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好员工是夸出来的 > 第一节 给他归属感,消除他的不安

第一节 给他归属感,消除他的不安


有没有想过,你与你的员工之间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是以金钱为纽带的利益关系?以利相交者,必然会以利结束。利益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打破这种关系,建立相互依赖的信任关系。

        当一个人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他所在的组织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的时候,他就在这个组织里找到归属感。此后,他的内心将会产生极强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所言所行都会以“投桃报李”为宗旨。

        1.1  主题案例:一个跳槽的理由

        在一列火车上,一位女性业务员正在与她的朋友诉说她的工作。

        我现在就处于迷茫期。什么感觉呢?你看,我现在的工作时间和薪水都是不错的。每天,我可以睡到12点,悠闲地吃过午饭,就去拜访客户,下午三点钟,就没事,可以去逛街,也可以回家休息。我不用与很多上班族一起挤地铁,不用担心迟到早退罚款。由于客户多是朋友介绍的,或者是我以前的老客户,根本不用什么努力,我也能拿到订单,完成公司要求的业绩。

        当然,如果我愿意,我每天多拜访几个客户,我成为公司里的销售冠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我不想这么做。我对薪水和职位没什么欲望,我干嘛要做那么好?

        不用担心老板因为不满意我现在的工作状态而把我辞掉。只要我不提出辞职,他就不敢让我走,甚至还得‘讨好’我。我手上有几个大客户,他怕我走了把大客户带走。而且,还有几个签过单没交钱的客户,他还等着我收钱呢。

        但是,我也不喜欢现在这种状态。整天感觉无所事事的,也没什么目标。所以我想这个月之后就辞职,去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在别的行业里再找一份工作。

        看完这个员工的心声,想想这个问题:这个员工为什么想要辞职?

        答案是没有归属感。

        1.2  心理分析:归属感

        什么是归属感呢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在成为一个团体中的一员之后,其隶属这个团体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什么作用?

        一个人在没有对一个团体产生归属感之前,他对这个团体所思所想也多是理性的,在这个团体中的所作所为也多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的。但在产生归属感之后,虽然他还是一个理性的人,还是比较注重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当团体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不能兼顾时,他就会选择放弃自己的利益,一心维护团体的利益。因为他已经在内心里作出了与团体“共荣辱”的承诺。

        那么,什么可以让人产生归属感?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对一个团体的归属感通常建立在他的能力和才华获得了团队内其他成员的认可的基础上,其本人也获得了团体内其他员工的成员的友爱。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让我们的员工对我们的公司产生归属感,我们就需要认可他们,并给予其关爱。

        1.3  管理要求:不把员工当外人

        很多管理者对员工都有提防的心思。我们在此提出来,并不是说这种提防是错误的。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然而,我们现在该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防人之心”,是不是造就他人产生“害人之心”的一个理由?

        试想一下,如果你总是把员工当成一个“外人”,事事防着他,算计着他,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对你“以诚相待”,抛开世俗的看法而对你“不离不弃”?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把员工当成“自己人”,让他们参与一些重要决策,他们就会以高于我们期望的热情来回报我们。

        这里有一个案例:

        1980年,福特汽车在日本汽车的冲击下,出现了34年来的第一次亏损,到1982年为止,短短三年亏损数额达33亿美元。员工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多次进行罢工活动,福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后来,福特公司实行了一项新的制度——全员参与决策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全员参与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将所有能够下放到基层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管理者对员工抱有信任的态度并不断征求他们的意见;公司向员工公开账目,每位员工都可以针对账目问题向管理者提出质疑,并有权要求管理者作出合理的解释。

        这项制度实行之后,改变了公司管理者与员工的对立关系,激发了员工积极参与的意识。员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到了尊重,工作热情随之高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福特公司转危为安。

        每个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也就是说,只要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都希望了解得更多或参与得更深,如果这种欲望能够得到满足,就会激发出工作的热忱,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相反,若一个人的参与欲望得不到满足,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并很有可能产生心灰意冷的负面情绪,对工作丧失热情。

        1.4  行动要领:让员工参与管理

        以上的案例所说明的一个道理是“参与效应”。

        所谓参与效应,是指这样一个过程:管理者让员工参与组织的决策过程以及各级管理工作,让员工与管理者共同商讨企业中的重大问题。这样,员工才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与信任,并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进而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参与效应的提出,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假说,该假说认为,员工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满足自己活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因此,管理者应该把员工当成社会人来看待。

        “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可以让员工不同程度地参与组织决策的研究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潜力和热情,提高他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他的工作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分配任务之前,积极征询他们的意见

        可借鉴的参与管理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积极向员工征询意见。

        美国心理学家雷德曾说过:上级对于下级,不应该采用命令的谈话方式,而应该采用询问的方式。以询问的方式代替命令,能够让员工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当中去。

        一个小型加工厂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到了一大笔订单,但是订单要求的供货时间很短,如果要按期交货,就需要工人们加班赶工,这势必会引起工人们的抱怨。厂长很为难,想了很久,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厂长把所有工人都召集起来参加一个讨论会,会上,厂长告诉工人们,他新接到一个订单,如果我们能做好这个订单,那么,工厂就可以给每个员工发1000元的奖金。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太多的工作时间,因为交货期限是这个月的月底。如果我们完不成订单,我们就要按照合同赔偿,结果不但赚不到钱,工厂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我希望能够借助大家的智慧,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如期完成订单。随后,工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能够按时完成订单的好建议。后来,工人们按照自己所提出的方法,加班加点,终于如期完成了这笔订单。

        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就应该肯定员工的能力和价值,并让员工感到自己是组织的主人,这样,员工就会运用自己的智慧积极发表意见,参与组织的运营管理,与组织共成长。

        (2)放手让员工去做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还应该明白,我们的主要责任是管理,是掌控方向,其他的具体行动问题,还是交给员工去做比较好。也就是说,在员工行动时,我们最好不要对其监视,也不要对其指手画脚,只需要在前方画一个目标,放手让员工自己行动即可。这样不仅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从而努力地工作,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因此,在给员工分配任务时,你可以这么做:

        告诉他:“这次营销策划活动的初期准备工作全部交由你来负责,关于策划主题、方法、时间、地点以及经费预算等,都请你在周密考虑之后做出一个详细的方案。这周末交给我。下周一开会时,我们一起讨论这个方案。”

        当然,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你还可以给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你可以告诉对方:“在一些相关部门那里,我已经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和协调,他们可以根据你的要求提供一些帮助。你可以放手去做。如果还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你可以直接来找我。”

        员工接到这样的工作任务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虽然没有得到你的细节指示,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最终设计出了一个绝佳的方案,因此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加有信心,对工作也更加热情。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5507/110258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