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黑白世界的信仰与拯救
苗洪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黑白世界的信仰与拯救:吴玉华诗歌艺术研究
[摘要]吴玉华的诗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与时代的现实性是相悖的。他并不认为那种在创作脚步上与时代脚步频率吻合的状况就是一个诗人真正的精神特征或者说是艺术特征。特殊时期的地下文学艺术实际上就是反对社会表层的精神及其艺术的产物。
如果说地下文学创作是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文学种类,那么您千万不要相信这种论调。在那个非理性的年代,我们可以催生出王晓波,催生出遇罗锦,也催生出张志新这样的英雄。但是,却绝对不可能催生出帕男这样的诗人,作家或艺术家。因为无论王晓波他们如何去强调文学艺术的地下性,先锋性或独立性,但他们所反映的绝对不是当时的真正现实。因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中国人人定胜天的超现实主义心理特征或者说文化崇拜。
富有艺术天赋的吴玉华在非常年轻的时代,不知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或者说任何形式的诗歌,而只是当他在22岁的时候才创作了他的第一首诗歌《年轻的我》。尽管这种起步是迟到的起步,但是后来却成为广为人知的哲学类诗人。尤其是线条及其色彩在诗歌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创造了具有独立意义的黑白诗歌世界。他认为,在色彩斑斓中的呐喊与其说是呐喊,不如说是一种做作的喧嚣与宣泄,根本无法反映出黑白世界的那种具有特别重要层次感的呐喊。孤独的颜色应该是黑色的,甚至也可以说是没有色彩物质。
一,父亲
吴玉华(帕男),由湖南永州定居云南的诗人,1965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瑶族山寨,在他22岁那年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旅途之后,就从此很少回到这个陪伴他少年时代的地方,他的母亲至今仍然健康的活在世上,可以被称为其文化启蒙的父亲,向他的孩子们灌输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美德及其价值观念,很难得的是,这位几乎从来没有认真上过学堂的瑶族父亲,却天生是一个无神论者——与任何神灵的力量相比,而他更相信,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比交给命运更可靠。他一再告诉他的孩子们,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忍耐都是人生中最具力量的品德,它会让您宽容自我的同时,也会宽容他人的错误,可是这位刚毅的父亲却逝世在十年前。父亲的刚毅性格,后来称为帕男抽象主义诗歌代表作《金属》的原型。这种人格的力量,促使着吴氏家族的兄弟姐妹走出大山,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健康的成长环境却并没有驱散与生俱来的精神焦虑,这种精神上的困惑及其焦虑感几乎伴随帕男的整整一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也正是这种恐惧和焦虑的存在,解破了其最终在诗歌艺术上走向边缘与叛逆的帕男为什么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而事实上,帕男所创作的现实主义的诗歌很少。即便是在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时,也是以一种临摹的姿态。《金属》
金属属于希望 而水
依据画家的描绘 我做过一辈子的画家
这是遗传
老父亲很酷 和一座山
那样
严酷得有些嶙峋
锁好门 我主要想杜绝
一个编故事的人
他疑心很重 总怕我偷了他的爱人
无非是腐了的水而已
声音也很尴尬 不如老磨
很矜持 不要随便烂了一个人的名声
我做过一辈子的画家 我懂 色彩就像我妈的脸
我妈从来不屑
画家 从未画出过一座山的脾气
你妈肯定也苦 一生人 也有可能嫁给金属
守着金属的凝固
我听我妈说过的 她一辈子都能看到希望
1987年,帕男难以忍受乡村封闭的折磨,带着远方的诱惑,22岁那年永远离开了这个宁静而贫瘠的山村。然而,在未来的时日里,这种对于人生前途的追求不但没有给他带来成功的愉悦,相反精神痛苦的帕男,一方面在拯救自我的同时,也在试图拯救着整个世界。可惜的是,最终他连自己的父亲也没有拯救。
