
正因为文学有不可交流的封闭性的一面,文学才有秘密,才迷人,才有内在的一面,所以本雅明才说,写作诞生于“孤独的个人”。“孤独的个人”是伟大作品的基础。现在中国作家、中国诗人的问题,不是不够开放,不是交流不够,恰恰是因为缺乏“孤独的个人”,缺少有深度的内面。很多作家、诗人一年有好几个月在国外从事各种文学交流,作品却越写越差,原因正是作品中不再有那个强大的“孤独的个人”。
好的作家、诗人应该警惕过度交流,甚至要有意关闭一些交流的通道,转而向内开掘,深入自己的内心,更多地发现个体的真理,锻造那个强大的“孤独的个人”,写作才会因为有内在价值而有力量。
《二》谢有顺关于现代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价值与成就的肯定论证。文学研究界一直来对时间有特殊的迷信,总是推崇时间久远的文学,鄙薄当下的文学写作与文学实践。于是,研究先秦的,看不起研究唐宋的;研究唐宋的,看不起研究元明清的;研究元明清的,看不起研究近代的;研究近代的,看不起研究现代的;研究现代的,看不起研究当代的;研究当代的,看不起研究华文文学的;研究华文文学的,还看不起研究网络文学的呢。
在谢有顺看来,当下文学研究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荒唐的逻辑: 以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比较为例,大家普遍认为现代文学中有大师,成就要远高于当代文学,现在看来,这个观念是要反思的。在谢有顺看来,当代文学的成就很多方面已全面超越现代文学——这么简单的事实,很多人都不愿意直面而已。除了短篇小说和杂文的成就,因为有鲁迅在,不能说当代超越了现代,但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文学批评等领域,当代文学的成就显然已全面超越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的成就已不亚于甚至已全面超越现代文学,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只是大家因循旧见,不愿作出独立判断而已。仅仅因为现代作家普遍参与了现代汉语的建构,他们才更容易被经典化,而当代作家即便写出了杰作,因为他们承继的是已有的语言遗产,也容易被轻化。
即便当代文学还有各种问题,但我们应该大胆承认它取得的成就,更不该以现代文学的辉煌来压抑当代文学的成就了。特别是诗歌,这些年的成就远远超过小说,它对现代人生存经验的解析,精细、繁复、深刻,在语言探索上也有不凡表现,尤其值得珍视。
《三》谢有顺关于现代文学创作机制中思想缺乏的批评。当代文学当然有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渐渐失去了重大问题的兴趣和发言能力,越来越少对自身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索。这可能是当代文学最严重的危机。多数作家满足于一己之经验,依然沉醉于小情小爱,缺少写作的野心,思想贫乏,趣味单一。比起一些西方作家,甚至比起鲁迅、曹禺等作家,当代作家的精神显得太轻浅了。私人经验的泛滥,使小说、诗歌叙事日益小事化、琐碎化;消费文化的崛起,使小说、诗歌热衷于言说身体和欲望的经验。那些浩大、强悍的生存真实、心灵苦难,已经很难引起作家的注意。
文学正在从精神领域退场,正在丧失面向心灵世界发声的自觉。从过去那种过度意识形态化的文学,到今天这种私人化的文学,尽管面貌各异,但从精神的底子上看,其实都是一种无声的文学。这种文学,如索尔仁尼琴所说,“绝口不谈主要的真实,而这种真实,即使没有文学,人们也早已洞若观火。”
什么是“主要的真实”?我想就是在现实中急需作家用心灵来回答的重大问题,关于活着的意义,关于生命的自由,关于人性的真相,关于生之喜悦与死之悲哀,关于人类的命运与出路,等等。在当下中国作家、诗人的笔下,很少看到有关这些问题的追索和讨论,许多人的写作,只是满足于对生活现象的表层抚摩,他们普遍缺乏和现实与存在进行深入辩论的能力。
谢有顺之前看《星际穿越》这部科幻电影,感触很深。一部好莱坞的通俗电影,尚且可以思考关于人类往何处走,人类的爱是否还可以自我拯救等深刻的精神母题,何以我们的作家、诗人却只满足于探求那些细碎的、肤浅的生活难题?当代作家、当代诗人要实现自我突破,就必须重获对重大精神问题的发言能力,彻底反抗那种无声的文学。
事实上确实该为写作重新找回一个立场了,这是文学的大体,识此大体,则小节的争议,大可以搁置一边。从其大体为大人,如孟子所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立其大者的意思,是要从大处找问题、寻通孔,把闷在虚无时代、欲望时代里的力量再一次透显出来,只有这样,整个文学界的精神流转才会出现一个大逆转,才会重新找回一种大格局。
结束语:我们从谢有顺近期关于现代语言建构与文学成就非理性思考的推论过程来看,是对于当代文学认知理论的拓展与丰富。尤其是谢有顺关于现代语言建构与文学创作语言关系的思考,穿越了传统理论中的文学创作语言循环进步论机制。实际上,有时候尽管语言本身受书写制约,但语言学却一贯坚持的方针是语言外在力比书写的外在力度要强。而关于文学书写中心主义与语言中心主义争论的问题,最终其实是关于文学与哲学的争论。
当然,谢有顺的文学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难免存在人本位的文学思想。这种人本位主义的文学思想其实就是文学艺术人本化的具体反映。谢有顺在此之前曾经多次发表过关于文学理想的理论谈话。这种在文学机制中寻求理想主义文学的本意无可非议,但是当文学被外部环境多介入的时候特别是文学接受的问题,这种文学的理想则很难构成完整无损的理想秩序及文学规则。
另外关于当代文学立场的确定也是一个最终无法得出圆满答案的问题。因为在当代人类思想,价值观念呈多元化的今日,寻找具有特别重要主流意义的文学立场只能是一个没有答案的命题。而在文学大师的问题方面,我个人认为,所谓文学大师的概念实际上是我们在评价文学成就过程中一个关乎作家名誉的确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文学大师的定义有游离于文学本身之意。并且,我们在讨论鲁迅文学成就的时候是明显形而上学的方针。确切来说,他仅仅是在新旧文化体制交替之际所显示的某种具体的代表性作用,我们不能以鲁迅的文化成就替代鲁迅的文学成就。而这正是我们一直评价鲁迅过程中的一个盲点。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9220356/813800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