在2013年,也就是在他49岁那年,他成为中国最高作家组织的协会会员。而在此期间,他的诗歌创作也已经进入高峰时期。一位来自海口,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文学评论者,将观察的视野转向帕男,对准了他艺术生涯中所流露的哲学思索及其抽象主义的艺术风格。而在此之后,帕男却接受了很多与政治题材相关的文学创作任务,可以说,这一转折,将他诗歌创作的颠峰期无限的延迟。苗洪曾经多次督促他能够在诗歌的创作上尽快的完成哲学方面的思考,将诗歌与哲学的归纳系统化,可是对于哲学领域缺乏专业引导的帕男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在后来的时间当中,帕男勉强创作了一些摹仿高峰期的作品,但始终没有更大的突破。帕男在诗歌创作中只有成长期而没有成熟期是他诗歌创作的最主要特征。现在的帕男,或许是更加热衷于长篇累牍的非虚构文学艺术方式。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许多大部头的著作,但是,在苗洪看来,那些所谓的非虚构著作,其实是真正的文学艺术所不能忍受的东西。
我们再回到帕男父亲那里。因为在父亲生命最后的一刻,帕男还在从云南匆匆回家的路上。可是,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然而,他并没有把这种遗憾直接的表现在诗歌的创作中。他在所有缅怀及其悼念父亲的诗歌作品中,永远都只是以一种非常朦胧的状态去描写这种对于父亲的缅怀之情。
二,争执
在帕男步入青年时代的时候,正是中国文学艺术掀起文化复兴热,人性回归的狂热年代。海子的精神危机论,舒婷的橡树论,汪国真的爱情论,北岛的道德论,欧阳江河的肢体论乃至那些早已被扔进历史拉近堆的寻根艺术从各种不同类型的渠道进入帕男的艺术视野或者说是艺术思考之中——而在此期间,只要他模仿了其中任何一个流派的诗歌创作,他的任何一首诗歌都可以被称之为历史的经典。
年轻的帕男在这段时间却并没有急于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后来在他自己的回忆中,他认为美国自白派诗歌风格对于他的影响力很大。但是,实际上,他却并没有将这种自白的风格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相反自白派诗人在精神方面的异常却令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大概与他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有关,因为他父亲最后的样子,所以在后来的诗歌创作中,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线条和色彩——而这种色彩的体现,则主要是表现在黑白两色的区间,他认为这两种色彩是充满神秘感的色彩,就如同底片或者说黑白画面一样,你永远也不知这些黑白背后的真正色彩是什么——。
与此同时,他固执的认为,是美国自白派诗歌影响了他的创作方针,然而,他却没有走上表现与暴露自我的创作道路上。相反,他坚持认为,喋喋不休的自我暴露,反而摧残了诗歌的某种艺术的根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一再强调于坚口语话诗歌的低级性与反诗歌性。尽管他是于坚生活中的好友,然而对于于坚的口语诗歌却并不认可。帕男认为,打着隐喻的旗帜却创作口语化的诗歌,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喧嚣而无力的自我表白。然而,坚持知识写作与智性写作并没有给帕男的诗歌增加更多的读者及其扩大波及范围,相反还受到来之不易许多方面的非议与诽谤。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评价在云南诗歌领域已经是家喻户晓。
在某种程度上,帕男趋于表现主义的诗歌风格,是他遭受非议的主要原因。尽管当今世界的中国诗人并不热衷于诗歌理论的讨论,但是实际上在每个诗人的内心世界,始终都坚持着一个关于诗歌创作的概念性问题。而这一点的主要根据是,每个诗人都写出了属于自我风格的诗歌。帕男的诗歌色彩并不艳丽,仅仅是在黑白之间的奔放与张扬,充斥的是一种近乎窒息的紧张不安、而这种精神体系背后所折射的意图就是,以绚丽多彩的画面表现世界的死亡、忧郁和孤独,恐惧及焦虑,那是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亵渎。
帕男是现代诗人中明确使用黑白思考的代表人物。在2103年到2014年期间,他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基本上都是围绕在夜与昼,黑与白之间的互为基础上完成了近乎知识性的诗歌创作。
三,灵魂
帕男是一个将灵魂的出没地安排在夜晚或夜晚即将降临的诗人。他认为灵魂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是死亡之后才具有的物质而已。在他关于灵魂题材的诗歌当中,既有解释灵魂之前的诗歌的《天将晚,你要去哪里》,也有揭示灵魂困惑与苦难的《灵魂书》。在这些充满彼岸的信仰与拯救之间徘徊的诗歌主题中,他曾经创作一首《有一只船死在岸上》。而实际上,帕男到底是把灵魂看成是精神范畴的物质抑或是看成死亡之后的亡灵之类的物质,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天将晚,你要去哪里》
你就是一个节日
庆祝的巨浪会掩盖了你的痛楚
潜长的伤疤
会遍及每一根末梢
谈及老树
老树发芽的概率不是太高 老树也已经被节日消耗完了
激情是最好的护肤霜
天将晚
你要去哪里
去节日的现场
狂欢是疗伤的一副猛药而已
不可能根治
你的任何忧伤
伤疤也不是痛楚的根源
是一头替罪的羊
替罪的
还有锣鼓喧天 还有鞭炮齐鸣 以及
其实 清净多好
像一对门神
或像门神旁边的一副对联
即便不被看好
这也是一种默示
如果伤疤也是一种默示
那就能理顺痛楚的来龙去脉
何必要以节日的方式
庆祝
是不得以
貌似惯用的歼灭战术
再次提醒
天将晚
你要去哪里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诗人,那么除开这个宗教逻辑之内的信仰之外,他本人也并不否认他对善念的信仰,拯救与博爱的情感是人格当中非常重要的支撑。他热爱他生存的年代,他爱他周围的每一个人,他希望这世界每一个人都活在爱中,并且是没有任何阴影,没有任何危机,快乐的生活。他坚信他对灵魂的解释是正确的,他相信每一个灵魂到来之前都会关注自己的去向。在《天将晚》中所反映与揭示的重要诗歌主题就是,我们相信在生命与死亡之间应该有一个持续精神的东西在我们的身边一直存在,这就是灵魂。
他始终相信,与其说在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方形式面前死亡被看成是生命的最后阶段,不如说在唯心主义的方形式中去承认死亡的绝对化价值。因为我们总是在死亡面前保持了足够的恐惧态度与恐惧感,而另一方面又试图从轮回的角度把死亡看成是另一个新阶段生命的继续。一个绝对死亡的空间在帕男的美学体系及其世界的认识体系中是并不存在的东西,因为所有的逻辑推理都是被假设的结果。
实际上,在帕男的艺术体系中,如果人生被认为是不存在循环的物体的化,那么我们的目光最后只能投向自然。因为只用自然才能在循环中维持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因此,在帕男看来,诗歌中的某些比喻或象征就失去了人本的意义。比如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明显不符合人类社会生命的本质——因为所有的人类,生命都是一次性的状态。帕男曾经创作过一首诞生来说明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辩证的或者说是非常奇特的状况——《出生是有意义的事情》:
辛苦了两粒种子 已经讨论了一个彻夜
还在不成其为种子时
就争论过 而且面红耳赤
如果春天来了
还不发芽
莫过要捱到冬天
如果春天就发芽
那风 那雨 那恶语相向 那时光的埋汰
又如果错过了春天
种子就没有
此生
历史要怎么写 开笔和落笔
就只有黑暗
四,色彩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绚烂世界,自从人类有了眼睛,有了视觉之后,无论你是一个精神健康的人,还是一个精神饱受创伤的人,只要你的眼睛可以使用,那么当你早晨苏醒之后所看见的一切便都充满了色彩的享受。精神极度不稳定的帕男在创作了一系列的黑白色彩版画之后,为了否定自己对于色彩的否定,又创作了《 性奴》来补充信仰存在在失明的黑暗中:叫盲鱼,一声 姐,姐 划不着 一辈子做黑暗的盲鱼。
我们曾经就帕男诗歌色彩单一的元素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在什么情况之下,或者说是哪种黑白以外的色彩能够轻易的触及他敏感的神经而让他选择了逃避。这种对色彩的逃避心理其实所折射的原理就是,他曾经在绚丽的世界中遭受过万劫不复的痛哭,而在纯粹的黑白世界里寻找着宁静,寻找着精神康复的良药。
用触觉体验,用嗅觉感知,这是身处黑暗的盲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首先是对颜色的认识。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我们看到了妈妈的头发是看上去是那种颜色,稍微长大一些后以后就知道了叫那黑色。通过眼睛我们看见了这种颜色。通过神经的传递,大脑也感知了这种颜色。并且从别人那里知道这叫黑色。我们从此知道妈妈的头发的颜色是黑色,所有跟这个颜色相同的颜色都叫黑色。
而在盲人眼里则没有后天形成的概念,无法用眼睛去观察,他们对于颜色的认识其实是近似空白的。当我们闭上眼睛时,我们眼前一片漆黑,或者说我们看到是黑色。而对于他们,眼睛仅是一个装饰,他们能否感知到这种颜色的具体形象应该是一个否定的回答。
在这么一个近乎封闭的黑暗世界里,盲鱼获得觉悟的过程显然要比盲人艰难的许多。实际上,帕男在他的《鱼池里,最后一条鱼自杀了》作品当中,他所塑造的最后一条鱼的自杀结局,其中赋予着觉悟后的具有尊严的死亡。这条鱼是否必须死是一个具有悬念的推理过程。它可以选择死亡,也可以拒绝选择死亡。但是这条鱼最终是否死亡其实都不再重要。或许是觉悟后的盲鱼让自己那个愚昧的灵魂或生命死去了,又以一个崭新的觉悟者的形象或身份而继续存在。一个旧的灵魂死去了,一个崭新的灵魂站起来。我们在这里需要解决的矛盾是,盲鱼是如何在这么一个近乎封闭的黑暗世界里获得觉悟的呢?帕男其实是让这最后一条鱼承担着触摸灵魂感知世界的责任。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盲鱼觉悟的结果直接导致的是自己选择死亡的局面。真正的觉悟是否应该被植入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呢?
《变奏》:
黑暗把白天一点点拖入
这个深渊
实际比深渊还幽暗的
是时间
一片片落叶的加入
恰恰壮大了
另一股
势力 这些势力又往往比时间还要专横跋扈
黑暗
总是温存地
像深爱着的一个人
窗户 在一扇扇关上
把世界一分为二 让松弛的更松弛 让紧张的更紧张
让白天也难以企及
黑暗是隐讳的
是某个词语
与谋定的好多事情
完全吻合
如同捡到的一小截同路
让人匪夷所思
别轻易打击了黑暗
同样 也别轻易打击了白天
藉以被拖入
还是互溶为上
首先 把白天
种植在夜里 其次用黑暗浇灌出
一个崭新的白天
最好就是轮替
就像打开窗户一样
言简意赅——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指出,我们的五感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世界本质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感官才能感知,我们做不到,所以自然不能否认觉悟中所包含的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当生活在2,700公尺以下的深海鱼类习惯于在暗中摸索着前行,生活在一个属于他们的自由王国的时候,我们所联想的更多的思考就是,或许阳光及其光明对于它们来说,纯粹是多余的物质。在这里,海子及其所有诗人关于追求阳光追求光明的诗篇都瞬间被无情的击破。有些生命或许在它的一生甚至是从物种的生命链诞生之日起就不需要阳光与光明的照耀与陪伴。对于它们来说,阳光或许是一种罪恶,尽管对于其他许多生命而言,阳光与光明同生命一样可贵。
《五》线条
在绘画领域之内,新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解释人们的感情对线条、色彩和形式如何作出反应,而不是根据它可能与某物相似或它可能传递的世界其他地方的任何语义信息去评价艺术。这种转变的根据和诱因来自很多方面——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中所把握的那个痛苦的变态的情感世界;来自易卜生和斯特林堡戏剧夸张的手法和内容;来自尼采没有上帝的世界那残酷的光明影像,以及他立论的挑战性措辞,“要成创造者的,必先是毁灭者,破坏一切价值”;来自上个世纪的,特别是神智学及鲁道夫·斯泰纳的神秘主义运动——然而,对于线条的运用并不能画家的专利,诗人们无一例外的没有放弃关于几何元素的运用。那么,在诗歌中线条都被迫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并行的火车轨道,园型的心脏,具有几何意味的房间,床铺,包括机器的流水线都恰如其分的表达了线条的元素。这些本来在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的线条,被当成概念性的元素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中广泛运用,比起文字的运用毫不逊色。
而与此同时,在弗洛伊德出生以前,人们业已满足于用这种理性的秘密固执地维持着他们的生存。在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的唯意志论、自我中心论的反理性哲学和心理学,在卡夫卡的小说和奥尼尔的戏剧和勋伯格与他的学生贝尔格的音乐特别是高更、梵高、蒙克甚至以后的康定斯基的绘画中,自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神经质般的张扬,主体对世界的感情和感觉被扩张到一个相对广大、予人以强烈震惊的空间内。
在现代主义者看来,这种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原则——不带偏见和倾向性地反映自然的本来面目——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能的(倘若不是无意义的空想)。高更和梵高更喜欢凭直觉和情感来创作,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指出:色调激励人的调和,能够引导我改变人物的形状,或者改变我的构思。我向着取得构图中所有部分和谐的目标不断努力,直到达到为止。然后,所有部分在一瞬间找到了它们固定的联系,接着,倘若不是必须完全重画的话,要我在画面上多添一笔都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这种态度背后意味着的是对现实主义的全面抛弃,而不是一个关于真实现实主义的原则。因为它把对构图的审美要求置于对再现的语义要求之上。艺术作品成为一种新的、独立的现实,这表现在高更对欧洲文明的排斥和对动人心绪的形式及色彩所蕴含的排他性质的赞美中;恩索尔突然背弃了精致的绘画,转向一种表现惊人主题的故作惊人之态的技巧;蒙克运用幻想形象,把他个人的苦痛赋予公开的形式;梵高狂热而有节制地对自然加以变形并强化夸张自然的色彩以创造一种表达力强大的艺术;罗丹通过形象的表面和紧张的动态有力地表现感情……自我,而不是自然,成为实验和表现的对象——而诗歌也同样的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精神活动以错综复杂的线条而出现。
绚丽多彩的美在帕男诗歌中被演化为隐蔽的、源于精神及其心灵深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失真的过程,为了弥补这种色彩的失真,帕男试图通过富有具体或抽象的线条元素进行客观世界的再现与描绘。
《三角方程》
尝试修改季节 还不如尝试修改你的翅膀
一张纸就成了我的整个宇宙
尝试修改我的必由之路
反正 你的前后都还是空白
这样 你可以设定不同的方向 我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若将纸一撕两半 分成黑白
把你的翅膀完全涂黑 和我的记忆的颜色一样
假如从白到黑 只需要一个转身
由黑转白 就不同了
因为 我们不在同一出戏里 彼此毫无相干
尝试淡化 整个宇宙
也就一张纸 和仓储一个模式
结束语:拯救
从我们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证,包括对帕男诗歌的浏览来看,黑暗似乎是交织在其思维定势中的主要思考方针。但是,帕男在突出表现黑暗面及其阴暗面的过程当中,始终没有让隐喻与象征光明的白色离开过半布之遥——这无形间带给我们一种坚强的信念就是,有黑暗的地方,绝对就有光明存在。曾经有许多学者认为,焦虑是帕男诗歌的主题之一,但是,实际的问题在于,帕男在表示焦虑情绪的时候,并没有让这种焦虑的状态一直停留在某个固定的点上面,而是为这种焦虑找到了彻底释放的出路。而这一焦虑释放的出路点最后则体现在作为一种现代的否定,这种传达心灵的表现方式是一团伟大的发酵剂,它使自它以后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史都处于运动之中。这种革命不仅仅是在驾驭文字和艺术方面,而且在想象、情感、趣味和思想方面都意味深长,它包含和凝聚为一种感情、一种道德、一种政治、一种衣着方式、一种爱的方式、一种生与死的方式。在这种精神束缚的缓缓释放过程中,艺术选择自己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性记录,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一个秘密,把被冻结的多愁善感的多余的感情一一化解。
他的深陷不拔 才让我从此警惕
每一片土地
都有可能长出一颗牙来
以此证明他的关切
尽管骤冷 整个南方 或将被他的关切一步步覆盖
雪只不过是一种载体
或说 连载体都算不上
冬天自有冬天的表达方式 他固然知道 骤冷 这种极端的手法
是想让道路全部梗阻
但不可能
比他还有企图的冬天
也未能阻滞 整个天空可以拓出
无数的路
最好留下一条
给他 让时光证明 他才是唯一需要拯救的人 。
拯救曾经作为一个凝聚宗教,同情,怜悯,博爱融为一体的人类情感成为具有特别重要普遍意义的文学主题,但是,这里所需要再次重申的是,在帕男诗歌关于拯救思考的主题中却表现出了一个更加深刻的拯救思考就是,拯救者在拯救别人的同时也在拯救自己,或许说,拯救者本人远比任何人都需要拯救。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9220356/814467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